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内多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肺内多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患者男性,52岁。CT示左胸下部可见软组织团块。大体示肺组织切面见弥漫分布的多个结节,最大者直径5 cm,最小者直径0.5 cm。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束状和编织状,细胞形态似纤维母细胞,核分裂象2个/10HPF,胶原化的纤维间质较少。免疫组化示CD34、CD99和vimentin(+),PCK、S-100、SMA、CD117和D2-40(-)。结论肺内多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罕见,由于其大体表现特殊,容易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刘莉  刘都礼  李佽 《华西医学》2005,20(2):375-37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类较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大多发生在胸膜。有时也可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例发生于盆腔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对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分别发生于左上腹、前上纵隔,右后纵隔,临床表现为肿块明显增大或有压迫所致的症状.光镜下形态多变,由富含胶原的细胞稀少的纤维样区至富于细胞区,分支状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可见黏液变,脂肪细胞形成.免疫表型:波形蛋白(Vimentin),CD34,CD99,bcl-2均为阳性;S-l00,结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上皮膜抗原(EMA)均阴性.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组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有多少不一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肿瘤,其特殊的免疫表型,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确诊必须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胸、腹腔,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SFT组织形态多样性与其它多种软组织肿瘤难于区别.本院及江苏省姜堰地区其他医院1999年3月~2009年2月共诊治本病15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探讨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胸、腹腔,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生,SFT组织形态多样性与其它多种软组织肿瘤难于区别。本院及江苏省姜堰地区其他医院1999年3月~2009年2月共诊治本病15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探讨该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4例眼眶S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4例眼眶SFT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6岁(37~57岁);左眼2例,右眼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及视力下降。光镜下SFT主要由梭形和类圆形细胞组成,呈无结构性生长,部分排列成束状、车辐状、席纹状等结构,间质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沉积,密集细胞区和稀疏细胞区交替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均(+),2例bcl-2和CD99(+)。随访1例3年后再次复发,1例远处转移并死亡。结论眼眶SF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多少不等胶原纤维特征的间叶性肿瘤,对其确诊必需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且需与眼眶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SFT的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肿瘤的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相关。肿瘤完整切除是预后良好的因素,对所有的SFT必须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于巨细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G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用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2例富于巨细胞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结果肿瘤界限清楚,在孤立性纤维肿瘤组织学改变的基础上,具有灶性或广泛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具有特征性,多分布于单核间质细胞稀疏、胶原化明显的区域。多核巨细胞和单核间质细胞CD34、CD99和bcl-2阳性。结论 GR-SFT是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于40岁的成人,女性略多见。多核巨细胞的形态、分布和免疫表型具有诊断意义。需与巨细胞血管纤维瘤、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软组织巨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等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巨细胞分化是瘤组织的一种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肾孤立性纤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肾孤立性纤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女性,47岁。临床、放射学诊断为肾盂癌。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镜下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偶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和皿199(+),bel-2部分(+),desmin、SMA、MAS、HMB45、carponin、S-100蛋白、CD117、CD31、FVⅢ、CK(AE1/AE3)、ENA、Ki-67和p53均(-)。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并应与肾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正>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s)是好发于胸膜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瘤细胞具有CD34+树突状间质细胞分化,遗传学显示12q重排,形成NAB2-STAT6融合基因[1]。