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在理论和临床上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僵化套用中医其他学科辨证论治的方法,应有自己独特的、更为实用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治疗。根据针灸的诊疗特点,"病-症-位"结合取穴成为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法则。"病-症-位"结合取穴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使疾病的诊疗更加具体化的一种表述。"病-症-位"结合取穴与辨证论治都是在中医学总体原则指导下,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而提出的诊疗方式。"病-症-位"结合取穴法更有利于针灸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李氏针灸是李世珍先生(1927-2005年)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证治疗和经典著作妙造独悟、探索总结出"理、法、方、穴"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针对多发性抽动症,通过临床辨证论治,依证选穴,穴证对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兹介绍如下。1李氏针灸的特色李氏针灸的特色在于针药汇通。所谓针药汇通,就是总结出某穴用补法相当于某几味中药的功效,用泻法又相当于某几味中药的功效,某穴与某穴  相似文献   

3.
江泳  陈建杉  江瑞云  郭子光 《中医杂志》2011,(17):1447-145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一直是中医师深思的问题。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精神就是辨证论治,其建立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人-症-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若临证能将人、症、病、证有机结合,则能指导准确论治,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临床上辨证论治体系僵化地套用了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代替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虽然针灸与中药的治疗目标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故辨证论治体系不同.针灸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的针灸辨证取穴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针灸穴方的整体结构模式,为临床辩证取穴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以针灸学常用教材所载穴方为数据来源,构建辩证取穴处方的有向网络。以Pajek1.25绘制网络可视化图,以Matlab7.0计算证的选穴关系和穴的配证关系的分布模式。 结果:在233种证和232个腧穴之间存在1635种搭配关系。证的选穴关系符合随机分布特征,平均每种证选取约5个腧穴。穴的配证关系具有幂律分布特征,通过少量配穴即可调治大多数证。 结论:针灸处方的辩证取穴关系在整体结构上具有复杂性。证的选穴和穴的配证模式互不相同,前者遵循随机模式,后者符合无尺度特征。复杂网络分析技术能为针灸处方分析提供有效的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6.
"穴性"的提出对腧穴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类比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描述模式,提出"穴性-功效-主治轴"的腧穴描述模式。具体从三方面进行:整理、形成和完善穴性理论;根据穴性理论和目前腧穴主治确定功效;通过归纳的功效条理化腧穴主治,并逐渐精简和补充。从而有利于腧穴的深入研究及系统学习与记忆,促进针灸临床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男性不育症精准医疗要求,结合新的时代男性不育症疾病谱的改变,近年中医男科新发展,拓展了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范畴与模式。崔云教授擅长运用"症(精)-病-体-证"的辨治思路来选方用药,值得学习与借鉴。崔云教授运用"症(精)-病-体-证"模式,以症(精)为辨证要素,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或辨体质论治,组合应用,临证思路精巧,理法方药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汪机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针灸问对》一书中在针灸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汪机在针灸临床治疗上重视察色诊脉、辨别气血阴阳,以此来明确疾病性质,这两者是辨证的重要手段;以"治病无定穴"来说理临证取穴上的重要性,是分证论治的思想指导。文章从察色诊脉、辨别气血阴阳、"治病无定穴"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汪机在针灸临床治疗学上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针灸歌赋辨证论治头面官窍痛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代针灸歌赋名著中,选辑了切合临床实用辨证论治头面官窍痛证部分,从中医理论出发,以临床案例为根据,对病机证候、穴位主治等进行研究,分析针灸辨证论治痛证的方法和针灸治痛处方取穴规律,为针灸临床治痛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提高针灸专业实训实验教学质量,适应针灸专业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步探讨"点穴-刺穴-选穴-验穴"一体化的针灸专业实训-见习-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复合型针灸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外经络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是以往经络研究旧模式和旧内涵的再现,经络学说是对活体生命及活体生命体表调节规律的一种早期认识,结合生物异质性研究相关观点,以当前的生物学知识解析经络学说生物学合理性的研究模式,可能是不够的。经络学说的生物学合理性研究,应该采取立足于明确的针灸效应、整合《灵枢·经脉》以来的针灸知识、吸纳前沿的理念与技术的策略,从穴症关系、穴效关系、量效关系开展研究,以期形成新的针灸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精髓 ,它是独特的诊疗体系 ,是中医各科都必须遵循的诊疗原则 ,也是表现中医特色的重要方面 ,针灸医学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分科之一 ,因此 ,要提高针灸临床实际疗效 ,体现中医特色 ,提高针灸医学在国际医坛的学术地位 ,就必须在临床诊疗中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中 ,“证”、“症”、“病”三个字的含义 ,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辨证不同于辨病对症。所谓“病”,是疾病的总称 ,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类型 ,同一证型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当中 ,这是“同病异治”,“异…  相似文献   

13.
黄喜梅 《山西中医》1990,6(6):27-28
《百证赋》将前人的针灸临床经验用歌赋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本文对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局部、邻近、远道三部配穴法和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辨证论治配穴法和特定穴配穴法之特点及规律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从而说明其对针灸临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脉理论对针灸临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自《针灸甲乙经》问世至今,经脉理论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以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定量分析了以经穴为节点、主治作为连边的穴-症网络的拓扑学性质,如高聚类系数与小世界效应,首次给出了抽象为不同时期穴-症网络的经脉系统具备高效信息传递性质的拓扑学证明,并分析其对复杂性科学背景下经脉理论发展定量化、数字化的意义,以期为经脉理论研究和针灸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技能实训》下篇"针灸临床诊治思维",体会到该书有以下主要特点:突出针灸四诊特点,强调经络腧穴诊察;注重中西医结合,适应现代临床需求;旨在探讨建立针灸特色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学生形成具有针灸特色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该教材突出了以实践技能为主线,以临床思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临证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针灸治疗头痛的文献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头痛中医辨证与选穴配穴关系的规律。方法:整理1950~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文献,采用频数分析法对文献中的选穴数量、用穴频数、辨证分型中主穴选择规律和频数、主穴及配穴的归经关系、常用穴体表的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针灸治疗头痛的主穴以头部穴、阳经特定穴为主,不同证型配穴以经脉辩证为原则进行配穴。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对针灸治疗头痛的用穴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其中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2008,28(8):551-553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对穴选配规律探讨230038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吴成长对穴是配对运用,具有刚柔相济、动静相随、升降协调作用的两个腧穴,临床上如果配伍运用得当,则效力专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其选配规律集中地反映了针灸歌赋中,如《百症赋》举96证,其用穴156个,其中对穴...  相似文献   

19.
从《黄帝内经》对病、脉、症的全面认识和论述,到《伤寒论》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的两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辨证论治是当代对中医学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中医临床思辨模式归于五个方面:基于疾病认识的中医思辨模式,基于人体的中医思辨模式,应时辨证,应地辨证,应天辨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以阴阳五行等为说理工具,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唯物唯象、理法方药、经脉针灸、辨病脉证论治、辨证论治,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孙思邈精于针灸,并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但其著作难学难懂,继承存在困难。经研究发现"孔穴主对法"是孙氏针灸处方理论的核心:浅层含义为根据病证选择对应主治的腧穴使用,深层含义为应用共同主治的对穴进行治疗。"主"的含义很广,包括今天所说的体质、疾病、证型、证候、病因等内容。药物处方也有类似的"主对"理论,所以"主对法"可以指导针药并用。同时"经方"不等于"经验方",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其中的"对症治疗"可谓中医特色的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