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发病率较高的遗传性心肌病,也是青年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在HCM进展关键环节心肌纤维化和心脏肥大中表达水平上调,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功能诱发心脏形态改变,可能是HCM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之一,其相关研究可为HCM治疗及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为基本特征的最常见遗传性心脏病,该病是青少年及年轻运动员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先天基因缺陷是HCM主要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其遗传方式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与HCM发病相关的基因较多,其中编码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cardiac beta-myosin heavy chain, MYH7)基因为HCM最主要的致病基因。通过查阅文献,检索到目前已报道的587例中国HCM患者被进行MYH7基因突变筛查,统计结果表明:共有150例中国HCM患者由MYH7基因外显子上的66个致病性突变所致。对已报道的中国HCM人群MYH7基因的突变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这将为中国HCM人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心肌病 (peripartumcardiomyopathy ,PPCM )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发生于既往健康妇女围产期的心肌病。其发病率高于扩张型心肌病 ,在 1/30 0 0~ 1/15 0 0 0之间。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对母婴危害极大 ,可迅速恶化致死 ,近期死亡率高 (18%~ 5 6 % ) [1,2 ,3 ,4] ,随着心衰治疗研究及新的治疗手段的开展 ,新近研究远期死亡率较既往报道降低 (7% ) [5] 。一、病因PPCM与扩张型心肌病一样病因仍不明 ,可能是围产期妊娠时异常免疫反应、感染、炎症、遗传、激素或代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4,6,7] 。目前普遍认为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关系。方法 对 72例 HCM患者与 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 AGT基因 M2 35 T变异。同时通过 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心尖部心肌厚度。结果  ( 1)经 PCR扩增及 Tth111 酶切 ,AGT基因型有 3种形式 :MM、TT与 MT基因型。两组 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 2 )AGT基因 M2 35 T基因型在 HCM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0 90 ,P<0 .0 5 )。HCM组 TT基因型与 T2 35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 TT基因型 :0 .6 3vs0 .4 5 ,OR=2 .0 37,95 % CI:1.0 6 4~7.899,P<0 .0 5 ;T2 35等位基因 :0 .78vs0 .6 4 ,OR=1.990 ,95 % CI:1.197~ 3.30 8,P<0 .0 1)。 ( 3) HCM组TT基因型患者左室壁最厚处平均厚度明显大于 MM、MT基因型患者 [( 19.1± 4 .8) mm vs( 15 .3± 2 .6 )mm与 ( 16 .2± 5 .1) mm,F=4 .2 6 1,P<0 .0 5 ]。结论  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 HCM的发病显著相关 ,TT基因型或 T2 35等位基因可能是参与 HCM发生及加重心肌肥厚的一个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常见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可达1/500.该病是目前年轻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因,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病,其中50%~70%HCM由基因突变所致.近年来,HCM的分子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HCM相关的主要致病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据2017年8月2日Nature报道,在中国深圳国家基因库、美国Salk生物学研究所、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的国际合作组的通力协作下,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人类早期胚胎中对导致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基因突变进行了安全修复。HCM是以心室肌肥厚为突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患病率约为1/500,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也是青壮年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7.
肥厚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心脏疾病,它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首要病因。已发现至少有18种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加深对其分子遗传学的认识有利于促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现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近期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肥大性心肌病(HCM)是导致健康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在患肥大性心肌病的近一半的家族成员中发现,这种疾病与β-肌球蛋白的重链基因位点(MYH7)有关。近来我们已发现MYH7基因的两种错义突变[第403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R403Q)取代,第908位的亮氨酸被缬氨酸(L908V)取代],且发现这种突变信号出现在骨骼肌中,并从比目鱼肌中提取出变异的β-肌球蛋白,此种蛋白有异常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10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120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2例HCM(ZHQ和JXW)患者中发现MYBPC3基因第6号外显子第4295位碱基由G转换为A,结果导致第258位的谷氨酸(Glu, E)转变为赖氨酸(Lys, K),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对这2例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发现ZHQ和JXW家族受调查者中分别还有2名和1名成员携带该突变,但均未发病。结论 MYBPC3基因为我国家族性 HCM的致病基因之一,E258K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表型呈现外显率较低且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左心室或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为基本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其发病率约为0.2%,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原因,目前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至今为止,至少有20种基因的450余种突变被报道与HCM相关,主要定位于心脏肌节蛋白基因.此外越来越多的线粒体基因、修饰基因突变也被发现与HCM的发生发展有关.该文将对HCM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造影超声心动图(CEcho)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下壁肥厚的价值。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的HCM患者114例,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Echo)和CEcho检查,其中45例行心脏磁共振检查(CMR),47例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分析HCM患者中左室下壁肥厚发生的频次及其所占的比例,并进一步探索HCM伴下壁肥厚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结果显示:(1)CEcho对HCM患者下壁肥厚的检出率为60%,较Echo检出率(48%)明显增高。(2)与金标准CMR对比,CEcho测量下壁基底段及中段舒张及收缩末期厚度无明显差异,但有增高的趋势;Echo测值低于CMR(P<0.05)及CEcho(P<0.05)。(3)Bland-Altman分析显示,CEcho与CMR测量下壁厚度的一致性较好。和Echo与CMR测量下壁厚度的结果相比,CEcho与CMR测量下壁厚度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CI)较小。