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高血压与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70例糖尿病(DM)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指标(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血浆6-酮-PGF1α),并一3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DM有血管病变者(DMI组),的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血管病变者(DMⅡ组,P〈0.05);血浆6-酮-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DM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且此变化在血管病变发生前即已出现,血管病变发生后更为明显,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组织缺氧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时存在导致组织需氧增加和供氧不足的多种因素。在组织缺氧的代偿过程中,伴随着微循环功能性改变,隐袭地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长期组织缺氧参与促使 DMA 进行性发展。因此,缺氧是 DMA 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患者MPV(血小板体积)及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73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统计其血小板计数及MPV、PDW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差异,其中观察组PLT为(89.42±35.7)×109/L,MPV为(18.33±4.01)fl,PDW为(15.17±1.51),P-LCR为(26.17±1.51)%,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51.08±20.7)×109/L、(11.96±1.07)fl、(16.34±0.97)fl和(36.51±6.0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伴血小板参数异常,及早检测血小板,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血管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
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微血管病变组,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B2)水平,对伴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用脑心遭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伴微血管病变患者的GMP-140、TXB2较无微血管病变者明显升高,脑心通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P-选择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P-选择素通过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造成内皮损伤和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DM患者CEC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伴微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CEC数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M患者存在明显的VEC损伤,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全血流式细胞仪和超声多谱勒高频探头,检测我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小板功能和双下肢动脉血流参数,并与正常组对照比较,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323例老年T2DM患者,过夜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C肽、心肌酶谱。根据CK是否升高,分为CK正常组和CK升高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尿微量白蛋白、眼底荧光照影、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其中CK升高的T2DM患者63例,约占患者总数的19.5%。CK升高组HOMA2-IR升高〔(2.04±1.12)mmol*mU/Lvs(1.73±0.51)mmol*mU/L,P0.05〕,糖化血红蛋白升高〔(9.39±2.65)%vs(8.4±2.23)%,P0.05〕,糖尿病肾病升高(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多(P0.05)。结论 T2DM患者CK升高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有关,提示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高。在没有条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层医院,可通过检测心肌酶谱来给予提示。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29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和5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电游率(EPM)的变化,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表明,无视网膜病变者EPM低于健康人组(P<0.01),而血小板集率及GMP-140水平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EPM呈显著性降低(P<0.01),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水平升高(P<0.05,P=0.05),而EPM水平低下(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由基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及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的改变。方法检测T2DM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按照微血管病变部位,比较D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患者以及不同损伤区域数量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DR、CKD及DN患者PNA、P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3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NA、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1),合并2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MA水平高于合并1种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PLA水平升高,PLA水平与微血管病变部位无关,与微血管病变损伤区域数量有关,PLA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一致。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微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158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DM组血浆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N微量白蛋白组及大量白蛋白组均显著高于单纯性DM组(均P〈0.01),DN尿毒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T2DM)及DN患者血小板活化均增强,而尿毒症期血小板活化功能低下,血浆CD62p和CD63的测定对DN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NIDDM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IDDM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吴松华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个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占中国人糖尿病95%以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所并发的微血管病变(以糖尿病肾病(DN)和视网膜病变(DR)为代表),是N...  相似文献   

19.
蛋白聚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聚糖在糖尿病微现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出现质和量的变化。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硫酸皮肤等多种蛋白聚糖在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组织局部表达明显升高,而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无明显变化或表达下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表达明显下降。此外,由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中小分子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能结合并中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性,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T2DM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数据,其中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则选择空腹血糖(FPG)作为监测指标,血脂指标选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血尿酸(UA)等,主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组TG、TC、MPV、PDW、UA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TG、TC、LDL-C及U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对治疗组治疗前指标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FPG、MPV呈正相关(r=0.24,P0.05),MPV、PDW呈正相关(r=0.31,P0.05),其他各项指标间无相关性;糖尿病微循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FPG(OR=7.658)、TG(OR=6.932)、TC(OR=6.841)、PDW(OR=4.324)(P0.05)。结论血小板及血脂参数在糖尿病患者存在异常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对T2DM微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