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MTT法测生长抑制率.Hochest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周期、凋亡率和细胞DNA的影响.结果 薯蓣皂苷元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药物浓度为6.25、12.5、25和50μmol/L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5.3%、5.5%、18.6%和77.8%,IC50为37.4μmol/L;薯蓣皂苷元50μmol/L作用24、48、72和96 h的抑制率分剔为:23.2%、66.1%、80.5%和89.3%.Hochest染色后,加药组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薯蓣皂苷元25、5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06%和29.67%,细胞周期S期和G2-M期阻滞增加,彗星电泳显示,12.5、25和50μmol/L加药组形成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改变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薯蓣皂苷元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杀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放射线照射后对其杀伤活性的影响. 方法以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为靶细胞,以NK-92的敏感细胞株K562作为对照,应用4 h 51Cr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情况下体外培养NK-9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0、400 cGy)后再检测其杀伤活性变化. 结果 NK-92细胞未照射组,效靶比较低时(1∶1、5∶1)对于HO-8910细胞杀伤率为39%~45%,随效靶比升高,杀伤率随之上升,10∶1时杀伤率显著上升为59%,20∶1时杀伤率仅上升了6%;对于K562细胞,杀伤率为58%~71%.照射后2 d,400 cGy组NK-92细胞对HO-8910细胞不同效靶比的杀伤率与0 cGy组相比有所降低,其总体杀伤率为42%~62%,对K562细胞杀伤范围在44%~61%之间. 结论 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具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经放射线照射后仍保留一定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山奈酚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用CBRH7919肝癌细胞株,传代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山奈酚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彗星电泳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DNA的作用.[结果]山奈酚体外能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殖,以6.25、12.5、25、50、100 μmoL/L浓度的山奈酚处理细胞72 h,对CBRH791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用50、100μmol/L浓度的山奈酚作用于细胞24、48、72、96 h,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即药物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DAPI染色显示不同浓度山奈酚组的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彗星电泳显示30、60、120μmol/L浓度的山奈酚作用于细胞72 h后,细胞后面均呈现长度不等的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彗星尾距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两者改变与药物浓度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30、60、120μmol/L浓度的山奈酚作用于细胞72 h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不同浓度山奈酚组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高.[结论]山奈酚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CIK与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肿瘤. 方法 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产生DC细胞,淋巴细胞经干扰素γ(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并回输患者进行治疗,至少接受3次治疗. 结果 82例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1例不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7例患者胸腹水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D3 和 CD8 明显升高(P<0.05). 结论 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长期在无血清培养基内传代培养的亲本瘤和杂交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长期(三个月以上)在DMI传代的瘤细胞,贴壁能力明显减弱,个别瘤系完全呈悬浮型生长,但重新置回含血清常规培养基培养,贴壁能力大部分可恢复到原来状态:诱发BALB/c小鼠腹水和皮下实体瘤的能力保持不变;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瘤细胞的死亡时间在DMI和RPS15对照两种培养基内基本一致;4个亲本瘤系8-氮鸟嘌呤筛选结果与含血清培养的瘤细胞相似;经DMI长期传代的杂交瘤系分泌抗体的能力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回输体外培养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取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诱导出CIK细胞,将CIK细胞回输给患者,对比其回输前及回输后2个月的免疫功能、血清CA-125值、卡氏评分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回输后,外周血CD4+/CD8+比值增加(P<0.05), CD3-CD16+CD56+ 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P<0.05), CD4+CD25+细胞所占百分比降低(P<0.05);5例患者血清CA-125值下降;1例患者卡氏评分上升;5例患者自觉有临床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回输不良反应。结论 回输自体CIK细胞对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马学斌 《医学综述》2013,19(14):2568-2570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率、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DC-CIK比单独CIK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向性和增强杀伤能力。CIK及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进行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实验室培养14~15d后回输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结果: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135人次,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8例,疾病进展(PD)8例,4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2.2%。结论: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小鼠粒单白血病细胞系WEHI3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包括细胞形态、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测定及集落形成检测等。结果证明:本室传代培养的WEHI3属WEHI3细胞B亚型,具有人类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特征,是研究人类粒、单白血病的有用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CIK细胞治疗46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并进行了系统的随访,旨在观察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实验室的试验研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CD、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后获得的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等,同时记录生存期一结果:总缓解率为78.57%: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改善,x^2=79.8,P<0.01,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0.3%。