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固定献血者献血比例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有所增长外,献血量、献血人次分别由2010年的202 002 U、114 388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178 997 U、104 844人次.临床用血受采集量下降的影响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35岁以下献血者占70.0%以上,固定献血者占30.7%.结论 从2011年开始采供血量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献血人数及献血量逐年降低,2015年有反弹趋势;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固定献血者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2.
某市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为制定献血者的组织、教育、动员、招募和保留工作策略,以及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6年梧州市献血4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分析该人群的献血特点。结果2000~2004年献血4次的人数逐年增多,2005年开始呈逐年递减趋势,献血5次及以上献血人数则逐年增加(χ^2=62.44,P〈0.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200ml献血人数逐年递减,300、400ml和成分献血人数逐年增加(χ^2=3790.23,P〈0.005),大部分重复无偿献血者在前3次献血中以献血200ml为主;献血次数越多,平均每次献血间隔时间越短(F=42.85,P〈0.01);单次献血量增加的平均间隔时间,根据单次献血量和所献血液品种情况有明显不同(F=63.49,P〈0.01);固定献血者人数占重复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次数成正比(χ^2=193.83,P〈0.005),在献血6次及以上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非固定献血者。结论根据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规律,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有助于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血液中心近年来固定献血人群及采血量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固定献血者比例概念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为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采血效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6年河北省血液中心固定献血者人数、献血人次和献血量进行公式定义并提取数据,与对应年份献血总人数、总人次和总血量做比例测算,将有关数据做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近年来,河北省血液中心采血量逐年增长,固定献血者人数比例、人次比例和血量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各不相同,与总量增幅呈负相关性。结论单纯以固定献血者人数比例为指标不能准确评价血液有效采集能力,以固定献血者献血量比例作为考量献血者保留效果和当地血液满足程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桂林市开展互助献血半年来互助献血情况,探讨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方法统计2013年7月1日-9月30日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人数,分析比较2类人群在献血比例、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献血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结果的比较,同时统计分析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结果互助献血占献血总人数的7.07%;互助献血者主要以男性、第1次献血、献血量为200 m L的青年或青壮年为主,而无偿献血者以男性、多次献血、献血量为400 m L的青壮年或中老年为主;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项不合格率(HBs Ag、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测合格的第1次和多次献血的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互助献血多从亲情和友情角度出发,多属有目的的被动献血,要使互助献血者转化为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2005 ~2011年南京街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分析其变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为采供血机构及时调整招募策略,维护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 ~2011年南京街头共204 670名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分别对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段的献血者人数、献血量和血液不合格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 ~2010年,南京街头无偿献血人数持续增长,但2011年比上年减少22.4%.献血者中男性平均占56%,女性占44%,7年来男女比例未发生显著变化.献血人群的平均年龄由2005年的(25.1±0.04)岁增加到2011年的(27.8±0.05)岁.献血者中18 ~25岁年龄段的人数占63.5%,2011年该年龄段的人数减少幅度达26.5%.街头献血量的变化与上述献血人数的变化特征相同.7年来南京街头献血者不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18 ~25岁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率始终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段.结论 18 ~25岁年龄段献血人数和献血量下降是近年来南京街头无偿献血人群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针对此年龄段特点调整献血服务措施和招募策略,是加强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庆市合川地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为保障临床血液供应提供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合川区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和合川地区临床用血基本情况,调查街头随机人群献血态度,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献血量和人群不愿献血原因,以及血站采血量、临床用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血量逐年增长,临床用血量快速上升。献血人群中,男性比例低于女性(比例为0.65∶1);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献血人群中,教育程度较高者(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60%,大学生为献血主体;献血总量高于1 000mL的不足40%。人群不愿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献血传染疾病和认为献血有损健康。