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祖国医学对此类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论述甚详.梅国强教授善治脾胃病.文章从湿热阻滞中焦、湿热阻滞肠道、瘀血阻滞胃络三个病机及小陷胸汤证等八个证候方面,总结梅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84-486
文章旨在探析梅国强教授临证经验之更方思辨要点。临证之时,治因证设,方随治立,而以辨病机之所在,贯穿其始终。结合梅师临证验案,从效不更方、效亦更方、不效守方、不效更方等方面,阐述梅师在临证处方中的更方思辨特点,剖析其精妙之处,以示其拟方用药、更方施治之工巧,以启迪后学者,领会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真谛。  相似文献   

3.
4.
梅国强教授执教行医40多年,熟谙中医经典,善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梅老师认为足少阳属胆经,与肝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若能在治疗脾胃之时,兼顾少阳,似胜一筹。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梅老师常将其与他方相合,名为柴胡类方,用于治疗脾胃病,疗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现将我所经历的、梅老师灵活  相似文献   

5.
王垂杰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王垂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90-1391
介绍了王垂杰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主要从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介绍临床经验,用药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程方平 《中医杂志》2013,54(3):252-254
梅国强认为,伤寒、温病等经典是中医的核心,其生命力在于经典中蕴涵的方证理论与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此总结了以三大辨证纲领为整体指导,以方证寓法切中病机,复用经方的多维方证论治思辨体系.该体系法度严谨规范,依章可循,疗效确切,将中医的相关病证安插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纲领构建的立体框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徐珊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医疗及教学工作,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对脾胃病中医诊治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笔者有幸师从徐珊教授,兹将徐师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及肌体抗病力减弱等因素影响,胃肠病(中医称脾胃病)逐年增加,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由于西药副作用大,越来越多患者青睐天然药。笔者从事消化内镜诊断及脾胃专科20年,诊疗了近10万的脾胃病患者,临床观察有效率85%以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及钻研,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脾胃病诊疗思路,在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脾胃居于中央为后天之本,升发万物,在人体向有中州之称。脾胃一腔一腑,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纳一化,一表一里,因而形成制约、互用、协调、合和的密切平衡关系,共同完成后天的受纳运化培育濡养的功能。只有脾胃纳化健运功能正常,后天之气才能不断地充养先天,脾胃居于中焦,为升降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由于脾胃健运才能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的正  相似文献   

10.
正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中医临床具有治疗优势的一类疾病。患者常以胃脘痛胀、脘腹痞闷、纳呆食减、反酸嗳气、口中不和等主诉就诊。归属于传统医学中胃痛腹痛、痞满呕吐、呃逆便秘、呕吐泻痢等脾胃病证。包括了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胃下垂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吕晓剑  姜树民 《江西中医药》2020,51(4):37-38,63
脾胃生理病理特性不同,喜恶有别,体用各异,两者间存在着升降、润燥、阴阳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总结姜树民法取中庸,斡旋升降,权衡润燥,寒热并顾,消补兼施,用药轻灵平和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述梅国强教授运用宁络思想治疗因络脉不宁出现的各种出血、紫斑、顽固性疼痛等病证的辨治经验.从络脉不宁的病因入手论述其病机及治则,并结合其验案分析辨治经验,总结其学术特色,如宁络求本、执简驭繁,辨证统一、缓急从权,力除扰络之邪、以孤络瘀之势,病久入络善用虫类、藤类药等.同时摘要论述其宁络止血、宁络消斑、宁络止痛的辨治...  相似文献   

13.
陈明德 《天津中医药》2010,27(4):346-347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亦为人体气机升降斡旋的枢纽,居于中土之位,左为心肝,右为肺肾,脾升胃降,协调着其他各脏气机的升降,在脾胃的气机升降协调下,肝得疏泄,肺得宣降,心火肾水得以既济相交。如此,脾胃安则五脏健,五脏健则机体无恙。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李玉奇擅治脾胃病,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特色。善用黄芪,重视脾胃升降,注重存津液、保胃气,强调量效关系等,验之临床,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①病证结合,成竹在胸。②用药轻灵,平中见奇。③顾护后天,斡旋升降。④用药精简,擅用药对。⑤整体观念,全面调摄。  相似文献   

16.
袁红霞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的研究,对各种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故笔者治疗脾胃病,常采用多种治法,并结合辨证分型,灵活用药,获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脏腑娇嫩 ,脾胃薄弱 ,一旦有病 ,每虚多实少或虚实夹杂。因此 ,治疗小儿脾胃病应以健脾为主 ,不易轻用攻伐。临床常用补益之法 ,但也不可骤补 ,必须补中寓泻 ;满证宜消 ,但不可俱消 ,必须消中兼补 ;湿证宜燥 ,但不可太燥 ,必须燥中寓濡 ;阴虚宜滋 ,但不可过滋 ,必须滋中潜化。方可谓治疗小儿脾胃病之法。1 善调脾胃之偏 宜补中寓消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中医治疗小儿脾胃气虚证 ,主张先扶助脾胃之气 ,并逐步增加补药以调之。如早补、过补 ,往往有碍脾气的升发 ,反致虚而不耐补。故善调脾胃者 ,必须补中兼消 ,刚中…  相似文献   

19.
徐丹华 《光明中医》2012,27(12):2528-2530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事临床诊疗己六十五载,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为当代中医脾胃病专家。笔者有幸侍诊多年,又于2003年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徒弟,结业己多年,仍留在研究室学习、工作,深刻感受到徐老治学广博严谨,经验淳厚实用与时俱进,衷中参西。与陆为民主任等一起参与整  相似文献   

20.
梅国强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梅师乃伤寒名家,临床师古而不泥古,擅用仲景方并拓展经方途径治疗内、妇科杂证,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