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立  王珏  彭林  郑虹  王健 《天津医药》2007,35(8):615-616
肝脏移植术后,移植肝可有各种因素造成的不同程度肝功能的损伤,因此监测肝功能非常重要。分泌胆汁是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经肝脏代谢的胆固醇随胆汁分泌,因此可能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AS的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这些因素均与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密不可分.其中血脂的异常已经作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重要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由于人体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餐后(即食物的消化及其后6~8 h内),空腹状态的血脂参数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体内的代谢过程,结合餐后血脂参数可更加准确地反映代谢状态,而且延迟的餐后代谢常发生在空腹血脂异常表现之前,这样就可以更早,更及时地预测发生AS的危险程度.本文采用高、低脂肪餐耐量试验来探讨餐后血脂的代谢异常对CAD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有或不伴有血脂代谢紊乱的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内径、扩张性及僵硬度,探讨血脂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入选对象172例,其中正常对照组50例,高血压血脂正常组62例,高血压血脂紊乱组60例,未服用过他汀类、贝特类及烟酸等调脂药物.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和内径,并计算颈动脉扩张性及颈动脉僵硬度.结果:IMT、内径、僵硬度高血压血脂正常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血脂紊乱组则高于高血压血脂正常组(P<0.05).颈动脉扩张性高血压血脂正常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高血压血脂紊乱组较高血压血脂正常组也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颈动脉IMT(r=0.318,P<0.01)、内径(r=0.333,P<0.01)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颈动脉IMT及内径无明显相关(r分别为0.038和0.078,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可对颈动脉重构起到促进作用,其中LDL-C升高型血脂代谢紊乱影响更为显著,而HDL-C与颈动脉重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宋枬  薛静 《天津医药》2007,35(5):385-385
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另一方面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有文献表明,Hey水平是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笔者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浆Hey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分析,以了解Hey及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IS寻找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术后早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移植是对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的肝病发病率很高,因此,掌握肝脏移植术是非常必要的。肝移植术中相对困难同时又非常重要的一环为肝动脉重建,重建的质量直接影响移植肝和病人的生存率,且关系到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水平对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择期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32例(39.02%)和非POCD组50例(60.98%)。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Ch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5、7 d血浆ChE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POCD组较非POCD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前1 d血浆ChE水平明显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血浆ChE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30,P〈0.01)。结论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ChE水平降低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始阶段,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机制。高密度脂蛋白(HDL)是由多种蛋白和脂质组成的功能复杂的脂蛋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DL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HDL除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外周胆固醇堆积、防止泡沫细胞形成功能外,还可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功能、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保护内皮功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但在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失功能性HDL,其可能诱发内皮功能紊乱。本文就功能性HDL和失功能性HDL与内皮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腹胀的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65例患者中,术后均发生过腹胀,腹胀的持续时间为手术后的第1周以内53例次,术后1周以后继续腹胀的有12例次,腹胀缓解后又再次发生腹胀的有5例次;导致腹胀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手术暴露时间的长短,患者术中输液量(胶体和晶体比),FK506血药浓度及服用赛克平药物的反应,术后治疗,患者术前基础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年龄大小,腹腔积液和腹腔粘连等有密切联系。65例中,大多数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导致腹胀的因素。不同原因所致的腹胀,在发生时间、腹胀的变化等方面均呈现相应的特征。结论腹胀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的表现,导致腹胀的原因较多,了解其主要原因,对指导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治疗及对腹胀的处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黄疸发生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34例(47.89%)发生早期黄疽,22例行肝脏穿刺活检,发现导致黄疽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非特异性肝细胞内淤胆13例(59.09%);胆道狭窄2例(9.09%);移植肝病毒感染2例(9.09%);急性排斥反应1例(4.55%);移植肝原发性功能障碍1例(4.55%);胆道感染1例(4.55%);缺血一再灌注损伤1例(4.55%);药物性肝损伤1例(4.55%).非特异性肝细胞内淤胆、移植肝原发性功能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急性排斥反应者黄疸发生早,术后1 d血清总胆红素即明显升高数倍,1~2周逐渐恢复正常,胆道狭窄、移植肝病毒感染、胆道感染者黄疽发生通常在术后1~2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以胆道狭窄最明显.早期黄疸组中2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黄疽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导致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脾亢患者肝移植术后外周血细胞及脾脏大小的变化,探讨肝移植对脾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30例行肝移植保留脾脏手术的乙肝肝硬化伴脾亢患者,测定术前及术毕,术后1、2、3、5、7、14、21、28d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前,术后1、2、3、4周B超测定脾脏上下径、肋间厚度、脾门处脾静脉直径。结果术毕时PLT较切皮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2d又显著降低。术后3dPLT和RBC均明显增加,一直持续至术后28d(P〈0.05或P〈0.01);与切皮前相比,WBC从术毕开始增加,持续至术后2d(P〈0.05或P〈0.01),术后3d开始下降到术前水平,并持续至术后28d(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周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0.05),脾静脉直径术后4周明显减小(P〈0.05);与切皮前相比,PT从术后2d开始降低并持续至术后28d(P〈0.05或P〈0.01);术毕及术后1d APTT均较切皮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2d又明显降低,并持续至术后28d(P〈0.01)。结论肝移植能有效的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症,肝移植可保留功能亢进的脾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通过对40例临床确诊的脂肪肝患者进行18周的单纯饮食控制,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治疗过程。结果 由于多种原因 ,术后发生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的紊乱、大量腹水、胸膜腔积液伴肺不张、心功能不全和心律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和导管血栓等并发症 ,均被一一治愈。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内科并发症的处理要及时 ,制定措施要统筹兼顾 ,可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引起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较多且混合存在,给临床上的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正确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早诊断与治疗,直接关系到肝移植的预后。笔者所在医院2003-09~2007-06以来,有3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本文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36例,女2例;年龄29~66岁,平均38.5岁。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9例,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4.