结论:CIK细胞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明确免疫活性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是否与肿瘤的耐药性相关。方法采用连续形态学观察及MTT比色法,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对人口腔癌耐药细胞株KBV200耐药性逆转前后及亲本敏感株KB的杀伤活性。(1)在肿瘤细胞与LAK细胞共育后3 h内连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AK细胞对上述3者的杀瘤效应;(2)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K及LAK对3株细胞的杀伤率。结果与KB细胞组相比,在KBV200和KBV200 维拉帕米组,LAK细胞出现在靶细胞周围的时间早、数量多,伸出伪足的LAK细胞比率高,出现集落样细胞团块时间亦早。NK、LAK细胞对KBV200细胞株耐药性逆转前后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敏感株KB(P<0.05),而对耐药株耐药性逆转前后的杀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AK对各株的杀伤活力均明显强于NK细胞(P<0.05)。结论免疫活性细胞对KBV200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逆转耐药性不降低免疫活性细胞杀伤活力,提示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控制化疗耐药病人病情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脐血淋巴细胞生物性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上述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癌细胞的清除问题。新兴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生物疗法是继放、化疗后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具有抗瘤谱广、适应证多、有效率高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免疫细胞的抽取,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诱导,使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活性大大增加,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活化增殖,而起到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同时保护自身的健康细胞不受侵害,大大提高了大肠癌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行DC-CIK细胞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行TP方案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及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卡式评分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DC、CIK细胞由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而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与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细胞亚群:CD3+、CD3+CD8+、CD3+CD4+、CD3-CD16+CD56+、CD3+CD16+CD56+高于对照组(P<0.01);CD4+CD25+低于对照组(P<0.01)。较治疗之前,治疗组治疗15天后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升高,到60天时,维持在较高水平;CD4+CD25+在治疗15天时降低,到60天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对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临床疗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是视网膜的第三级神经元,在视觉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传导作用。许多眼科疾病(如视神经病、青光眼等)可导致RGC损伤、变性和凋亡,最终引起视功能丧失,因此保持或促进RGC存活及轴突生长对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在努力探寻体外培养RGC的最有效方法。笔者就RGC的培养、分离、鉴定、纯化等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放化疗后肝癌患者进行异体CIK细胞治疗,同时选取32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比较.比较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腹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IK细胞治疗后,CD3+、CD4+ T细胞百分率上升,CD8+ T细胞百分率下调,CD4+/CD8+比值上调,较放化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腹围明显缩小(P<0.05);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异体CIK细胞治疗安全、可行,可提高放化疗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原代细胞分化生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方法: 分离初诊13例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5例正常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用rhGM -CSF 1 000 U/ml、rhIL-4 500 U/ml和TNF-α50 U/ml联合培养10 d;形态学(Wright染色、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学(CD80、CD86、CD83、CD 1a、HLA-DR)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ELISA检测分泌IL- 12的能力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结果:慢性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而且有免疫标记的明显上调(CD 86 24.49±25.87 vs 61.73±28.54;CD1a 10.41±9.52 vs 47.26±3 5.60,P<0.05);FISH证实这类DC还携带有白血病克隆,并且具有分泌IL-12和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在体外可成功地将CML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 ,这类DC与正常DC无论在形态学和免疫学表达方面均相似,但是功能较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和扩增NK细胞和CIK细胞的方法,比较二者的增殖能力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提取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NK细胞和CIK细胞。观察2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细胞和CD3+CD56+ CIK细胞比例,计算细胞扩增倍数;采用ELISA法检测NK细胞和CIK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NK和CIK细胞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14 d体外诱导培养后,NK细胞扩增(160.00±12.15)倍,CIK细胞扩增(110.00±15.48)倍,NK细胞的扩增能力强于CIK细胞(P<0.05);NK和CIK细胞分泌IFN-γ量分别为(4 227.75±731.94)和(525.96±304.84) μg/L,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强于CIK细胞(P<0.01);诱导扩增后NK和CIK细胞对K562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升高杀伤活性增强。在效靶比为25∶1时,NK细胞和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5.35%和57.68%,NK细胞的杀伤活性强于CIK细胞(P<0.01)。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了NK细胞和CIK细胞的诱导扩增体系,NK细胞的扩增能力、IFN-γ分泌水平以及其对K56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均强于CIK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