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流行性腮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腮腺肿胀,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饮食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发热、紧张发亮,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2~4日累及对侧。唾液腺、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波及。本病当属中医"痄腮"范畴,多发于  相似文献   

2.
朱南方  吴剑辉  李蔷华 《中医杂志》2000,41(10):616-617
1 病历摘要陈某,女,4岁,1998年1月5日下午急诊收入院。问诊:患儿因左颊、左口角溃烂,伴发热2个月余,收入口腔科病房。患儿于2个多月前发病,开始口腔、舌体出现溃疡点,很快波及左颊部和左侧口角处。曾多处求医治疗未效。近2周溃疡迅速发展,患处组织腐烂、缺损,致齿龈外露;伴持续发热,汗出而热不退,疲倦虚弱;患处疼痛,影响张口,不能自主进食,讲话困难;口干而不欲多饮,纳呆;大便黄烂、量少,每日1次,  相似文献   

3.
化脓性腮腺炎较少见,为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单侧亦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急性腮腺肿大、胀痛或持续性跳痛,张口受限、全身发热不适等病症.局部病变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明显压痛,由于腮腺包膜致密,故扪之较硬.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5月,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化脓性腮腺炎36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灯草灸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4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 ,我科以灯草灸角孙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7例 ,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即有腮腺炎接触史 ,一侧或双侧腮腺部肿大 ,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1 ] 。检查见一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肿胀 ,有弹性感 ,压痛 ,腮腺导管口轻微红肿 ,挤压腺体可见透明清亮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 ,可伴发热 ,厌食 ,头疼 ,恶心等症。随机分为灯草灸穴位治疗组 6 7例中 ,男 4 0例 ,女 2 7例 ;年龄 5~ 2 4岁 ,平均 8 5岁 ;病程 2~ 12天。合并颌下腺炎 3例 ,合并舌下腺炎 1例 ,无…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两侧耳垂为中心的肿胀伴疼痛,可伴有发热.部分病例同时伴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本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胸部红肿,临床少见报道.考虑原因为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舌下腺炎继发上胸部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从本例治疗结果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两侧耳垂为中心的肿胀伴疼痛,可伴有发热.部分病例同时伴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颌下腺肿大时颈前下颌处明显肿胀,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肿胀.本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胸部红肿,临床少见报道.考虑原因为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舌下腺炎继发上胸部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从本例治疗结果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此病潜伏期2周,出现感冒症状后,以耳垂为中心腮腺出现向前、后、下三个方向肿大,局部疼痛,张嘴和吃东西都疼痛,皮肤不红,也不化脓。通常1~2周就好了。可是有时会在患腮腺炎后第7天左右出现阴囊红肿,睾丸也同时肿胀,疼痛或伴有下坠感,有时伴发热和寒战。睾丸炎也可与腮腺炎同时发生。疼痛轻重不等,相差较大,难以根据疼痛轻重判断睾丸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1岁,2009年1月26日就诊。主诉:两腮肿痛2周,伴口干舌燥。现病史:2周前在感冒后出现两腮肿胀疼痛,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唾液几乎没有,以致进食困难。白天口里需要不断含水,夜间需要含水才能入睡,中途经常口干致醒。到某口腔医院就诊。做唾液分泌实验示:无分泌;行腮腺造影后诊断为:腮腺良性肿大伴感染。给予抗炎、增加腮腺分泌的药物疗效不显。  相似文献   