临床多呈良性,恶性及交界性SFT较少见。发生于外阴部位的的非典型SFTs是一种少见形态的肿瘤。本文报告1例具有详细临床病理资料的外阴SFTs。本文现报道1例发生于外阴的非典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atypic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s,ASFTs)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旨在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胸、腹腔,全身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SFT组织形态多样性与其它多种软组织肿瘤难于区别.本院及姜堰地区其他医院1999年3月~2009年2月共诊治本病15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探讨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垂体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2例患者的头颅MRI提示鞍区占位.镜下可见短梭状双极梭形细胞成分,细胞密度较低,排列稀疏,呈纤维束状排列,细胞核圆形或伸长形,局部可见血管结构,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imentin、S-100和GFAP均(+)、Ki-67增殖指数<1%,NEU-N和EMA均(-).结论 垂体细胞瘤起源于成人神经垂体或漏斗,较为罕见,由梭形细胞构成,生长缓慢,需与正常漏斗组织、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梭形嗜酸细胞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60例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肿瘤,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腺癌CK7、TTF-1、Napsin A阳性,15例肺透明细胞性鳞状细胞癌CK5/6、p63、p40阳性,两者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6例肺透明细胞癌(肺大细胞癌亚型)肿瘤组织分化差,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且不具有明确的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分化特征。9例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3例肺透明细胞瘤(肺"糖瘤")病理形态相似,均为大量透明细胞及丰富的薄壁血管,但前者巢状结构比较清晰,间质内含较多纤细的薄壁血管,常见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Vim、CK-L阳性,而肺透明细胞瘤的薄壁血管穿插在肿瘤细胞间,有时可形成鹿角样结构,免疫组化HMB45、S-100阳性,PAS染色阳性。结论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的肺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朱延波  蔚青  金晓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13-415,i0009
目的 探讨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2例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均为男性,年龄37岁和82岁。肿瘤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镜下见嗜酸性胞质的低立方细胞单层排列,呈长管状或交织吻合的细管状,有的呈巢状;部分肿瘤细胞梭形,排列成束状,类似于平滑肌瘤。肿瘤间质黏液样,胞核居中,有皱折,核分裂罕见。瘤细胞间可见淋巴浆细胞及泡沫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EMA和AE1/AE3(+),34β3E12、SMA、S-100、HMB45、CD15、CD20、UEA-1、CK7和CAM5.2(-)。电镜示管腔内可见短的微绒毛,有连接复合体。结论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是低度恶性的肾肿瘤,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例胃多结节状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例1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例2胃神经鞘瘤伴有固有平滑肌累犯、例3胃多发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分别标记PDGFR、Dog-1、CD117、Desmin、Actin、S-100、SOX10、ALK,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例1呈多结节状,结节内富含小血管,梭形细胞散在分布于黏液基质内,个别结节呈蘑菇样、蟹足样向胃壁平滑肌穿插,可见淋巴细胞围绕。例2肿瘤由胞质淡嗜伊红色的梭形细胞构成,局部呈条束状排列。结节外围部分肿瘤细胞向胃壁侵袭生长形成多个小结,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例3肌壁间见2个结节,结节由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梭形细胞胞质丰富、强嗜伊红色。免疫组化:PDGFR、Dog-1、CD117均(-),其余均符合各自特征性表达。结论3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鉴别诊断方面均必须首先排除胃肠间质瘤。3者都属于良性肿瘤且预后良好,都能形成多结节状或多发,例1、2的多结节或多发可能与肿瘤结节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 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 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脑底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原因提供依据,为鞍区手术提供形态基础.方法 研究80例成人脑视交叉及其相邻的鞍隔、垂体、颈内动脉及其穿支小动脉的形态、毗邻.结果 视交叉的前角,最大角度为100°,以前置型多见;最小角度40°,以后置型为主;面积平均(1.32±0.04)cm2.鞍隔厚度平均(0.58±0.09)mm,缺如的占5%;鞍隔孔偏向一侧的占52.5%,最大孔径7.8 mm×9.8 mm;垂体低于鞍隔孔的占78%(62/80);颈内动脉与视交叉相接触的占76.3%(61/80).结论 垂体瘤、颅咽管瘤在早期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的原因与视交叉及其周围结构的形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对72例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 72例消化道梭形细胞肿瘤中,51例为胃肠间质瘤(GIST),其中25例发生在胃,其次是直肠多发,小肠和结肠较少;13例为平滑肌瘤,其中9例发生在食管;4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3例为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1例神经鞘瘤。