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oidhemonrhage;SAH)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0%~40%,这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和脑盐耗有关。CSW的机制有作者报道心钠肽(atrialnatriuretic peptide,ANP)可引起低血钠,另有作者则认为低血钠与之无关而与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有关,并发现患者的脑血管痉挛与低钠血症有关。了解及研究ANP和BNP与SAH后低钠血症和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十分重要。现予以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血浆浓度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15例健康者对照,分别在不同时段测定BN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病人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症状性CVS病人在不同时段BNP水平显著递增(P<0.01)。结论:在SAH患者出现CVS最初2周内血BNP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CVS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4h(Ⅰ期)、72h(Ⅱ期)和>7d(Ⅲ期)血浆BNP含量并同时检测血钠浓度.结果 6例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者,其血浆BNP含量在各期均升高,以Ⅱ期升高达最高峰(P<0.01);血钠浓度在Ⅱ期有显著下降(P<0.05).4例出血量少者血浆BNP的含量在正常范围,血钠浓度正常.大量出血与少量出血患者相比,血浆BNP浓度有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BNP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BNP的含量能够作为反应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低血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自发性SAH患者发病后每隔2-3天的血清钠,结果:SAH后低钠血症组患者其死亡恶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早期出现的,难以纠正的,严重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P<0.05),结论:SAH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可作为判断预后恶化的指标,且早期出现的,难以纠正的,严重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分析450例脑卒中(CVD)患血电解质水平变化的规律及相互因果关系。结果发病1周内低钠血症最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率最高达56.25%,较脑出血(CVD)15.38%和脑梗塞(ICVD)13.14%均高(P<0.01)。意识障碍血钠水平最低(P<0.05)。患摄入、排泄或丢失是其血钾、氯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CVD急性期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为主,其发生率及血钠水平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脑底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能神经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分布及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AH组(5 d,14 d)。SAH组大鼠取股动脉自体血注入蛛网膜下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正常组、SAH组大鼠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正常组大鼠脑底动脉可见棕褐色、细线状CGRP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SAH 5 d组大鼠脑底动脉与正常组比较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P〈0.05);SAH 14 d组大鼠脑底动脉与正常组比较CGRP能神经纤维密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脑底动脉CGRP能神经纤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丽花 《中外医疗》2012,31(32):26+28-26,28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60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浓度,同时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BNP浓度为(1799.6±695.8)ng/L,对照组BNP浓度为(92.1±49.3)ng/L,两组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的心功能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为(1087.8±599.8)ng/L,LVEF〈40%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为(2506.6±698.3)ng/L,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BNP与超声心动网反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LYEF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建议讲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24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者(低钠组)64例,正常血钠者(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心衰级别与血钠浓度的关系,同时比较病死率。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组中重度心衰组与中度心衰组比较,血钠浓度更低(P〈0.01) 低钠组比正常血钠组有更高的病死率(P〈0.01)。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级别越高,血钠浓度越低,其病死率越高 低钠血症与病死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利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者(对照组)B型利钠肽(BNP)和hs—CRP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B型利钠肽(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型利钠肽(BNP)、hs—CRP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7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予以解痉、止血、输液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日。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TC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再出血率与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SAH有显著疗效,可减少SAH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分析62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分别观察其在入院时,第3、6、9天的血钠浓度,分析高钠和低钠血症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中,6(9.6%)例出现高钠血症,10(16%)例出现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和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P〈0.001),而低钠血症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但无论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都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无关。表明低钠血症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较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但高钠血症和预后有明确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和以前明确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等不相关联,具体的联系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并发低钠血症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对412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血清钠降低情况及头部CT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08例(26.2%);低钠血症患者68例,死亡38例(55.9%),p〈0.01(x^2=24.272),低钠血症的程度与病死率呈负相关(Y=0.974),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低钠血症的发生,以及低钠血症的程度关系密切,血清钠越低,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血浆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浓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11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即刻、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脑利钠肽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并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状况与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功能不全者54例为观察组,心功能正常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水平,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各组皿浆BNP浓度(P〈0.05);观察组各组问血浆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级别正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心功能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浓度升高。各组BNP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与LVEF呈负相关(P〈0.05),BNP与LVDD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脑钠肽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心功能不全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0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另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低,严重并发症少,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穿脑脊置换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伴发低钠血症者与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分级评分的联系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WFNS分级,并动态监测血钠浓度。结果79例中有37例出现低钠血症,WFNS分级差(III~V级)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χ2=5.241,P=0.006)。结论对于SAH患者有着较高的低钠血症发生率,提示低钠血症可能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聘6.37,P〈0.05);脑卒中组的各亚组患者之间UA浓度不全相等(F=17.30,P〈0.05),其中脑血栓形成组UA浓度分别较腔隙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脑栓塞组脑卒中组显著增高(分别t=8.24,P〈0.05;t=6.43,P〈0.05;t=7.17,P〈0.05)。脑卒中组UA值与BNP值正相关(r=0.210。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r=0.223,P〈0.05),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r=0.209,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38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BN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同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是否能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的痉挛。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出血组、利多卡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0只。出血组和治疗组的动物于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1.5ml,假手术组注入1.5ml生理盐水,30min后假手术组和出血组的动物从枕大池注入0.1ml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入0.1 ml 2%利多卡因。72h后观察脑基底动脉管腔面积,另测定术前和72h后血浆中的内皮素(ET)和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各组术前的血浆ET,CGRP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72h出血组的血浆ET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各组术后血浆ET比术前高(P〈0.01或P〈0.001);术后72h血浆CGRP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与术前比较,假手术组和出血组的术后CGRP低于术前水平(P〈0.01或P〈0.001);出血组的血管腔面积低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01)。结论:枕大池注入利多卡因能减轻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塞来昔布治疗组,每组12只。应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治疗组第1次注血30rain后给予塞来昔布灌胃,利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处理后第7天基底动脉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经塞来昔布治疗后,治疗组管径显著大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管壁厚度显著小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塞来昔布治疗后痉挛血管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塞来昔布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