9.
孙×,女,5岁。1989年12月5日诊。两侧耳下部肿胀疼痛二天,伴恶寒、发热、头痛、咽痛、胃纳减少、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重。检;体温38.8℃,热性病容,两耳部周围可扪及肿大之腮腺,有触痛及弹性感,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学称为“痄腮”,主要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肿胀部位以耳垂为中心漫肿,1~2日后另一侧腮腺也肿大,界限不清楚,表面皮肤不红,有压痛,吃东西和张口时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外敷仙人掌配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1例,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患者均有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在一周内起病,有发热(体温39.5℃以下)、头痛.进食咀嚼时腮部疼痛,腮部以耳垂为中心的非化脓性肿大,质软,边缘不清,颊部腮腺管口红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多.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1病历介绍 患儿,女,8岁,因发热2周于2004年10月17日入院。患儿2周来无诱因出现发热,以下午及夜间明显,体温在38~39℃波动,无畏寒、抽搐,无咳嗽、流涕与鼻阻,无吐泻、皮疹,偶感腹胀,到当地村卫生所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患儿于发病后第4天出现右侧腮腺区肿胀、疼痛,伴张口困难,咀嚼时疼痛明屁,转入当地卫生院治疗,给予头孢噻肟钠、氨苄青霉素静滴4d后,自觉腮腺区疼痛减轻,但仍发热不退,伴腹胀,上腹隐痛,不思饮食,精神差。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某,男性,63岁。嗜烟酒,喜食肥甘厚味,形体偏胖,患者5月感冒后出现左侧睾丸疼痛肿胀,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彩超示急性附睾炎,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考虑"急性附睾炎",予"头孢曲松针""左氧氟沙星针",吲哚美辛栓等治疗。经积极肿胀疼痛较前缓解,当左侧阴囊肿块仍有,时感疼痛不适,左侧腹阴囊伴阴茎放射痛,来院要求中药治疗。查体:左侧附睾增粗,扪及约30㎜×25㎜×35㎜肿块,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常就诊于口腔科。1984年以来,我们用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4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30岁,平均9岁。4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腮腺肿痛。其中两侧腮腺肿胀者26例,一侧腮腺肿胀者14例,同时伴有颌下腺肿胀者8例,其中并发胸骨前水肿4例,表现为胸骨前上方水肿,皮肤不红,有1例略感胸闷。体温在38℃以上者27例。诊断依据:一般有近期腮腺炎接触史。发热、腮腺肿大而疼痛,并在张口和咀嚼时加重。肿胀范围边缘不清,皮肤表面灼热,但多不红,触痛,无波动感,压迫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溢出。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我们采用润肺化核膏外敷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 孙某,男性,38岁.3年前曾患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近3年自觉右侧腮腺区时有胀痛不适,20d前因右侧腮腺区疼痛肿胀难忍于某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急性发作,予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每6小时1次,甲硝唑片0.4g、每日3次口服,用药1周无效;又给予头孢克洛缓释片0.375g 口服、每日2次,奥硝唑片0.25g、每日3次口服,用药1周,未见明显好转,自觉腮腺导管口仍有脓液流出,于2008年2月29日来我院就诊.当时右侧腮腺嚼肌区肿胀,尤以进食后肿胀加重,胀痛明显,停食后疼痛可逐渐减轻.诊见右侧腮腺嚼肌区肿胀,右腮腺导管口红肿,按压右侧面颊部见从腮腺导管口处流出大量黏稠脓液.  相似文献   

17.
陈专心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36-73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表现以腮腺的非化脓肿胀、疼痛,伴发热为特点。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侵犯多种腺体、神经系统、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法于临床用治咽炎、口腔溃烂、腮腺炎、鼻炎等病症 ,方法简便 ,疗效满意 ,兹举典型病例如下 :1 腮腺炎陈某 ,男 ,8岁 ,学生。 2 0 0 2年 5月 8日初诊。患儿张口困难 ,右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 ,压舌板查口腔右腮腺发红 ,不发热 ,血常规正常。患儿精神状态好 ,采用清热灵冲剂 1包 ,双黄连口服液 1支 ,银黄颗粒 1包。以上三药化水放入超声波雾化机杯内 ,让患儿吸入雾化 ,每次 2 0分钟 ,连续 5次 ,患儿腮腺口红肿消退 ,张口不受限。继续治疗 3次 ,腮腺漫肿消退 ,病告痊愈。2 咽喉灼伤童某 ,女 ,5 7岁 ,干部。…  相似文献   

19.
腮腺炎是春冬季多发病,多发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重者易发生合并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腮腺病毒性心肌炎,男性病毒性睾丸炎,腮腺化脓症等。按中医理论,此病得之于六时不正之气,时疫流行,触感疫毒之,“痰乃毒生”疫毒袭人,疫感人群均有发热,由于外感风湿,内有痰热素盛,内蕴痰热互结,壅遏脉络结成肿块而致病。我们从1991—1992年采用中药外敷治疗98例,收到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98例腮腺炎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疼痛、发热。  相似文献   

20.
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因右颌下硬结反复疼痛13年就诊。13年前,患者右颌下有一花生米大硬结,伴咽微痛;每食燥热之物或饮酒则症状加剧。曾在某医院诊为"颌下淋巴结炎",用消炎药能缓解。但肿痛反复发作,1990年11月6日到本院中医科诊治,当时见右侧面颊肿胀,右颌下方荔枝大肿块,质硬,不活动,触痛,张口困难,右腮腺管口周围红肿,未扪及肿大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