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系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者.若仅SBP≥140mmHg,而DBP<90mm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因糖代谢异常人群的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孤立性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IDH)及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systolic an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SDH)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证据较少,所以本研究将探索不同高血压亚型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为进一步改善识别高危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包括来自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的24 605例2006-2007年基线血压测量,没有服用高血压药物且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受试者。受试者根据基线血压水平分为8组:血压正常组[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120 mmHg(1 mmHg=0.133 kPa)并且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80 mmHg)];血压高值组(120 mmHg≤SBP≤129 mmHg并且DBP<80 mmHg);Ⅰ期IDH组(SBP<130 mmHg并且80 mmHg≤DBP≤89 mm...  相似文献   

3.
常立东  梁冬冬 《当代医学》2021,27(14):123-124
目的 分析术前血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实施PCI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不同预后分为两组,75例预后良好患者纳入A组,15例预后不良患者纳入B组.两组均在术前测定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血压水平对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 B组SBP≥150 mmHg及DBP≤60 mmHg占比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BP≥150 mmHg以及DBP≤60 mmHg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SBP≥150 mmHg、DBP≤60 mmHg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疾病概述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为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SBP≥140mmHg,DBP<90mmHg,即为老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一、资料与方法 2002年对我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1096人,其中40~59岁(非老年组)224人,60~95岁(老年组)872人。按1988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0mm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mmHg和DBP>95mmHg,SDH:SBP≥160mmHg和DBP≥95mmHg,有高血压病史,但血压正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前期伴危险因素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165例高血压前期(SBP130mmHg≤SBP≤140mmHg和/或DBP85mmHg≤DBP≤90mmHg)伴危险因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5例,治疗1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压,PWV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BI增加。结论:替米沙坦可减少高血压前期伴危险因素的血压和PWV,增加ABI。  相似文献   

8.
临界高血压是近年来提出并重视的一个新概念,按WHO诊断标准凡收缩压(SBP)大于17.8kPa(140mmHg)小于21.3kPa(160mmHg);舒张压(DBP)大于12.0kPa(90mmHg),小于12.7kPa(95mmHg);SBP、DBP两者都达到或二者之一达到上述标准者均可诊断为临界高血压。1979年~1980年全国普查小结,平均患病率为2.88%,蒋跃坤等报道2.85%,吕长清等报道3.14%,徐桂寿等报道5.68%。不同地区及不同职业发病率不尽相同。我们就长广煤矿矿工330例临界高血压随访17年(1978~1995年)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病理生理(一)论断标准和分期1论断标准:(1)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2)高血压(成人):收缩压≥21 3kpa(160mmHg),及(或)舒张压≥12.7kPa(95mmHg)。(3)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2分期标准:根据WHO分期方法,高血压可分为三期:(1)一期;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人群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海拔2500~4000米地区395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人群年龄、身高、体重等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水平,测定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血脂水平。按血压水平将样本人群分3组,正常血压组:SBP<120mmHg且DBP<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 120~139mmHg或DBP 80~89mmHg;高血压组:SBP≥140mmHg或DBP≥90mmHg。结果: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两两比较,Hb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呈现血压水平越高,Hb含量逐渐升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含量与SBP、DBP、BMI、TC、TG、LDL-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是SBP(r=0.21,P<0.01)和DBP(r=0.18,P<0.0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海拔人群外周血中Hb含量随血压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Hb水平升高可能增加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发生率。Hb含量增高在高海拔人群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滴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降压的有效性.方法观察38例LC患者,麻醉诱导,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后,收缩压(SBP)>18.66kPa(140mmHg),舒张压(DBP)>12kPa(90mmHg),经适当加深麻醉,血压无明显变化者,经鼻腔滴入硝酸甘油5~7滴(2ml一次性注射器,6号半针头),观察其后5、10、15及3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经鼻腔滴入硝酸甘油后5、10、15min SBP、DBP,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而HR和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30min时SBP、DBP、HR和SpO2与用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硝酸甘油滴鼻用于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高血压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对我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1096人,其中40~59岁(非老年组)224人,60~95岁(老年组)872人。按1988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JNC)制定标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SBP)≥160mmHg,舒张压(DBP)<90mmHg,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SBP<140mmHg和DBP>95mmHg,SDH:SBP≥  相似文献   

