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13-3814
在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须首先建立一条良好的血管通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血管通路技术亦不断发展,但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决定其血管条件普遍较差,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持越显困难,并发症较多[1]。笔者就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希望为透析工作者在临床中提供部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血管通路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一般的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但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搭桥以及还未建立动静脉内瘘就需要透析的患者来说,深静脉留置导管就成了他们的"生命线"。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导管堵塞,患者住院日延长,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率[1]。我们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理念及实践程序,在延长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降低导管感染率及降低导管堵塞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通路再循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再循环(dialysis access recirculation,R)是部分已透析过的血液不经过体循环直接从静脉端向动脉端的回流,它降低了血液中溶质的量,使血液中可透析的溶质浓度低于全身血液该物质的浓度,削弱了透析效率[1,2],影响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186例,动静脉直穿组、动静脉内瘘组各60例,颈内静脉组30例,股静脉组36例,比较四种通路穿刺所用时间、穿刺成功率、使用时限、费用、透析充分性、并发症等.结果动静脉直穿组穿刺所用时间,使用时限、费用、并发症明显低于其他组,穿刺成功率、透析充分性、疼痛感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结论 动静脉直穿组透析效果最优,动静脉内瘘组综合效果最好,颈内静脉导管组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血管通路装置(VAD)选择的现况及影响选择的因素,为管理者促进静疗标准落实,合理选择V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调查的方式,对基层医院562名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进行调查。基于VAD的选择结果,将护士分为头皮针组、留置针组和其他组。结果基层医院使用频率最高的VAD为头皮钢针,占70.82%,社区静疗护士VAD选择倾向于头皮针(P<0.05);头皮针组护士倾向于根据患者的静脉条件和操作的成功率选择VAD(P<0.05);头皮针组护理人员参加静疗的培训机会明显低于留置针组和其他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控制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强对护理人员静疗相关知识的培训,改变护理人员对VAD选择的理念和态度,加强主动静脉评估,合理选择VAD,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穿刺血管通路所致假性动脉瘤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如何预防并及时诊治此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导致假性动脉瘤可能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假性动脉瘤的特征及处理方法。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相关假性动脉瘤可能与直接穿刺动脉、穿刺不顺利、动静脉内瘘使用不规范、透析过程中肝素的应用及患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关,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不选择直接穿刺动脉作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医务人员应掌握其使用时机及穿刺方法,定期的血管通路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持又是保证患者长期透析的重要条件。目前最常见的长期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catheter,CVC)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两种,两种血管通路均存在通路再循环。研究报道,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云波  王滢  姚海燕  张严松 《护理研究》2011,25(18):1632-1634
[目的]应用尿素模式鉴别和量化血管通路再循环率探讨再循环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和维护血管通路的效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50例(31例内瘘、19例中心静脉置管)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测定,在病人透析1 h后由3名技术操作熟练的血液透析护士同时从股动脉、对侧上肢的肘前静脉及体外循环血路的动脉、静脉采样口抽取血标本。采血后立即降低血流量到120 mL/min,10 s后关闭血泵再次从血路的动脉采样口抽取血标本,然后分别依据从外周静脉、股动脉及关闭血泵后动脉采样口抽取血标本的尿素氮浓度计算再循环率。[结果]使用尿素作为标识溶质,再循环率分别为股动脉0.14%±2.03%;尿素模式0.09%±1.76%;外周静脉6.92%±2.61%。[结论]尿素模式测定法不仅能准确反映再循环率,并且方法简单易行;血管通路正确操作流程对降低再循环率也起到置观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青岛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3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有关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Hb)达标组和Hb未达标组,并探讨Hb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35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Hb达标率为43.63%(154/353),Hb未达标率为56.37%(199/35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Hb达标组和Hb未达标组患者透析时间、透析频率及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前白蛋白、血清铁、C反应蛋白、肌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铁蛋白、TS、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铁和iPTH。【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b未达标率较高,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白蛋白、铁蛋白、TS、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铁和iPTH等;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应提高蛋白质的摄入,有效控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及时给予铁剂、抗炎治疗,以预防或控制患者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参与血管通路的期待、实际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首次选择或更改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资料,并采用决策倾向性量表(control preference scale,CPS)评价患者期待决策和实际决策情况,分析两者一致性,运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问卷202份,有效问卷202份,有效回收率100%。患者期待决策与实际决策参与一致性达0.74。期待决策中意识良好75例(37.1%),意识淡薄127例(62.9%)。