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评价心脏外科手术中采用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房减容术在慢性房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的 21例合并慢性房颤的心脏病患者,在采取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房减容术,并对全部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 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心脏复跳后 17例窦性心律,4例结性心律;其中术后房颤复发率为14.3%(3/21).术后心电图复查,18例窦性心律,1例结性心律,2例房颤节律,全部患者在出院后随访 1~3年发现,维持窦性心律 16例,仍为房颤节律 5例.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中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及左心房减容术在治疗慢性房颤,能有效的降低了心房肌及窦房结损伤几率,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吴有华  李楠 《安徽医药》2020,24(12):2449-2452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LARA)手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 CPVI组和联合组(CPVI联合 LARA术治疗)各 65例,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X线下曝光时间、射频消融成功率、手术前后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心尖四腔切面勾画的左,房最大面积(LAA)、二尖瓣开放时心房收缩时左房最大容积(LAV)、二尖瓣血流频谱 A峰峰值流速(VA)、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Va)、左房射血力(LAF)。结果联合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X线下曝光时间和 CPV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射频消融成功率(89.23%)高于 CPVI组(75.38%)(P<0.05);术前, CPVI组和联合组的左房内径、 LAA、LAV、VA、Va、LA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 LAA、LAV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病人的 VA、Va、LAF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 3个月,联合组病人的左房内径(32.18±1.89)mm、LAA(14.20±1.15)cm2、LAV(30.75±2.01)mL低于 CPVI组(33.71±1.90)mm、(15.41±1.32)cm2、(31.84±2.21)mL(P<0.05),联合组的 VA(61.81±2.98)cm/s、Va(9.31±0.32)cm/s、LAF(11.41±1.88)kdaynes高于 CPVI组(59.73±3.02)cm/s、Va(8.95±0.38)cm/s、LAF(10.53±1.92)kdaynes(P<0.05);联合组的手术并发症率 3.08%与 CPVI组的 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采用 CPVI联合 LARA术较单纯 CPVI治疗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术后病人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上腔静脉治疗房颤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大量文献表明是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胡烨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24-225
目的探讨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房颤患者行单Lasso电极标测指导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结果 18例患者每人隔离3~4根、平均隔离(3.7±0.5)根肺静脉或上腔静脉。17例患者即刻手术成功(94%),随访后发现总消融成功率为56%,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率为67%。并发症发生率为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需进行除靶肺静脉之外的多根肺静脉电隔离以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60例房颤患者,依据肺静脉造影方式分为快速解剖标测组30例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30例。评价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肺静脉隔离率等方面差异。结果 快速解剖标测组与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组相比:曝光时间减少[(16.18±4.26) min vs(45.64±6.48) min,P<0.05],总手术时间降低[(122.34±13.82) min vs(180.19±12.56) min,P<0.05)],预定消融径线外消融点数减少[(3±1)个vs(16±4)个,P<0.05],肺静脉隔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 93.33%,P>0.05)。结论 快速解剖标测方式构建肺静脉能明显提高肺静脉隔离术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中肺静脉(PV)电隔离后自发电活动的表现形式.方法 60例AF患者在NavX导航下行环双侧PVs口部线性消融术至同侧PV电隔离.电隔离后环状标测电极及消融电极分别放置于同侧上下PV内,观察自发电活动,每侧10min.结果 31例患者(52%)观察到至少一根PV存在自发电活动.左侧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右侧(35% vs.25%)(P<0.05).偶发电活动显著高于持续电活动(47% vs.7%)(P<0.05).结论 AF消融术中,PV电隔离后观察到偶发及连续两种形式自发电活动,显示了PV电位作为AF始动因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以心律失常入院患者的1/3.在许多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患者可以发现1个或2个以上发放快速冲动的局灶组织,且绝大多数位于肺静脉内.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肺静脉结构,为无创观察房颤引起的心房、肺静脉结构改变,以及引导房颤消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隔离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取402例房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策略分为消融组(n=143)和药物组(n=259),其中阵发性房颤344例,持续性房颤5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定期进行随访,以房颤复发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2组房颤复发在随访期内的累积复发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结果: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者82例(57.3%),总有效率为83.2%.药物组维持窦性心律者63例(24.3%),总有效率为50.2%.生存分析显示:消融组对窦律维持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消融治疗是影响房颤复发的保护因素(OR=0.395,P<0.001).房颤病程长、左房内径大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24、1.048,P<0.05).结论:环肺静脉隔离可显著减少房颤复发,使更多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两种术式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在我院就诊及行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12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64例(冷冻消融亚组32例,射频消融亚组32例),持续性房颤组64例(冷冻消融亚组32例,射频消融亚组32例)。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中两个亚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两个亚组的手术时间、射线时间、手术曝光量、术后即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中,冷冻消融亚组和射频消融亚组的射线时间、手术曝光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消融亚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射频消融亚组(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持续性房颤组中,冷冻消融亚组手术时间少于射频消融亚组,手术曝光量高于射频消融亚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的射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方面比较,冷冻消融亚组为9.3%,射频消融亚组为18.7%,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无房颤/房扑/房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并且伴随心力衰竭、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Wolf等[2]在研究报道中提到,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3%~5%,其中一半是缺血性脑卒中。我国著  相似文献   

13.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目前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对终末期肺气肿病人,尚缺乏有效的外科手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尝试各种外科手术来治疗终末期肺气肿,但均未取得有效的进展。直至80年代的肺移植和90年代Cooper等[1]提出肺减容术(LVRS),才为外科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本文就LVRS的发展及与手术相关的问题作一综合介绍。1慢性肺气肿的简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形成,主要由多种因素长期刺激使细支气管粘膜肿胀,粘液腺肥大,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44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骨质不增生型(A组)158例、下鼻甲骨质高拱型(B组)152例和骨质增生型(C组)134例。A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B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C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打孔减容术+下鼻甲骨微创切除术。术后1年评估疗效。结果三组治愈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根据下鼻甲不同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既可达到手术目的,又可保护鼻腔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维琴  马清华  牟霞 《贵州医药》2012,36(12):1146-1149
心房颤动(Atriai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按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前者指初次发作且在24~48 h以内的房颤;慢性房颤又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需干预治疗后始能终止)和永久性房颤[1].房颤常与左房室瓣疾病、心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相联系,并能增加脑卒中、心功能衰竭的全因死亡率.它的高发病率、病残率和致死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近十年来有关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策略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减容术(LVR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行LVRS15例,其中同期双侧行LVRS10例,分期双侧行LVRS2例,单侧行LVRS3例。术前根据CT和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选择肺气肿手术“靶区”。术中使用带牛心包垫的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病变,漏气处涂生物蛋白凝胶。结果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肺功能有较显著改善;呼吸困难指数较术前平均提高1度,单侧行LVRS患者第1秒时间肺活量(17EV1)平均提高30%,双侧行LVRS患者FEV,平均提高58%,术后6个月至1年FEV1改善达到高峰,持续2年后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46.7%。结论LVRS可明显改善具有手术适应证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戴约  谷兴琳 《江苏医药》1996,22(2):99-10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手术治疗7例,年龄8个月~12岁,体重7~32公斤,心上型2例,心内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存活,1例死亡,对于TAPV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术后监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再发率,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缬沙坦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对房颤的再发率及左房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房颤的再发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39%,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左房功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对比亦有存差异性。结论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的再发率,改善左房功能,为房颤的预防与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降压药使用缬沙坦,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利尿剂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