GIST中CD117阳性率为86.4%,CD34阳性率为88.9%,55.6%GIST伴有actin和desmin灶性(+)。10例平滑肌瘤中actin、desmin及caldesmon均(+),而CD117、CD34及S-100均(-)。4例IMT中vimentin均(+),3例actin(+),CD117、CD34、S-100和desmin均(-)。3例CFT中vimentin均(+),1例CD34(+)。神经鞘瘤S-100(+)。结论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以GIST最多见,发生在胃最多;其次是平滑肌瘤,发生在食管多见。GIST生物学行为分为4个级别:极低、低、中和高危险度。IMT生物学行为中间型。CD117、CD34、actin、desmin、Ki-67和S-100可作为消化系统梭形细胞肿瘤的常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超声造影和病理学的诊断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5岁,1例位于腹壁,1例位于足背,1例位于眼眶,2例位于胸壁,1例位于乳腺。6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二维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或不清、边缘光滑的低回声或中等或混合回声肿块,4例呈椭圆形,2例呈圆形;2例回声欠均匀伴液化,4例回声较均匀;4例可见丰富的分支状血流信号,血管阻力较小。超声造影均呈动脉期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2例病灶增强范围较常规超声增大,4例病灶增强范围较常规超声无明显增大,延迟期无明显廓清,呈略高增强。6例均经手术切除,4例可见完整包膜,2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4例有丰富的血管供应,2例可见坏死液化区,4例质韧,2例质地中等。术后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示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瘤细胞呈梭型,围绕血管生长,呈旋涡状或索状,细胞聚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分布;肿瘤细胞分布不均,间质内见粗细不等红染的胶原纤维及丰富树枝状薄壁血管;4例核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2例核有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阳性(4/6),B淋巴细胞瘤2(Bcl-2)阳性(5/6),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5/6),CD99阳性(6/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4/6),S100阴性(6/6),符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 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和病理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o describe the sonographic and mammographic appearance of granular cell tumors (GCTs) of the breast in 6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METHODS: A search was conducted of the cyto-histopathological database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from 1990 to 2004 for breast lesions given the diagnosis of GCT of the breast. Six patients with GCT of the breast who underwent mammographic or sonographic examination or both before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The mammographic features of GCT of the breast were indeterminate in most patients, often presenting as an isodense mass with indistinct or spiculated margins. Calcifications were not a feature.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GCT of the breast mimicked carcinoma, including heterogeneous echotexture, indistinct margins, and hypervascularity. Hyperechogenicity was noted in 5 of 7 (71%) GCTs in this series. The cyt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GCT included sheets of large granular cells intersected by arborizing thin-walled blood vessels. The cells had round to oval nuclei, inconspicuous nucleoli, and abundant, ill-defined granular cytoplasm. CONCLUSIONS: Breast imagers should be aware that GCT of the breast is an uncommon differential in a minority of neoplasms that can be mistaken for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合并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以19例合并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的GIST为观察组,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补充完善CD117、CD34、S100、SMA、Ki-67、Cyclin D1和bcl-2免疫表型检测,以同期57例单纯GIST、20例单纯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作对照。结果观察组19例无特异症状,术前GIST均漏诊或误诊;恶性度10例为极低,6例低度,2例中度,1例高度;免疫表型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4.2%,2例SMA、1例S100灶区阳性,Ki-67指数〈1%、1%~5%和〉5%分别为14例、4例和1例;Cyclin D1阳性5例,bcl-2阳性12例。随访16个月~8年,18例GIST无复发转移,1例胃GIST14个月肝脏转移后2个月死亡。与单纯GIST对照组比较,发病部位、病灶大小、Ki-67指数、核分裂数、危险度及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免疫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癌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伴发的GIST大部分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危险度以极低度、低度为主,比单发的GIST恶性程度低,预后主要与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