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文  文学锦 《医学文选》2003,22(5):665-666
目的 探讨术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13例患者每侧用0.15%布比卡因 氟哌啶2.5mg 麻黄素5mg共8ml行双侧颈丛深层阻滞(C4一点法)。结果 经过1~8次阻滞治疗,12例病人痊愈,1例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呼吸困难、喉返神经麻痹和Horne’s综合征等,结论 双侧颈C4一点法阻滞,能完全、有效地阻滞膈神经,中断呃逆再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刚 《广西医学》2000,22(6):1398-1399
我院从 1 995年 2月至 1 998年 7月应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完成甲状腺手术 55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 1 6例 ,女 39例 ,年龄 2 0岁至 68岁 ,其中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1 2例 ,甲状腺囊肿摘除术 32例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1 1例。术前常规肌注安定 1 0 mg,阿托品 0 .5mg,心率快、基础代谢率高者用东莨菪碱 0 .3mg,少数病人入室后肌注氟哌啶 5mg。1 .2 穿刺方法 :分双侧颈深和患侧颈深对侧颈浅两种方法。双侧颈深阻滞法 :患者平卧 ,头转向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穿刺点 ,以左手中、食指摸清 C4横突 …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两组均作双侧颈浅丛阻滞及术侧颈深丛阻滞。颈浅丛阻滞均为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下方。C4横突一点法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在C4横突处注射局麻药9ml;C2、C3、C4横突三点法组(B组)超声引导下于C2、C3、C4横突处各注射局麻药3ml。记录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10、15、20、30min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深部麻醉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点法A组出现1例Horner’s综合征,两组均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误入血管、局部麻醉药中毒。结论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术中患者循环更为稳定,且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与颈椎椎旁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3例,其中A组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B组行颈椎(颈4)椎旁注射治疗,注射用药均为1%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生理盐水10 ml,1次/周,连续治疗3~5次,比较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后呃逆的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缓解情况相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由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膈神经阻滞常不易成功,颈交感神经阻滞与颈椎椎旁注射由于有明显体形标志作参考,较膈神经阻滞安全易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均能有效缓解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5.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107例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云  谢建梅 《右江医学》2004,32(3):256-257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颈丛阻滞均采用一针法 ,颈深丛注射麻药1%利多卡因 +0 .2 5 %罗哌卡因 6~ 8ml,颈浅丛注射麻药 5~ 6ml。双侧颈深加双侧颈浅阻滞 2 1例 ,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 86例 ,术中均用哌替啶与氟哌利多合剂辅助麻醉。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尚满意 ,能顺利完成手术 ,有 45例 (占 42 .1% )出现心率、血压增高 ,4例颈丛阻滞 2 0~ 3 0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改全麻插管。全组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 ,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60例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随机分成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一点法(C4)分别等量依次行患侧深丛、双侧浅丛神经阻滞.结果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神经阻滞能增强颈丛阻滞效果,有效控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明显减轻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控制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增强颈丛阻滞效果,适合基层医院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第4颈椎(C4)、第6颈(C6)横突两点法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两个对照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A组中的麻醉效果优于两个对照组B组和C组.结论 C4、C6两点法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优于颈丛或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完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C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l注射器及v号3.5cm针头进行须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因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l,双侧20ml。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对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者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G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1注射嚣及7号3.5cm针头进行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圆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1,双侧20m1。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时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注艾司洛尔对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迷走神经被阻滞所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副作用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艾司洛尔组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加10ml生理盐水,1min后,用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以C4一针法行单侧颈浅加单侧颈深丛阻滞。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行颈丛阻滞。以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C4深丛阻滞及颈浅丛阻滞。结果艾司洛尔组颈丛阻滞后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作为一种超短效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安全地使用于颈丛阻滞中,使循环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朱文藻  姜华 《四川医学》2001,22(7):636-637
颈丛神经阻滞常出现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我们在颈丛神经阻滞后立即静注乌拉地尔 2 5mg,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 ,发现其具有有效防治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作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4 0例 ASA ~ 级 ,行择期甲状腺瘤或囊肿摘除手术的病人 ,男 5例 ,女 35例 ,年龄 2 0~ 4 7岁 ,体重 4 3~ 6 9kg。随机分为对照组 ( 组 )和实验组 ( 组 )各 2 0例。所有患者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东莨菪碱 0 .3mg,麻醉均以 0 .8%利多卡因和 0 .12 5%地卡因混合液 (未加肾上腺素 )行双侧或患侧颈 3,4颈丛阻滞每点 3ml,…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35-137+141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锁骨手术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分为传统肌间沟臂丛+颈浅丛两点神经阻滞法(C组)与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颈浅丛阻滞法(U组),每组40例,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分别行肌间沟臂丛神经(10 mL)及颈浅丛阻滞(10 mL)。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U组术中VAS评分低于C组,且U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7.5%vs 22.5%,P0.05)。结论 与传统的两点法神经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C6单点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操作时间短、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4(C4)·颈6(C6)横突两点法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两个对照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神经阻滞方法,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A组中的麻醉效果优于两个对照组B组和C组。结论:C4·C6。两点法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优于颈丛或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完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及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C -反应蛋白 (CRP)作为监测炎症反应的一种新的免疫指标 ,该文观察了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颈 6横突法 ,每日 1次 ,两侧交替阻滞 ,共 7次。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4 8例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和 2 8例正常人血清CRP水平。结果 :偏头痛患者经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头痛次数减少、头痛时间明显缩短、程度减轻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偏头痛患者血清CRP显著增高 (P <0 .0 1)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后血清CRP恢复正常。结论 :偏头痛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一些障碍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可调节偏头痛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一针法颈深、浅丛阻滞麻醉+泵入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100例进行观察.方法一:一针法颈深丛阻滞,以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处外侧缘为穿刺点,垂直进针触及C4横突处,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即在该点处注射0.447%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5ml.颈浅丛: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与颈外静脉交叉处上0.5cm垂直进针0.3-0.5cm.即在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或颈阔肌筋膜下注0.447%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各7ml.手术开始前5分钟,静脉泵入瑞芬太尼镇痛.  相似文献   

16.
