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5岁;其中三踝骨折4例(AO分型:B型2例,C型2例),内外踝骨折8例(AO分型均为B型),单纯内踝骨折2例,单纯外踝骨折2例(1例为AO分型A型,另1例为外踝Maisonneuve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和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所有涉及外踝的骨折患者只有AO分型A型骨折采用2枚2.7 mm可吸收螺钉或1枚2.7mm可吸收螺钉辅助1枚1.5 mm可吸收棒固定,其余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采用2~3枚3.5mm或4.0mm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2枚4.5 mm可吸收螺钉贯穿下胫腓固定.后踝骨折采用l~2枚4.0mm或4.5 mm可吸收螺钉从前向后固定.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1.5~4.0年(平均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0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 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但要慎重选择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2.
3.
M 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损伤,表现为腓骨近段(上1/3部位)骨折,下胫腓韧带撕裂,外踝与胫骨下端分离,向外后方移位,三角韧带前部纤维撕裂或内踝骨折,内踝与距骨分离。自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可吸收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8例,术后配合U形石膏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7岁;致伤原因:摩托车伤7例,行走扭伤6例,运动伤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13 d,平均2·3 d。腓骨损伤部位为腓骨干上段骨折11例,腓骨颈骨折5例,上胫腓联合分离2例。合并内踝骨折4例,内踝并后踝骨折1例。2… 相似文献
4.
5.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PGA-PLLA)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1994年3月-2003年8月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皆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用可吸收螺钉横向固定。[结果]全病例得到6个月-5年3个月随访,平均2年4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2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5.2%。[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的内固定特性与组织相容性,吸收完全,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3年7月至2007年5月.对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踝关节骨折,男27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39.2岁.术中于可吸收螺钉附近加用1~2枚克氏针,术后4周左右,于门诊拔除克氏针,后逐渐行功能锻炼,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4~3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骨折移位、伤口感染等现象.根据英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35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97.6%.结论可吸收螺钉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部分踝关节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可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适应证和经验教训。方法 使用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制成的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切开复位后1—4枚螺钉固定,术中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随访54例147枚螺钉。全部骨折无移位,均愈合良好,无细菌感染。患术后平均随访16月(3—28月),根据国内王栋梁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良率达96.3%。结论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只要手术时机恰当,术中精细操作,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3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和X线、CT检查明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摄X线片复查评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2年。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踝穴形态恢复正常。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复位丢失、下胫腓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55~97(87. 5±5. 3)分,其中优41例,良55例,可7例,优良率为93. 2%。结论根据术前评估采用正确的手术入路及精准的骨折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提高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分类应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式及其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作用。方法:2001-2003年间收治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110例,男46例,女64例;年龄18~70岁,平均40岁。按AODanisWeber分型:B型85例,C型25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95例,位置螺钉固定15例。结果:1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3年。根据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的Mazur标准,本组优60例,良38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达90%。无一例断钉。结论:分类应用拉力螺钉或位置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是一种更科学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均为内踝、腓骨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8例Tillaux-Chaput骨折经X线片确诊,7例经CT扫描确诊。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Volkmann骨折后以1~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以空心螺钉固定;于胫骨前结节做纵行切口,复位Tillaux-Chaput骨折后以空心螺钉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8~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23.5周。末次随访时12例行走正常,3例轻度跛行。AOFAS评分71~94分,平均85.4分;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3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下地负重行走时疼痛不适。结论 Tillaux-Chaput及Volkman骨折多发生于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容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要求精确复位及固定。 相似文献
13.
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探讨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3例移位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延迟性手术,1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并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5-173个月,平均8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均获得无痛性可负重关节。延迟1-3个月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术后AOFAS评分有较大的提高。延迟3个月以上者,两种术式AOFAS评分提高的幅度相差不大。结论延迟1~3个月的骨折,如踝穴恢复完整并获得解剖复位,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否则,可采用关节融合术。延迟3个月以上的骨折由于软骨和软组织的退变,获得解剖复位的难度增大,宜采用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18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6例,女81例;年龄13~63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31例,旋前外旋型33例,旋后内收型16例,旋前外展型7例。所有病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疗效按Leeds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9例,良22例,差6例。下胫腓关节固定58例,发生螺钉断裂5例,术后脱位再次手术1例。内、外踝切口表浅感染或坏死14例,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内固定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腓骨及下胫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重视皮肤软组织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踝关节脱位法治疗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37岁;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8例,均为Ⅲ度;旋前外展型11例,均为Ⅳ度.骨折按照Danis-Weber(AO/ASIF)分型:B型19例,C型10例.患者均采用踝关节外侧脱位法,充分显露后踝,直视下复位骨折块,用可吸收螺钉可靠固定.术后疗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85 min,平均65 min.术后1例患者伤口二期愈合,其他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8~30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均达骨折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无一例发生距骨坏死.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等发生.术后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评定:优2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 对于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术中复位采用踝关节脱位法可以使关节软骨面精确复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7例闭合性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Dan-ish-Weber分类:A型9例,B型58例,C型3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3例,拉力螺钉固定6例,钢板螺钉系统固定39例,钢板螺钉+拉力螺钉固定15例,钢板螺钉系统+拉力螺钉+腓骨钩固定3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6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97例患者术后获3.5个月~9年(平均46.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5、1.073、1.017~1.203,0.019、0.134、0.063~0.351,0.005、1.274、1.171~1.43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8、1.503、1. 391~1.701;0.007、1.247、1.153~1.394). 结论 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骨折类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正确判断骨折的类型、明确有无伴随韧带损伤并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是防止日后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复合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18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05例,女78例;年龄13~65岁,平均32岁。按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65例,旋前外旋型48例,旋前外展型33例,旋后内收型23例,垂直压缩型Ⅰ度14例。采用经皮复合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腓骨下段及外踝骨折采用克氏针经皮从外踝穿入腓骨髓腔固定,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4者,复位后用2根克氏针经皮固定;内踝骨折用1~2根克氏针经皮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用钳夹经皮侧方加压固定或钢针贯穿胫腓联合斜行固定。结果:164例获11~35个月随访,采用Leeds评定标准,优良157例,占95.73%;可7例,占4.27%。结论:经皮复合固定不用切开复位,可使踝关节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良1/3管形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
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治疗老年A、B型踝关节骨折的一种手术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改良的1/3管形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8~81岁,平均69.3岁。按Danis-Weber分类:A型6例,B型8例。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总结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本组14例术后全部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术后根据AOFAS评分标准,总平均分(88.0±2.1)分。结论: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因人因病制宜,采用外踝改良1/3管形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A、B型踝关节骨折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