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血液需求逐年增加,应拓展无偿献血工作模式,完善无偿献血招募策略,以确保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区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县无偿献血现状,为制定无偿献血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血库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献血频次和一次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女性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中学学历、自由职业者是我区献血人群的主力军;初次献血人群仍然较多;献400mL血液比例不高,但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区县无偿献血宣传的重视和投入,使区县无偿献血与全国同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献血者体重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481名献血反应者的体重资料,对各个体重区间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低体重献血者因献血反应致采血不足量人数随体重增加亦呈下降趋势.结论 对于体重相对较轻的献血者,降低预采血量能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并能减少不足量血液的报废,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苏地区2007-2016年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变化趋势。方法 2007-2016年共727 233例献血者经两种ELISA试剂筛查抗-HIV,抗-HIV反应性样品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0年来献血者HIV感染流行趋势。结果江苏地区近10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流行率为0.11%。但经CDC确认为HIV感染的献血者人数和感染率则急剧升高,感染率为16.85/100 000。确认感染的HIV献血者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V感染率在男性献血者组、18~30岁组和非公职人员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其他年龄组和其他职业组(P0.05)。初次献血组和再次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提高献血前征询和献血后血液筛查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建立采供血机构竞争性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保障血液供应。方法 建立深圳东部地区采供血机构献血服务科竞争性绩效考核体系,实验组为2021年5~10月实施竞争性绩效考核体系后采血数据;对照组为2020年同期常规考核管理的采血数据。分析比较2组:固定献血点总献血人数占比、新献血者人数占比、400 mL捐献率和采前淘汰人数占比;每班次采集量、员工个人平均采集量和固定献血点人均捐献量的增长率;首次机采人数占比、重复献机采人数和双份机采人次占比;红细胞调入量和调出量占比;团体献血与街头献血构成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固定献血点总献血人数占比81.13%、新献血者人数占比为58.14%、400 mL捐献率为76.55%,分别高于对照组75.87%、57.91%、65.92%(P<0.05),采前淘汰人数占比为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24.13%(P<0.05);每班采集量、员工个人平均采集量和固定点人均捐献血量同对照组比分别增长54.29%、52.21%,3.36%(P<0.05);新增首次机采献血者人数占比43.90%,高于对照组19.61%(P<0.05)...  相似文献   

11.
浅谈对献血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少数献血者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有明显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心慌、呼吸急促、出冷汗 ,严重者出现晕厥、休克 ,导致采血中断 ,既影响血液质量、浪费血液 (采血量不足 )、给献血者带来身体不适 ,还容易引起献血者之间“连锁反应”,导致其他献血者情绪紧张和产生恐惧心理 ,影响采血、献血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保护献血者的安全、确保血液的质量和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献血反应至关重要。   1 998年 1 0月 1日始 ,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回访工作中,对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意愿进行心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政策,积极调动献血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长期固定献血者,不断扩大常州市应急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 首先通过电话及短信回访的方式,对抽取的2 000名首次及多次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预约.1个月后对这些预约的献血市民进行跟踪回访调查.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累计献血量达到1 000 mL的献血者中,有再次献血意愿的人数远高于其他组别.而累计献血量在600~800 mL的献血者中,有再次献血意愿的人数相对较少.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因不同的心理需求而产生不同的献血动机,这就要求善于分析献血者的不同特点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供服务和帮助,尽可能多地发展常州市固定献血者,以确保采集充足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都市无偿献血者职业分布情况,并调查检测不合格献血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成都血液中心共591 037位无偿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其血液筛查信息,应用SPSS软件对计数数据的构成比进行χ~2分析。结果成都地区无偿献血者多为首次献血者,以汉族和街头自愿为主,医务人员和学生群体文化程度较高,而农民群体文化程度较低。学生和农民群体在献血人数和献血量上是占比最大的两群体而且呈现较大的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献血者数量和献血量贡献最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中ALT以公务员最高(166/14 117, 1.18%),抗-HCV(1 442/141 736, 1.02%),HBsAg,(2 023/141 736, 1.43%),HIV确证(116/141 736, 0.08%),抗-TP(2 163/141 736, 1.53%)和HBV DNA(291/141 736, 0.21%)均以农民最高;结论高文化程度的年轻学生不仅是比较安全的献血群体而且是献血的主力军,应尽量将该群体建立成稳定的献血队伍,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献血者和农民群体要加强无偿献血的宣讲工作,提高其对传染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成都地区过去2年的全血献血情况,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心数据库中调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全血献血者数据,按照性别、年龄、学历、血型、民族以及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2013年1-12月全血采集量按照采集地点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有246 625人参加311 856次献血,其中单次献血者176 707人,2013年采血量比2012年增加3.88%。献血者血型分布O型A型B型AB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汉族占95%。献血者职业:学生27.17%,职员12.74%,农民9.66%。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最多,其次是26-30岁段,单次献血者主要集中在18-25岁年龄段。文化程度主要以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和初中为主,占献血者人数的92%。献血量以400 m L和300 m L为主。献血屋采集量占7%,采血车采集量占93%。2013年全血采集量献血屋占7%,固定采血点占62%,临时采血点占31%。主城区采集量高于郊县。结论成都地区献血人群学历以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为主,年龄以18-30岁为主,尤其是单次献血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大宣传将单次献血者保留成重复献血者。冬夏季是全年2个采血量较低的阶段,需要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献血,满足临床用血需要,献血屋的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献血服务网点的血液采集,目前基本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如能进一步规划完善,各献血服务网点的采集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04~2010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忠  钟福玲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8-970
