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用于阳虚寒凝阴疽证的阳和汤,应用于治疗多种常见病和疑难病,取得很好效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张金侠  王立存 《河南中医》2013,33(2):287-289
阳和汤最初是用于阴疽、附骨疽、脱疽、流注、鹤膝风、痰核等外科疾病,然而若能抓住本方主治阳虚寒凝证这一关键,亦可根据其温阳养血化痰之功效,将其扩展应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治疗痰核阴疽之要方,主治阳虚寒凝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床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肛周脓肿、肛瘘,其关键是抓住阳虚寒凝,痰浊瘀滞的基本病机,运用得法,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治疗外科阴疽的主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主治一切阴疽及流注等属阳虚寒凝诸证。笔者在临床治疗杂症辨证应用,效果满意,兹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闫德喜先生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抓住"阳虚寒凝"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妇科杂症,疗效显著。介绍经典医案二三,以飨大众。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新用     
阳和汤原治一切阳虚寒凝、肾精不足之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笔者根据其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以其加减治疗久痢、久泄、顽咳、鼻渊,石蛾等,收效满意,介绍如下。久痢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见于《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用。用于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表现为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  相似文献   

8.
任允中 《四川中医》2007,25(6):70-70
阳和汤历来以治疗外科阴疽著称。作者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取其该方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治疗内科杂病属阳虚寒凝、经络痹阻的病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勇奇 《环球中医药》2009,2(6):463-463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一首治疗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外科疾病的方剂。由于该方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能,所以当内科疾病出现阳虚寒凝病机时加减应用,效果明显,并且对机体产生的是多层次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如鹤膝风、脱疽、附骨疽、流注、痰核等病证。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阳和汤治疗寒凝痰滞所致内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状。  相似文献   

11.
高晓平 《四川中医》2002,20(12):75-75
阳和汤主治原为阴疽证,根据“异病同治”治则,通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小儿遗尿等不同疾病用阳和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说明凡辨证具有阳虚寒凝的各科疾患,均可采用此方治疗。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代外科医家王洪绪经验方。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流注等外科阴寒之证。王洪绪用其治疗阳虚寒凝证,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阴霾四散,而布阳和,故而得名“阳和汤”。方由熟地黄、肉桂、麻黄、白芥子、姜炭、鹿角胶和生甘草组成,主要作为治疗阴疽的重要方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阳和汤方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原方组成: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炒研),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因可使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消散,故名阳和汤,是治疗一切属阳虚寒凝之阴疽的首选方,如骨槽风、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岩、痰核、石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治疗风湿性疾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10,25(11):2110-2110
<正>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原方为阳虚寒凝之阴疽证而设,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治疗风湿性疾病,每收良效。介绍如下。1雷诺病案  相似文献   

15.
阳和汤临证举隅郑怀文牟思泽敦煌市中医院(736200)阳和汤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炮姜炭、白芥子、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组成。用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等阴寒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阳虚寒凝之顽症,每收良效,兹...  相似文献   

16.
外科名方阳和汤传统上用于外科阴疽证,而只要抓住阳虚寒凝疾滞的主要病机,亦可广泛用于内科病症的治疗。以阳和汤为主治疗冠心病(胸痹)、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喘)、必动过缓(心悸)、慢性肠炎(泄泻)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麻黄、肉桂、甘草等七味药组成,为治外科一切阴疽的代表方剂。笔者本其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辨证运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之多种病证,收效较好,现举数例于下: 一、月经过多  相似文献   

18.
阳和汤出自清·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生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组成。原治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如贴骨疽、痰核,诊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本方虽为疮疡专用方,但笔者在临床上每用此方加减治疗内外科诸疾病,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系《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作者王洪绪所创制,用以治疗“鹤膝风、附骨疽及一切阴疽。”马培之盛赞本方“治阴疽无出其右。”本人少年时也常听先父与人谈及本方,夸其不仅可治外科阴疽,大凡各科疾病辨证属于阳虚血少、寒痰瘀血凝滞者,用之多有良效。及到长成后,临证诊病凡属此类病机者,辄喜用本方治之,不但验证了其疗效可靠,并且感悟到中医学辨证论治之异病同治的神奇,现试举2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1肩关节周围炎李某某,女,52岁,1997年月12月3日初诊。主诉:右侧肩关节疼痛1年多,加重1月余。现病史:一年前秋季淋雨后未能及时更衣,后渐觉右侧…  相似文献   

20.
胡永生 《河南中医》2004,24(12):61-62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余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内科、五官科某些疾病,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