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MGMT和NF-κB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GMT和NF-κB在42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石蜡标本中的表达,运用MSP方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 (1)MGMT在低级别组胶质瘤中的表达率为73.7%;在高级别组中其表达率为21.7%.(2) NF-κB在低级别组胶质瘤中的表达率为52.6%,在高级别组中的表达率为60.9%.(3)42例胶质瘤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50%,其中MGMT蛋白阳性的胶质瘤,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26.3%;MGMT蛋白表达阴性的胶质瘤,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69.6%;MGM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4)MGMT与NF-κB两者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MGMT蛋白表达随胶质瘤的级别增高而下降,NF-κB与MGMT与胶质瘤级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后其p16和MGMT基因表遗传方面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姜黄素(20、40、60μmol/L)分别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后,采用MTT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前后的肿瘤细胞中p16和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并用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前后HeLa细胞的p16及MGM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和生长;HeLa细胞的p16和MGMT基因均表现出异常甲基化状态,当姜黄素浓度为40μmol/L时,HeLa细胞的p16和MGMT基因呈去甲基化状态;20μmol/L的姜黄素可以让HeLa细胞中表达缺失的p16基因重新表达,对于MGMT基因,姜黄素可以使其表达增强。结论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P〈0.01);高浓度的姜黄素溶液对HeLa细胞p16和MGMT基因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并能调控p16和MGMT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PCR法检测5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5例标本中,共12例(21.82%)发生p16基因甲基化,21例(38.18%)p16蛋白表达阳性,其中基底样型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Luminal A型(P0.05),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Luminal A型(P0.05)。发生基因甲基化的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67%,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Ⅲ级、伴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阴性的组织中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组织学Ⅰ级、无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的重要分子特征之一,且与乳腺癌的病情进展有关,可能成为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组织和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与PTC预后的关联,旨在为探索PTC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60例PTC及6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比较两组的不同病理参数间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PTC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MGMT甲基化阳性率(51.7%)明显高于对照组(26.7%);病例组MGMT甲基化阳性率在有/无吸烟、有/无饮酒间差异显著(P<0.05);年龄越大、肿瘤直径越大、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越高、有MGMT基因甲基化是PTC较差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TC重要的早期事件,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虽然也可发生,但频率远低于PTC;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对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及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hMLH1的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MLH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和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h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7.8%(57/63)、8.3%(1/12)(P<0.001)。hMLH1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分别为71.4%(45/63)、8.3%(1/12)(P<0.001)。h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hMLH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hMLH1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并且甲基化影响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6.
肾癌组织中TβRⅡ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3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43例正常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28例正常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CCC组织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8.1%(25/43),显著高于正常组织34.9%(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中TβRⅡ基因的甲基化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βRⅡ在RCC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基因蛋白表达在RCCC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TβR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RCC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BRCA 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52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l甲基化率为29%,BRCA l蛋白表达下降率为33%;15例BRCA l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BRCA l的表达下降率为87%,而37例BRCA l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中BRCA l蛋白表达下降率11%。在肿瘤分级中,T3分级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 l甲基化率(45%)及表达下降率(60%)均分别高于T1 T2分级患者肿瘤组织的BRCA l甲基化率(19%)和表达下降率(1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RCA l甲基化率(46%)及蛋白表达下降率(50%)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基化率(14%)和表达下降率(18%)。结论BRCA l基因表遗传学改变是其蛋白表达下降乃至失活的重要原因,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恶性进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琼书  张蔚  刘元姣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30-103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p16蛋白与其基因缺失及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对36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和PCR技术检测MTS1/p16蛋白表达和基因纯合性缺失及第一外显子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36例癌组织中14例p16蛋白表达阳性,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1.11%(22/36);9例发生基因缺失,12例发生甲基化,未发现基因缺失与甲基化同时存在的病例,p16基因总失活率58.33%;22例p16蛋白表达缺失标本有19例基因失活。结论:p16蛋白缺失程度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16蛋白缺失程度与p16基因缺失和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联合TA克隆测序检测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与170例体检健康对照组血浆ATM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选取前述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中的40例食管鳞癌患者标本的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经典的免疫组化SP法进行ATM蛋白检测。应用相关性分析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ATM蛋白表达阴性的关联。结果具有吸烟习惯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无肿瘤家族史者(P0.05);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88.67%,体检健康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73.59%,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食管鳞癌癌变组织中有25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在4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有38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M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与癌变组织ATM蛋白表达阴性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4)。结论 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表明其可能为抑制ATM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可能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Cp G岛甲基化表型(CIMP)差异及相关分子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送检结直肠组织160例,按照组织病理改变分为正常黏膜组、低级别腺瘤组、高级别腺瘤组、CRC组,每组40例,采用甲基化实时荧光定量PCR(Methylight)法检测CIMP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使用高通量测序法("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CRC中62个肿瘤易感基因的突变负荷;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技术过表达CRC细胞LOVO的甲基化转移酶3 A(DNMT3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DNMT3A、Cyclin D1、p16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黏膜组的CIMP-0占比为50%(20/40例),CIMP-L占比50%(20/40例),无CIMP-H;低级别腺瘤组中CIMP-0为32.5%(13/40例),CIMP-L为67.5%(27/40例),无CIMP-H;高级别腺瘤组中CIMP-0占12.5%(5/40例),CIMP-L占75%(30/40例),CIMP-H占12.5%(5/40例); CRC组中CIMP-0占5%(2/40例),CIMPL占77.5%(31/40例),CIMP-H占17.5%(7/40例)。CRC组中CIMP相关基因甲基化发生数量和肿瘤易感基因的突变数量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R=0.130,P=0.022;过表达DNMT3A后,SW620细胞DNMT3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01),p16基因发生甲基化,p16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Cyclin D1基因甲基化状态未发生变化,仍为非甲基化状态,但Cyclin D1基因及蛋白表达量上升(P0.001)。结论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可能通过甲基化使肿瘤易感基因序列的稳定性下降,导致更易发生致癌突变。②DNA甲基转移酶3A过表达可引起肠癌细胞CIMP表型改变并继而导致相关基因的沉默或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