韩氏仪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韩氏仪超前镇痛在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术前A、B两组分别选取双侧新设穴+双侧合谷穴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行穴位刺激;C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预防措施.A、B两组于韩氏仪刺激前、刺激30min、气腹后1 h、术毕30min四个时点抽取静脉血.C组抽血时间与A、B两组对应的时点抽取,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3组患者血浆β-内啡呔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3、8、12、24、48h肩背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肩背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比C组低(P<0.05);(2)A、B两组电刺激后血浆β-内啡呔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与电刺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于气腹后1 h、术毕30 min两点血浆β-内啡呔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韩氏仪超前镇痛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其中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电刺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深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顽固性呃逆患者4例,用长效局麻药施行颈深丛阻滞治疗。结果 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均临床痊愈。结论应用长效局麻药施行颈深丛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颈丛阻滞麻醉在颈部手术中的应用,过去多以三点阻滞法,现在多以双颈4一点穿刺。我们对部分口面部手术单给颈2(C2)阻滞麻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ASA~级患者共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6~58岁。腮腺混合瘤11例,下颌骨折7例,颏下肿块5例,颌下肿块4例。其中下颌骨折为急诊手术。1.2 麻醉方法 颌下肿块行双侧C2阻滞,其余为单C2阻滞麻醉。术前0.5h肌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按参考文献[1]C2定位及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注入麻药混合液(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按1∶1配方)6~8ml。再静注度氟半量。对两侧颏下…  相似文献   

19.
3种神经阻滞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 3种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 .方法 :按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发作性紧张型头痛 14 0例 ,随机分为 3组 :A组 (n =4 8) ,颈2 ,3 横突阻滞 ;B组 (n =4 5 )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 ;C组 (n =4 7) ,枕神经阻滞 .3组用药相同 :5 g·L-1利多卡因 7mL含地塞米松 6mg及维生素B12 0 .5mg,1次·wk-1,4wk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 ,并对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头痛程度及治疗效果以VAS评分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频率、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组、C组并发症次数较B组为少 .A组治疗效果较C组更好 (P <0 .0 1) .结论 :3种治疗方法对该病均有良好效果 ;颈2、3 横突阻滞优于SGB及枕神经阻滞 ,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时应用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能否满足手术麻醉的需求及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普通外科就诊、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5例,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每侧注射0. 4%罗哌卡因15 m L,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镇静。患者术后每间隔12小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镇痛,若患者术后出现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则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50 mg镇痛。记录麻醉成功及失败比例,记录颈神经通路阻滞相关并发症(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8、12、24、36及48 h时静息及运动(吞咽动作) NRS评分,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除1例患者一侧枕小神经阻滞不全外,患者均获得了颈浅丛的完全阻滞,阻滞完全时间为(15. 2±3. 4) min。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中追加了局部浸润,1例在手术开始后4 h后改为全身麻醉,其余患者均于通路阻滞下完成手术。25例患者中7例(28. 0%)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其中6例(24. 0%)合并出现声音嘶哑,声音嘶哑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9±0. 4) h比(2. 0±0. 3) h](P> 0. 05)。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静息NRS评分均<4分,术后12 h后NRS评分较之前时间点升高。患者对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满意评分为(8. 9±0. 8)分。结论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每侧给予0. 4%罗哌卡因15 m L可以为甲状腺切除术甚至甲状腺癌根治术提供足够的手术麻醉效果,并可为术后提供48 h的有效镇痛,但局麻药在通路内向内侧扩散引起的迷走神经阻滞而出现的声音嘶哑及心率增快是常见并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