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刺灸法探讨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230038)郭泽新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230061)汪润生[关键词]中风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痉挛优势侧刺灸法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治疗中风偏瘫之难点。因为当明显的痉挛出现时约在发病后3周,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同时加用艾灸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6个月以内病程总有效率为94.4%,6个月以上病程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分别为70.0%、79.2%和56.3%,两组总有效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上病程的疗效两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张红  李毓 《新疆中医药》2007,25(4):56-58
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中风病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风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并且可以造成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的困难,影响中风  相似文献   

4.
<正>温阳法是通过扶助人体阳气,以温里祛寒、回阳救逆的一种方法。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多见于中风病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筋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长期以来,如何合理、有效地缓解痉挛,对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笔者采用温阳法为主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就临床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倍他乐克。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倍他乐克的疗效。试验完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不良反应发生率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室性早搏、房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发病率之高、死亡率之高、复发率之高都是其他两大健康杀手心脏病和癌症所不能比拟的.并且即便是病愈存活下来的患者也有近八成左右丧失劳动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患者能够真正的恢复健康,但是也存在着极高的复发可能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石瑛 《河南中医》2016,(8):1359-136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apoplexy,AP)患者肢体痉挛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发生肢体痉挛肿胀的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科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有效率为54.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患者肢体痉挛肿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近年来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检测和中医治疗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肢体出现痉挛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研究机制,并包含笔者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祛瘀生新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针法,每天1次,留针30分钟,连续10天为1疗程,一共进行两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祛瘀生新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刀缓解中风偏瘫肌张力增高32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勇  张翠平  李素萍 《中国针灸》2003,23(4):246-246
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患肢肌张力异常增高,甚至出现痉挛状态,称为偏瘫痉挛期。临床表现为特异的运动模式。笔者采用针刀切割相关肌组织,可即时降低肌张力,缓解足内翻、前臂屈曲内收状态,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症的疗效。方法:60例中风肢体痉挛症患者,均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法治疗,持续治疗6个疗程。以患者肌张力(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3项评分之和为依据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5%,显著进步37%,进步24%,总有效率89%。结论:针刺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症疗效显著,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煎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煎,每天2次,连续10天为1疗程,一共进行两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祛瘀生新煎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选用虫芍舒筋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源于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就诊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门诊及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对照组1)、中药对照组(对照组2),3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康复医学角度介绍了缓解痉挛状态行之有效的推拿方法:(1)施Gun法于痉挛优势侧肌腹部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优势痉挛被即刻缓解为度。(2)用快速掌擦法于痉挛劣势侧至该侧肌张力增强为度。(3)用三指捏法于合谷和太冲穴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伸指和产生足背屈、屈髋和屈膝为度。(4)缓慢屈髋、屈膝和背屈踝关节后快速伸髋、伸膝和跖屈踝关节;缓慢伸肘、伸腕和伸脂关节后快速屈肘、屈腕和屈指关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 四海之输简述 <灵枢·海论>提出人身有四海,每一海都有一定的所通腧穴.刺激与四海经气相通的腧穴,可以治疗与四海病理变化有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肌张力正常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痉挛,改善中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拮抗肌群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刺主动肌配合推拿与针刺拮抗肌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痉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Bfurlnstrom分期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两组前后及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针刺主动肌配合推拿与针刺拮抗肌对中风后肢体痉挛均有一定疗效,但二者相比,针刺拮抗肌疗效配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凤偏瘫痉挛状态6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偏瘫患者存在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笔者2004—12-2006—12月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