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正水”、“心水”、“心痹”、“心悸”、“水肿”、“气衰阳脱”等病证的范畴,与(金匾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中的“正水”,“心水”所描述的症状极为相似,所谓“正水”,具有浮肿,其脉沉迟,外证自喘。所谓“心水”,具有其身重而气少,不得卧,烦躁,其人阴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晚期综合表现。从中医病机分析,多为心气虚衰,心阳不振,水气不化,侵袭于肺,肺失宣降则喘不得卧,流溢肌肤则全身水肿,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随访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多中心、阳性药对照的原则,进行临床评价,随访研究分析强心冲剂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功能、中医症状、Lee氏心力衰竭计分显效率分别为43.3%、43.3%、35.0%,总有效率为73.3%、83.3%、71.7%,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6.7%、35.0%、38.3%,总有效率为80.0%、81.7%、和80.0%。组间比较均P〉O.05。选取部分病例随访,继续服药8周后其疗效优于服药4周。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西药组的再住院率分别为3.2%、6.8%、6.67%,心血管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4%、6.8%、10.0%。【结论】强心冲剂的“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改善心衰症状,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心血管大事件的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生理概念及发生机制,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认为CHF时神经、内分泌常有过度激活.而长时间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可使β-受体密度(βmax)降低,β-受体对激动剂反应能力下降,而运用β-受体阻滞剂往往可以取得较理想疗效.现就作者运用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证治2例郭毅(高邮市中医院225600)主题词心力衰竭,充血性/中医药疗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应性心衰)可见于中医的心悸、胸痹、喘证、水肿、由劳等疾病中,与心肺肾等脏腑有关,其主症为悸、怔、啮、肿.笔者曹于1991年至1992年...  相似文献   

5.
李国军 《河北医学》2004,10(9):837-838
β阻滞剂有负性肌力作用,长期以来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被列禁忌。近年来,随着交感神经及β受体研究的进展,用β阻滞剂治疗慢性CHF日益受到重视。本组报道应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利尿剂、强心剂联合用药,对30例不同病因心脏病合并慢性CHF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内因为根本,在外因的作用和诱发下发生或加重,形成由肺及心、由心及肝脾肺肾同病的一种危重疾患.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肝脏,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兼见心血虚或心阴虚;标实为瘀血,痰饮阻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专法专方等治疗,常收显效.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云  李云富 《中原医刊》2000,27(3):23-24
倍他乐克是一种不具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心脏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可保护心脏免受过量儿茶酚胺的毒性损害。近年来 ,我们应用倍他乐克 (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1 对象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本组 39例患者均为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仍伴快速室率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10例。年龄 33~ 74岁 ,平均 53 5岁 ,冠心病 18例 ,扩张型心肌病 11例 ,风心病 7例 ,高血压心脏病 3例 ,心功能 (按NYHA分级法 )Ⅱ级 3例 ,Ⅲ级 2 5例 ,Ⅳ级 …  相似文献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日趋上升,它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死亡率高、西药的负作用明显,近年来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逐渐深入,医家们认为病位在心牵连肺、脾、肾三脏,病机多虚中夹实,并且在实验研究、辩证分型、临床治疗及动物实验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国祥 《华夏医学》2007,20(4):704-70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的剂量和安全性。方法:3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一般治疗外,以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基础加用美托洛尔,必要时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ACE I和β-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最大耐受量(靶剂量)维持。结果:38例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靶剂量维持用药,而双氢克尿塞和地高辛症状缓解后以小剂量维持,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农华斌 《右江医学》2000,28(2):77-79
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 ,研究 30例正常人、36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时域指标 ,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 (PSD) ,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 ,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 ,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率变异性PSD与正常人相比 ,显示低频和高频成分均明显降低 ,且高频成分的下降尤其显著 ,这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支配心脏的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损 ,且以迷走神经受损更为严重。这可能意味着患者日后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生脉散又称生脉饮,由人参、麦冬及五味子组成,最早记载于金元时期张元素所的《医学启源》(1186年),以后的历代医学家沿用不衰.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方中的人参性温、味甘、微苦,人肺、脾、心三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及安神之功效,主治痨伤  相似文献   

13.
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泉  胡振玉  吴大方  张同利  钟筱兰 《医学争鸣》2005,26(23):2178-2180
目的:研究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单用卡托普利的疗效.方法:CHF患者120例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A组(n=60)口服依贝沙坦75~300 mg/d,卡托普利75~150mg/d;B组(n=60)口服卡托普利50~150 mg/d.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行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12 wk后两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EF)均有改善(P<0.01).A组LVDD,LVSD,EF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B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贝沙坦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4.
依据心衰发展的病理生理及循环特征,药物治疗分五个阶段,依次追加药物。1、一般体力活动时有呼吸困难:服消心痛以提高运动耐量。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或轻度周围水肿:加利尿剂,间断服用。3、轻微活动时即有呼吸困难及明显周围水肿:追加肼苯达嗪。4、休息时仍呼吸困难:追加洋地黄。5、难治性心衰:酌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药、新的血管扩张剂及极化液等。  相似文献   

15.
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 ,从小剂量 12 .5mg·d-1开始 ,缓慢增加剂量至 2 5~ 5 0mg·d-1,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 (HRT)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治疗 3个月后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 均明显提高 (P <0 .0 5 ) ,且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随访 6个月 ,治疗组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提高HRV ,增强疗效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54例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标准分为两组;心功能Ⅰ-Ⅱ级组27例;心功能Ⅲ-Ⅳ级组27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三组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别。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包括SDNN、SDANN.SDNNIDX、rMSSD、pHH50和HRVI是由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计算获得。在记录动态心电图的当日还采用短程(10分钟)频域分析方法,测定LF和HF段功率,以及LF/HF比值。结果表明:心脏病患者HRV减低,心功能Ⅲ-Ⅳ级组最低。HRV降低反映迷走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较重的心衰时,损害程度尤为显著。心衰时虽然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但LF段功率却反而降低,这可能跟心衰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的反向影响以及心脏对交感神经刺激心率加快的反应低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柳叶  汤映平  周健 《中国医学工程》2004,12(5):105-106,10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到Ⅳ级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强心合剂并配合西药,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射血分数(EF)、心博量(SV)、氧分压(PaO2)增加,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小,心率(HR)减慢,室上性早博(SVPCs)、室性早博(VPCs)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和用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阿替洛尔与地高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阿替洛尔与地高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将49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分为A、B组,A组27例,B组22例,均每天口服阿替洛尔6.25mg,3天加量一倍直至12.5mg,每天2次,A组同时每日服地高辛0.25mg,观察1周。结果:A组有效率92.6%,B组有效率81.8%。A组无心衰加重病例,B组有3例心衰加重,占13.6%,且3例心衰加重及2例无效患者均为风心病患者。结果表明:阿替洛尔与地高辛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在心衰初步控制后加服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HRV;出院后随访半年,记录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HRV各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总有效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再住院率17.1%(6/35),低于对照组42.9%(15/3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CHF,可提高患者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标准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4例。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实验组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脑卒中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