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冠心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冠心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通络汤,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心电图等变化。姑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方活血通脉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活血通脉汤口服;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通脉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在西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该病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虚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虚化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心绞痛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血脂代谢方面,两组治疗后TC、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浆粘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制剂、调脂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5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一次,共用15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标本同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凌海市中医院诊治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40例,单纯西医组常规给予硝酸酯制剂、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对症降压降脂治疗等;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生次数,持续疼痛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一个疗程以后中西医结合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频率(1.34±0.80)次/周、发作持续时间(1.96±0.65)min/次均低单纯西医组的(3.45±0.76)次/周、(3.22±0.98)min/次;总有效中西医结合组(97.50%)高于单纯西医组(81.00%),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后以中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因虚致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与降纤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2):1572-157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 ,对照组总有效率6 9%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 >0 .0 5 ) ;血脂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芪汤,治疗4周。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芪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心肌缺血综合征.可逆转为SAP,也可能迅速进展为AMI,预后较差.笔者自2008年6月-2011年5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UAP30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疗程为2周。结果:在缓解心绞痛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95%CI=85.22%~96.99%),对照组为76.25%(95%CI=66.92%~85.5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66 3,P=0.01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95%CI=75.63%~91.03%),对照组为75.00%(95%CI=65.51%~84.4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044 7,P=0.041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麝香保心丸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满足第二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条件,其缓解心绞痛的收益为OR=0.31(95%CI=0.13~0.76),NNT=7(95%CI=3.87~25.97);改善心电图疗效的收益为OR=0.60(95%CI=0.28~1.27),NNT=12(95%CI=4.88~37.98)。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虚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气活血汤。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对照组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近年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并设常规西药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5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7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过程,易于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需要积极药物治疗.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5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降压、降糖、调脂、扩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西药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痰通络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阻证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