实际决策中意识良好52例(25.7%),意识淡薄150例(7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5~59患者(OR=28.179,95%CI:5.451~145.674,P<0.001)、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中专的患者(OR=0.026,95%CI:0.004~0.170,P<0.001)、家庭月收入>5000的患者(OR=0.115,95%CI:0.032~0.409,P=0.0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评估以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作为指示剂的超声造影稀释直接法作为一种测定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新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建立通路再循环体外模型,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计算再循环率测定值;根据两泵的实际设定流量,计算再循环率理论值.分析测定值与理论值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评价高、低频探头测定值间的一致性.结果 该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测定值与理论值有密切的相关性(r2=0.9645,P<0.0001),进行Bland-Altman检验,仅一个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低频探头测定值之间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均存在对再循环实际值的高估.结论 以SonoVue作为示踪剂的超声造影稀释直接法是一种准确、有效、敏感的透析血管通路再循环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蒋承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407-340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措施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数量,更应着重于提高其生命质量,增进人类身心健康[1].现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正不断增多,而血液透析(HD)是主要替代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不同血管通路分成两组:内瘘穿刺组51例和中心静脉置管组39例,以血流量250ml/min为基础值,根据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4cm、6cm、8cm、10cm)、不同的动静脉压(以13.3kPa为观察值)采用尿素法监测血中肌酐和尿素氮值进行再循环率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循环率与血管穿刺间距呈负相关(P〈0.05),与动、静脉压两者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液通路再循环率与内瘘穿刺间距、血流量、动脉引出压力和静脉回流压力相关,针对其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提前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通路再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将40例以动静脉内瘘通路行透析的患者按照再循环率的大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采用尿素模式测定,分析再循环率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压>17.1 kPa或动脉压<-13.3 kPa,血流量<200 ml/min,动静脉穿刺针距<8 cm时,再循环率有明显增高.结论检测瘘管功能,正确使用内瘘血管,保持充足的血泵流量对减少通路再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血凝时间、血沉、血常规大部分异常,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透析方式的选择、透析目标的确的确定及抗凝剂的用量标准,而护理人员给长期透析患者采集血标本的过程,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这项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对透析患者血标本的采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通道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血液透析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通道分为两组,61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通路为对照组,66例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为观察组,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在1年、3年、5年时生存情况,分析患者死亡原因.结果 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65岁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小于<65岁患者.观察组<65岁与≥65岁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脑血管疾病致死率、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致死率、慢性心力衰竭致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通路与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均可有效完成患者的血液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效果更好,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血液透析再循环的影响因素,对50例次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再循环率(R)测定。结果:股静脉插管组与内瘘穿刺组无差异(P>0.05)。而内瘘穿刺组中,在动静脉压力相近时,R与动静脉穿刺针距无关(P>0.05);动脉压≥-13.3kPa和<-13.3kPa组比较,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直线回归检验呈密切正相关(r=0.7328);静脉压≥13.3kPa和<13.3kPa组R值亦有差异(P<0.05),直线回归检验呈密切正相关(r=0.7281)。可见,股静脉插管和内瘘方式及穿刺针距不是影响R的主要因素,但在透析过程中,要避免使静脉压力升高或动脉负压值增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杜兰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311-8312
目的分析不同阶段透析患者心理压力的因素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制血液透析患者专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对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03-2010-03透析的253例患者进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普遍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压力且不同透析阶段心理压力存在差异,其中透析2~5 a的患者心理压力相对于其他的高。结论根据不同透析阶段患者心理需求不同施以专业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心理压力,提升生存意向。  相似文献   

19.
贾丽莉 《临床医学》2021,41(3):29-3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行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AT)检查的9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T检查结果观察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分为有侧支血管形成组和无侧支血管形成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20.
透析技术近20 a来发展迅速,而与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CVD)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出10倍以上.其中动脉粥样硬化(AS)在CV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超声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劲动脉病变情况结合血管病理及其他相关指称,分析并探讨引起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