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素、前列环素与糖尿病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37例气阴两虚证患者,20例正常人的内皮素、前列环素含量。结果:糖尿病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内皮素,前列环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之间内皮素、前列环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均有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主要危害之一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微血管病变,以及所促发加重的大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密切联系。本文观察了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状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认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存在"虚"、"瘀"的病理改变。气虚血瘀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临床上恰当应用益气活血法辨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痰浊瘀血相关性的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笔者依据先师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和林兰教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关系的论述,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就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理、实质与辨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血瘀证与虚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70例Ⅱ型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瘀证发生率为61.77%;虚证发生率79.41%;当伴有气虚、心虚、肝虚、肾虚时瘀证患病率提高。本文并探讨了糖尿病血瘀证、虚证、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提示:糖尿病血瘀证的根本原因在于气虚;脏腑之虚既可影响气的生成,又可导致血管病变,加重瘀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三大慢性疾病之一,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是该病的重要治疗目标.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现代医家经过理论思考认为导致该病血管病变的首要因素是"血瘀",阴虚血瘀在糖尿病的进展中至关重要.收集从阴虚血瘀论治糖尿病的相关文献,经过分析、归纳后发现,具有养阴活血效果的方药如石斛合剂、丹蛭降糖胶囊、糖...  相似文献   

6.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糖尿病时全血粘度升高,在合并血管病变及有血瘀证时升高更为显著。近年来许多报道认为,血管壁内皮细胞PGI2合成下降,血小板内TXA2生成增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关系密切。而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的部分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血瘀"的范畴。因此,我们观察了糖尿病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水平、全血粘度等指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a、全血粘度与血瘀证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资料说明:血瘀证在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而肥胖在糖尿病血瘀证中也具有同样性;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合并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变为主)还是合并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为主)与血瘀证密切关系(均为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不畅,血液瘀滞,活血化瘀法可以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管病变,已从临床与动物实验中证实),活血化瘀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极其重要;肥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检测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年来糖尿病血瘀证之血管病变检测指标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回顾,从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栓标志物检测两个方面列举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提示此两类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并发血管病变,以及监测近远期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9.
总结肖万泽教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经验。肖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阴阳失和是本,血瘀为标,脾肾阴阳失和、血瘀络阻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关键,治疗上应辨证求本,标本兼治,注重调和脾肾阴阳,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DLEAD)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严重者出现糖尿病足、坏疽,重者截肢。通过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气虚血瘀为本病发病的关键,而黄芪当归药对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药理机制研究及中医病机探讨两方面,分析黄芪当归药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途径,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1.
骨伤油纱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辉 《中医正骨》2000,12(8):11-12
为了研究活血化瘀的纯中药制剂骨伤油纱对骨折延迟连接的临床疗效,以三七片口服作对照对98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进行了1 ̄3个疗程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5.6%,对照组有效率为60.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骨伤油纱外用对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一种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肝脾肾的亏虚和血瘀均可诱发骨质疏松。其最主要病因是肾虚累及肝脾导致气血不足而血瘀,加上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骨痿。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的认识,探索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药的药食同源性和骨质疏松病程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科学研究中医药,合理评价其安全性,是中医药发挥其临床治疗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萍  刘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01-2602
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由于患者体质差异,阴阳盛衰、气化代谢特点不同而呈现出肾虚为主的基本证候:肾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以及瘀血阻络等证。随病情发展,骨质疏松症后期各证均转为肾虚血瘀的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81例(骨质疏松组)和不合并骨质疏松的冠心病患者314例(对照组)分别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和骨密度检查。结果:在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中,动脉最小斑块0.8mm,最大斑块3.2mm。最多1条血管可达4个小斑块。斑块的位置多在冠状动脉起始段分叉处。骨质疏松组中,骨密度测定骨量减少4例,其余都为骨质疏松。经过观察,骨质疏松组BMI较低、IM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Ca、血脂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患者的BMI冠状动脉IMT可作为反映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关系的参考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骨康宁冲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骨康宁冲剂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大鼠高黏滞血症模型以及小鼠镇痛模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康宁明显升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质量、骨密度、骨强度、TBV、血钙、骨灰质量、骨钙、骨磷,明显降低尿钙;明显降低高黏滞血症大鼠的全血黏度;明显延长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结论骨康宁冲剂对大鼠骨质疏松具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1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调查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系统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关依据与参考.方法依据严格的取样标准,选择1 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三型,对其常见证候的发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平均值Ⅱ、Ⅲ度的患病率逐渐增多(P<0.01),男性的Ⅰ度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P<0.01),而Ⅲ度的患病率则显著高于女性(P<0.01),瘀血阻络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型(P<0.01),中医证型中Ⅰ度者以脾肾气虚者最多,以瘀血阻络者最少(P<0.01).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都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骨松宝对雌性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骨松宝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观察骨松宝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形态计量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每日尿中钙、磷排出量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骨松宝各组大鼠的骨小梁平均宽度、相对骨体积、骨皮质平均厚度、骨钙、股骨头和股骨干平均灰度明显增高,使其血清降钙素(CT)和血Ca水平明显增加,骨松宝高、中剂量可使其骨小梁单位面积骨细胞数明显增加,并可明显降低血清ALP水平,使每日尿中排钙量明显减少。结论 骨松宝对去卵巢所致大鼠过高的骨转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骨再建能力,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力骨胶囊预防和治疗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效学.方法 采用卵巢切除致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组给药,检测实验鼠股骨骨密度、湿重、干重等物理指标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力骨胶囊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股骨密度,显著增加模型大鼠血清 Ca、 P、 Mg、 Zn及降钙素 (CT)水平, 降低模型大鼠血清骨钙素 (BGP)水平及羟脯氨酸 /肌酐 (Hop/Cre)值,并增加模型大鼠的股骨湿重、干重、灰重、体积、长度、直径等.结论力骨胶囊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去卵巢后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氏葆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成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应用骨氏葆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口服。2组对照组35例应用维生素D10000U,每日1次,钙片50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采用双能X线即时成像骨密度(骨龄)测量仪测量治疗前后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值,并检测骨代谢指标血碱性磷酸酶(AKP)、血钙(Ca)及血磷(P)变化。结果2组骨密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男性、女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P、血Ca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血AKP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氏葆胶囊可明显增加骨密度,升高血AKP,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