回归分析显示CEcho与CMR测量下壁厚度的拟合度较好。(4)Holter结果显示下壁肥厚患者出现室性早搏≥500次/24 h的概率大于下壁非肥厚患者。结果表明CEcho可以较敏感地检出左室下壁肥厚,而Echo可能低估左室下壁厚度。HCM伴下壁肥厚患者发生室性早搏事件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6号染色体长臂的基因扫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号染色体长臂上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相关的微卫星位点。方法 应用多重PCR对4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6号染色体长臂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PCR产物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泳结果用Gene Scam^TM,Genotyper^T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各个位点有明显的不同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从3.85%到38.45%不等,总LOH频率为58.5%(24/41)。LOH频率超过20%的位点共有8个,主要分布的6q24及6q27。具体范围为6q24-6q25.3[D6S1699(35%)、D6S409(23.33%)、D6S441(33.33%)]及6q26-27[D6S1550(38.45%)、D6S264(20%)、D6S1585(25%)、D6S446(33.33%)、D6S281(30.77%]。结论 6q24及6q27附近可能存在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益心祛痰汤辅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疗效及对左心功能、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H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进行表型和MYH7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个HCM家系先证者进行96个遗传性心肌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靶向高通量测序,应用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和3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可疑变异进行验证,在家系中进行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共分离分析。应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变异基因在物种间的序列保守性分析,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在先证者及12名家系成员中,6人的MYH7基因存在c.4124A>G(p.Tyr1375Cys)杂合变异,其中5人确诊为HCM患者,1人未达到HCM诊断标准,但出现心电图异常。在300正常对照中未检出该变异。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MYH7基因的p.Tyr1375Cys变异位于高度保守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功能,为有害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PM2+PP1_Moderate+PP3+PP5)。结论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基因检测结果对HCM家系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常为遗传因素)引起,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线粒体心肌病、混合性(遗传性及获得性)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以及其他未分类的心肌病。借助基因组学技术,在人群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突变与疾病的关联已被鉴定。这些突变的体内和体外功能研究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指南在参考国内外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遗传型心肌病的表型、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进行了总结,期望有助于患者临床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进行表型和MYH7基因变异分析, 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 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个HCM家系先证者进行96个遗传性心肌病相关基因全外显子靶向高通量测序, 应用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和3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可疑变异进行验证, 在家系中进行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共分离分析。应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变异基因在物种间的序列保守性分析, 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在先证者及12名家系成员中, 6人的MYH7基因存在c.4124A>G(p.Tyr1375Cys)杂合变异, 其中5人确诊为HCM患者, 1人未达到HCM诊断标准, 但出现心电图异常。在300正常对照中未检出该变异。序列保守性分析显示MYH7基因的p.Tyr1375Cys变异位于高度保守区域, 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功能, 为有害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MYH7基因c.4124A>G(p.Tyr1375Cys)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P...  相似文献   

17.
左心房(LA)扩大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之一,同时也与很多疾病的诊断、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等密切相关,如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心房颤动(A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on)等。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左心房大小的首选方法,相对于面积和容积,左心房内径具有方便、快捷、重复性好以及易于回顾性研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PARC(骨素)、cwcv和Kazal样结构域蛋白多糖1(Spock1)在肥大型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CNKI数据库明确Spock1在机体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获得Spock1参与信号通路的关联基因,对此关联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对比同类基因与心脏疾病的关系,从而分析获得Spock1参与肥大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具体关联信息。结果 Spock1在心脏中较高表达,并且其可能通过Adipogenesis信号通路参与肥大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生与发展。结论 Spock1可能与肥大型和扩张型心肌病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记物,甚至可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新靶点基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雅莉  韦金儒 《医学信息》2009,22(9):1965-1968
1972年,Rubler等[1]在无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中观察到一种特异性心肌病(specific cardiomyopathy).1974年,Hambry等[2]通过进一步病理研究,首次提出了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概念,并认为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特有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 isorders comp licating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妊娠20w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发病率为9·4%[1],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导致孕妇及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遗传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较高的遗传倾向,有该病家族史的孕妇发病率几乎是普通孕妇发病率的3倍[2]。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遗传性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