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alin.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味平,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临床应用广泛,但“是药三分毒”,对其使用应以辨证及药性理论为依据,注意配伍禁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属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药材中第一位的大宗中药材。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甘草含有上百种有效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醇等,有健胃、促进溃疡愈合、解痉之作用,还有灭菌消炎作用、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镇咳作用、改善脂质代谢、溶血、抗凝血、镇静作用;对于某些毒性药物及食物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总之,甘草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作用,被称为人间仙草。1野生甘草禁… 相似文献
3.
甘草炮制前后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实验观察甘草蜜炙前后补益作用的变化,为甘草炮制工艺研究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按性别、体重均衡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组后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剥离肝、脾和胸腺等脏器,计算脏器指数和吞噬活性a;连续10 d ig给予小鼠大黄水煎液20 g/kg,造成脾虚模型后给予相应受试药物10 d,观察小鼠的体重,一般状况的改善情况,爬杆时间,负重游泳试验等指标,解剖小鼠脾脏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结果:各给药组均不同程度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其中水提取液中生品和炙品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提取方式中除水提清炒甘草外,其余各组甘草均不同程度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中炙甘草水提液较为明显。3个甘草炮制品的水提取液比较,炙甘草水提取液的胸腺指数最大,其次为生甘草水提取液。3个甘草炮制品的醇提取液比较,亦为炙甘草醇提取液指数最大,其次为生甘草醇提取液。3个甘草炮制品对胸腺指数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炙甘草、生甘草、清炒甘草。各组爬杆时间比较,生甘草水提取液和2种甘草的醇提取液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各受试药物组明显延长负重游泳时间,各药物组平衡比较,炙甘草两个提取液组优于生甘草提取液两个组,其中炙甘草醇提取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间平衡比较可见炙甘草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两指数提高均较生甘草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高。结论:甘草炮制前后主治功能有所改变,甘草蜜炙后可增强补益功能,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吻合,同时可见炙甘草醇提取液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优于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4.
四种甘草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光聚甘草(G.glabra)和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的乙醚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四种甘草分别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其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5.
6.
甘草是一味大宗药材,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甘草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梳理了往年各版药典对于甘草炮制方法的记录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甘草饮片加工工艺的规定,对甘草的炮制历史进行全方面总结,理清了甘草的炮制发展脉络。经考证,从古至今,甘草的炮制方法较多,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加辅料的制法有酒制、醋制、盐制、油制、姜制、蜜制、水制、胆汁制等多种方法。在已出版的药典中共有9版记载了甘草的炮制品,全国共有24个省市均有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仅记载了甘草蜜炙的炮制工艺,蜜炙法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现今炙甘草是否应统一为蜜炙甘草使用,应以历代方书本草所使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为依据。该文为后续甘草的其他炮制工艺研究和临床合理选择甘草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甘草及其炮制品的功用。方法:按照《中国药典》规定进行炮制,观察生甘草与蜜炙甘草的I临床功用。结果:甘草生品微凉,炙品微温,生用则具甘凉之性而清热解毒,炙用则具甘温之质而温中补虚。结论: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药味之一,可补可泻,其功效与炮制密切相关;炮制方法不同,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也不一样,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要辨证施治,正确使用,确保l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20个化学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2个香豆素类、3个查耳酮类、13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t检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 新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苷、甘草酚、甘草皂苷G2及异甘草素是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化学成分。结论 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在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祖师麻甘草制法的炮制机制.方法: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模拟空气(N2-O2 4∶1)为载气,5℃·min-1升温速率,对渗漉法提取的祖师麻有效部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甘草汁固体粉末,祖师麻有效部位与甘草汁固体粉末按原药比例10∶1,10∶2,10∶3的昆合物分别进行热解特性研究.结果:与祖师麻有效部位的TG-DTG曲线比较,刺激性较强的石油醚部位主要失重温度为320 ~390℃,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354℃处的0.69%·min-1的失重速率峰逐渐前移,并最终与265℃附近的失重速率峰合并;另外,祖师麻有效部位于291℃处的2.38%·min-1和516℃处2.42%·min-1的热失重速率峰向低温方向移动,移动幅度约为20~26,19 ~50℃,前者热失重速率峰峰值明显降低,后者明显增高.结论: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祖师麻有效部位在程序升温下加热致使石油醚部位易于失去,同时对于祖师麻的主要药效成分的损失起到减缓作用,佐证了TG-DTG用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科学性及祖师麻经甘草制后刺激性降低的炮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考察利用简便方法提取和分离新疆光果甘草异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的工艺。方法:分别利用二氯甲烷、甲醇和乙醇等3种溶剂提取法,对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提取率进行考察;再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法对光甘草定进行分离纯化,对文献工艺进行简化。结果:利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光果甘草总黄酮粗提物中,光甘草定的含量分别达2.9%(出膏率2.5%)、2.6%(4.8%)和2.3%(4.5%)。结论:用乙醇提取光果甘草总提取物具有提取率高、安全和环保等优点;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对粗提取物中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分离、再利用制备薄层法进行分离纯化,在快速制备高纯度的光甘草定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方法比文献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苏丙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5):80-81
[目的]比较新法炮制与传统炮制蜜制甘草品质与贮存。[方法]传统炮制炼蜜加1/3水熔化混合润透甘草片,拌炒至握之成团,松之即散,不粘手为度。新法炮制将甘草片、生蜜、酒、凉开水混合润透后拌炒至七成干,再用一定比例的炼蜜喷洒在甘草片中继续拌炒到握之成团,松之即散不粘手为度。[结果]新法炮制品表面呈金黄色、干爽、有光泽而不焦,不粘手,内部颜色均匀加深,维管束,有蜜液渗入痕迹,气醇香,味甘甜,贮存时间长,不发霉,增强补脾益气作用。[结论]新法炮制甘草外观性状美观,品质稳定,有利贮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 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 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 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证了蟾蜍的药用历史,认为古代药用的蟾蜍和蛤蟆均是指今日蟾蜍科的蟾蜍.同时对蟾蜍的药用部位,古今蟾蜍和蟾酥的炮制方法,炮制用辅料进行了发掘和总结.以便人们能更好地利用蟾蜍这一宝贵的药用资源,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HPLC测定光果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光甘草定的含量。方法:以FL2200-II为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UltimateXB—C。8色谱柱,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rain-1。结果:光甘草定在9.5~475txg·mL。内线性良好,r=0.9998;测得某光果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光甘草定的平均含量为3.58%,RSD=1.23%,平均加标回收率99.04%,RSD=0.26%。结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甘草粗黄酮浓缩物中的光甘草定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光甘草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甘草废渣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素有“国佬”之称。自1964年Revers[1]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治疗胃溃疡以来,甘草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溃疡、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抗炎等药理活性[2]。但长期以来,工业化生产只把甘草中的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又名甘草酸)作为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而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药渣则被当作废渣遗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关甘草废渣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甘草属7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NCBI获取国内已有的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筛选得到49条共有蛋白编码序列,使用codon W1.44、EMBOSS、SPSS26.0等分析密码子偏好性相关参数。结果 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位置的GC含量均小于50%,共得到了29个高频密码子,其中有28个密码子第3位碱基为A/U,筛选得到的17个最优密码子第3位碱基均为A/U。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的ENC值均大于35,密码子偏好性较弱。PR2-plot分析、ENC-plot分析和中性绘图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压力和自然选择均为这7种甘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自然选择对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贡献更大。基于叶绿体编码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基于RSCU的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与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7种甘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倾向于使用A/U碱基,自然选择是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