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早期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3例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排斥反应、预防感染等的监测,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重点及方法。结果3例患者中2例治愈出院,1例正接受康复治疗。住院期间1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沈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41-342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静脉补钾水平。方法:监测术后血清钾浓度,及时补钾或采取相应措施纠正钾代谢紊乱,使血钾保持在正常水平。结果:60例患者术后早期补钾量较大,以术后6小时最明显,术后第一天补钾量明显高于术后第二、三、四天,肝功能代偿组与肝功能失代偿组比较,补钾量无明显差别。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低钾严重,补充氯化钾量较大,及时纠正钾代谢紊乱对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早期监护与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置ICU期间系统全面的监护与管理的总结,重点进行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及肾功能监护与管理,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控制感染的措施,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熟练掌握各项监测指标,有效利用监测数据客观科学地作出预防性处理,维护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稳定,减少并发症,缩短ICU住院时间,其中10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出ICU时间为(4.5±2)天,作者认为:新技术的开展要求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及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早期成功的ICU监护与管理,对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于术中(无肝期)4000U,术后1~6d 2000U/d、第2~4周2 000 U/周、第2~6个月2 000 U/月.术后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滴度水平调整,调整标准为术后6~12个月HBsAb滴度≥200 U/L;术后1年以上HBsAb滴度100~200 U/L.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HBsAg阴转及获得的HBsAb滴度,以及随访6个月、1年、随访终点时总体乙肝复发率.结果:肝移植术后第l天~第4天静脉组HBs'Ag阴转率高于肌注组(P<0.05),术后1周时2组HBsAg全部阴转,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原因与乙肝复发无关.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均是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胡晓美  王菲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48-354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204例CHD患者为CHD组,其中中青年(36~<60岁)87例,老年(60~88岁)117例;同时选择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对照组,其中中青年(39~<60岁)52例,老年(60~83岁)70例。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Hcy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B、脂蛋白(a)[Lp(a)]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老年Hcy水平显著高于中青年,且CHD组不同年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的Hcy、TG、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po A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TC、HDL-C、LDL-C、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与年龄有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其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对CHD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口腔内局部联合用药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口腔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57例)、观察组B(6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A采用3%碳酸氢钠溶液和0.1%西吡氯铵含漱液局部联合进行口腔干预,观察组B采用5×104U/mL制霉菌素水混悬液和0.1%西吡氯铵含漱液局部联合进行口腔干预,对照组常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口腔并发症,并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结果:3组口腔并发症和(1-3)-β-D葡聚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观察组A与对照组牙龈红肿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与对照组口腔溃疡、霉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和观察组B之间口腔并发症和(1-3)-β-D葡聚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1%西吡氯铵含漱液分别与3%碳酸氢钠溶液或5×104U/mL制霉菌素水混悬液联合应用进行口腔干预对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口腔并发症及深部真菌感染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17例全肝和9例活体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全部以及部分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痛原菌分布等特点,探讨肝移植术后抗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采用2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血液经细菌常规培养、真菌培养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17例全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发生率为94.1%,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2.4%,9例活体肝移植患者感染发生率88.9%,革兰阳性球菌53.99%。结论:肝移植术后常会出现细菌感染,但活体肝移植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而全肝移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本研究认为,相对而言,活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较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