目的对2004年以来,本中心在采血量、献血者队伍的构成、献血者流失的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自2004年以来,采血人次和采血量在逐年攀升;多次献血者(资料库数据显示有2次或以上献血记录的献血者)的比例以2004年最高,而在2005年大幅回落,随后逐年有所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多次献血者比例有明显减少,但是,多次献血者的总人次仍比2009年有所增加;献血者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主;12%以上的献血者因为献血前筛查不合格而被淘汰。结论本中心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改革和创新是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2005—2007年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并分析天津市近3年的无偿献血指标变化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7年天津市无偿献血者316 619人的血液采集,血液ALT、HBsAg、抗-HCV检测指标,以及不同献血次数等情况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性别、年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天津市自愿无偿献血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64.14%,上升到2007年的99.5%;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由2005年的5.1%,下降到2007年的4.9%;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2007年已达到70.5%;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男女比例为1.9∶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偿献血的不断深入发展,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快速上升,同时,随着实验室试剂灵敏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不断应用,血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输血安全趋于规范,但由于现行血液检查标准检测范围较窄、项目较少,对一些有隐性风险的项目,难免有所遗漏.本站于2008年9-12月份共发现3例存在隐性风险的献血者,其中2例是在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时,发现2袋血液红细胞与血浆比例过于悬虚,红细胞量明显过多,故对该血液进一步做了血细胞计数项目检测,另有1例为多次重复献血的献血者在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经血细胞计数发现其血小板计数过高而被暂缓献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封地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人群特点,为制定招募策略和发展单采血小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开封地区3 054名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封地区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占71%,远高于女性;献血者年龄集中在26-55岁,占总人数的89.5%;职业以工人、农民为主;献血者A型、B型、O型3个血型人数分布较均匀,B型A型O型AB型;献血频次在1-2次的占54%;单份血小板献血人数自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而双份献血人数逐年增长。结论开封地区中年农民和工人为本地区献血主力,应认真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发展年轻大学生和固定献血者献血潜力较大。通过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建立1支固定的、结构合理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队伍,以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和血小板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确定献血招募的目标群体,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对滁州地区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依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学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无偿献血不合格主要以ALT不合格为主,占总献血人数的5.48%.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5%、3.39%、5.49%,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岁年龄段的献血人群为主要献血人群,占总体的41.15%,该年龄段的献血不合格率5.47%,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9.48%,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不合格是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学生、军人、医务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女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上述人群所献的血液较为安全,应为血站主要献血招募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和献血相关特征,为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本站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待的无偿献血者35 230人,比较初次献血组(n=25 436)与再次献血组(n=979 4)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献血情况(献血量、献血反应)与不合格情况。结果再次献血组无偿献血者年龄以18—35岁(79.7%)为主,文化程度以大学(45.6%)为主,职业以医务工作者(18.6%)和职员(18.9%)为主;献血量400 mL比率再次献血组(70.3%)高于初次献血组(30.5%),P0.05;献血反应率再次献血组(0.39%)低于初次献血组(1.39%),P0.05;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5个项目的检验不合格率再次献血组(2.70%)明显低于初次献血组(5.62%),P0.05。结论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使其自愿成为固定献血者,对增加血液募集量、保障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