13.
6种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较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方法: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通过6种不同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方案对静息收缩压(restSBP)、峰值收缩压(peakSBP)、收缩压变化幅度(△SBP)、静息舒张压(restDBP)、峰值舒张压(peakDBP)和舒张压变化幅度(△DBP)情况进行衡量,分别检出运动性高血压者,井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6种方案中,方案1(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检验非高血压组与高血压组restSBP、peakSBP、△SBP和peak-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中发生运动性高血压组之间各项血压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方案1是相对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结论:推荐较为适合国人的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为peakSBP≥200mmHg和/或peakDBP≥95mmH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患者血压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采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569例患者中选择恢复期收缩压(SBP)≥200 mmHg(1 mmHg=0.133 kPa)受检者49例,将其作为血压增高组;随机选择经确诊为高血压病且在恢复期血压反应正常的受检者48例,将其作为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受检者50例,对比3组在运动与血压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压增高组49例受检者运动前静息状态下的SBP、DBP分别为(143.22±11.41)mmHg、(88.41±9.89)mmHg,均高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33.20±15.24)mmHg、(79.59±7.42)mmHg]和正常对照组[(128.17±10.02)mmHg、(79.11±7.3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分别为(203.90±8.03)mmHg、(91.42±10.28)mmHg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69.21±14.38)mmHg、(81.08±6.38)mmHg]和正常对照组[(161.96±14.86)mmHg、(79.68±6.98)mmHg]显著升高(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上升幅度(△SBP、△DBP)分别为(61.62±11.91)mmHg、(2.91±0.09)mmHg,均高于血压反应正常组[(39.20±13.24)mmHg、(0.59±0.34) mmHg]和正常对照组[(34.17±11.62)mmHg、(1.81±0.1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运动时间为(6.62±1.41)min,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7.30±1.64)min]和正常对照组[(7.47±1.72)min]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代谢当量为(8.13±1.19)MET,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8.89±1.62)MET]和正常对照组[(8.81±1.64)MET]显著降低(P<0.05)。结论恢复期血压上升可提示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应重视对血压高峰的控制,合理制订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血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汉族高中学生体格检查资料.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采用汞柱式标准血压计测量血压,连续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以SBP/DBP≥130/85 mmHg为血压偏高;血压分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及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总例数为1 658名,其中男性为771人(46.50%),女性为887人(53.50%).男生SBP(mmHg)的P85及P95百分位点分别为125.0,130.0,女生分别为120.0,120.1;男女DBP(mmHg)的P85及P95百分位点均分别均为80.0,85.0.男生的SBP(115.5±9.9)和DBP(75.8±6.7)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女生的SBP(107.3±10.1)和DBP(71.8±6.9)平均值,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血压及ISH,IDH,SDH检出率分别为20.8%,9.2%,8.9%,2.6%,女生分别为7.8%,2.8%,4.2%,0.8%,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病在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中较普遍,且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kPa)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且忠者多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此必须掌握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才能提供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丹  梁晓萍  韩泉水  董少红 《广东医学》2008,29(7):1179-1180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23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其中高血压前期组按照收缩压水平再分为高血压前期1组(SBP121~129mmHg),高血压前期2组(SBP130~139mmHg),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2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前期1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其中在血压130~139/80~89mmHg时这种损害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JNC-7,23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0~139/80~89mmHg,,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其中高血压前期组按照收缩压水平再分为.高血压前期1组(SBP120~129mmHg), 高血压前期2组(SBP130~139mmHg),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2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 IMT值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前期1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其中在血压130~139/80~89mmHg时这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我国人群的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对313例非高血压者及1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峰值收缩压(SBP)≥200 mm Hg和(或)峰值舒张压(DBP)≥95 mm Hg.对运动试验前后和试验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人群中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峰值SBP及SBP升高幅度较非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负荷量以及能够达到目标负荷的比率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目标心率和峰值心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恢复正常范围血压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SBP与体质量、BMI、静息SBP、静息DBP、峰值DBP、SBP变化幅度、目标负荷量、最大负荷量相关(P<0.05).峰值DBP与体质量、BMI、静息SBP、静息DBP、峰值SBP、DBP变化幅度、最大负荷量相关(P<0.05).峰值SBP与峰值DB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r=0.371,R2=0.137,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运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以SBP升高为主,但仍可以完成与非高血压者相似负荷量的有氧运动;运动后的恢复时间较长.运动试验过程中,运动性高血压与体质量、静息血压水平、运动达到的负荷量相关.峰值SBP与峰值DB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群血压升高的危险及其控制策略(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SBP)升高。因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这一人群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造成ISH的主要原因是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具体表现为SBP升高,舒张压(DBP)降低和脉压(PP)增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人ISH和PP增大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比DBP更有效地预测未来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的降压治疗,包括ISH(SBP≥140mmHg,DBP<90mmHg),不论是应用传统的降压药物,还是新型的降压药物都能显著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卒中、冠心病和总死亡率的危险。临床上更应重视这一群体患者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