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四逆散的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作用。结果表明,四逆散在细胞培养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该方还显示出在小鼠体内具有对NDV诱生干扰素的促进作用和直接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为四逆,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生,使人或动物机体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这种蛋白又可作用于人或动物机体的其他细胞,并使这些细胞获得相当广泛的免疫力。一、干扰素的作用特点(一)对病毒的作用特点1.广谱性:研究证明,无论由哪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诱生的干扰素,对多种DNA病毒和RNA病毒及某些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虫媒病毒、肿瘤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抗病毒的广谱性,不仅在实验室如此,而且在;临床防治中亦得到了证实。2.间接世: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并不靠其本身去直接中和或抑杀病毒,而是间接地…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Interferon)作为一种极有希望的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正引起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尤其用二倍体细胞生产的人β干扰素(HuIFN-β),由于其本身污染程度低,使用安全和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更为人们所重视。但国内由于常规的用于生产该型干扰素的诱生剂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 I:C)需靠进口获得,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使β干扰素的生产受到了极大限制,直接影响了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进展。鉴于病毒作为一种天然的诱生剂在人的白细胞及类淋巴细胞干扰素生产中表现出的良好诱生作用,我们设想用病毒代替Poly I:C作诱生剂生产人β干扰素,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干扰素生产系统,以生产更多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对小鼠干扰素的诱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动物实验首次发现青蒿素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诱生的最适剂量为40~60mg/kg;诱生时间呈现给药后2小时及24小时两个高峰;一次给药诱生干扰素的效价为33~67u/ml,诱生能力与黄芪相近似;每日连续给药可产生低反应期,隔日给药可消除之;所诱生的是一种耐酸、不耐热的干扰素。对青蒿素诱生干扰素的特点与规律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4种干扰素促诱生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4种对Namalwa细胞干扰素有促诱生作用的“基因表达增强剂”,结果除进一步证实已有报道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和BrdU对Namalwa细胞干扰素有“促诱生作用”外,还首次发现中药刺五加多糖和羧甲基淀粉钠对该干扰素也有明显的“促诱生作用”。前者(刺五加多糖)可使干扰素效价增高约5倍左右,后者(羧甲基淀粉钠)可提高产量达8~20倍。此外,本文还对这几种干扰素“促诱生剂”的作用机理作了探讨,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量生产高活性的人β干扰素的生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1)用新城鸡瘟病毒(NDV)代替价格昂贵,需要进口的多聚次黄嘌呤胞嘧啶核苷酸(PolyI∶C)作诱生剂,从而使干扰素成本大大下降;(2)生产细胞是一株已经过生物学鉴定的人胚肌皮细胞,其二倍体率在91%左右;(3)生产首次采用了病毒超诱导方案,干扰素平均产量可高达22600IU/ml(SD=6100)和77.1IU/10~3细胞(SD=16.6);(4)细胞培养及生产均在转瓶系统中进行,一次诱生最大量可收获1440ml干扰素.采用该系统生产的干扰素,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供的国际人α和β干扰素标准抗血清鉴定,其成分的97.97%以上属β型,主要理化及抗病毒特性也与国际人β干扰素标准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汪静 《武警医学》1999,10(9):520-521
干扰素(IFN)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高活性、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生物学活性。80年代以后干扰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往人们对干扰素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往往强调其抗病毒的机理,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干扰素在抗病毒的同时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我们对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6~1998年间武汉市传染病院所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1例,均系连续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49例,年龄2…  相似文献   

8.
自从Isaacs和Lindemann发现干扰素以来,许多研究者提供的无数资料表明干扰素及其诱生剂可成功地防治实验动物和人的病毒感染。近几年关于临床效果的观察,Dunnick和Galasso在1979和1980年已有两篇较为详细的综述。据报道临床应用干扰素在防治呼吸道病毒、疮疹、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某些肿瘤的治疗也是很有前途的。但干扰素直接用于虫媒病毒感染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较  相似文献   

9.
黄团新 《武警医学》1998,9(5):301-303
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研究现状武警湖北总队医院内三科黄团新,综述,周永兴①审校(武汉430061)关键词干扰素,肝纤维化,治疗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诱生蛋*白,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1957年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AlickIsa...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初步实验结果,干扰关系诱生剂Poly I: C(聚肌苷酸: 聚胞苷酸)只在预防性用药后有辐射防护作用.可使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30天活存率由22%提高到88%.使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效果最显著的表现在照前3小时给药组.这可能与血液中干扰素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亚氨乙基赖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豚鼠耳蜗损伤的拮抗作用。将实验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豚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同时实验组豚鼠腹腔注射亚氨乙基赖氨酸,实验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豚鼠皮下及腹腔均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各组豚鼠耳蜗中的表达。用ABR检测各组豚鼠听阈的改变,同时以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的损伤。结果显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正常对照耳蜗的表达呈阴性,在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耳蜗的表达呈阳性,且在实验对照组的表达强于实验组。实验组ABR阈移明显小于实验对照组,且实验组耳蜗的损伤明显轻于实验对照组,研究表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庆大霉素损伤耳蜗中呈阳性表达。亚氨乙基赖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提示一氧化氮在庆大霉素所致耳蜗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际标准化系统”制备人白细胞干扰素,要用人的新鲜静脉血(或血库贮存的血),并需从中提取出生长活性良好的白细胞,供作诱生干扰素。这样不仅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且操作手续较繁,易影响干扰素的产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  相似文献   

13.
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天然α,β,γ干扰素(nhuIFN-α,β,γ)在体外诱导HEp-2细胞的抗病毒协同作用。nHuIFN-γ和nHuIFN-α或nHuIFN-β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表现为抗病毒协同增强效应;nHuIFN-α和nHuIFN-β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只表现为抗病毒协同相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nHuIFN-γ和nHuIFN-α或nHuIFN-β的抗病毒协同增强作用,与不同干扰素(IFN)处理HEp-2的顺序及IFN的浓度比例有关;nHuIFN-γ与nHuIFN-α的抗病毒协同增强作用是细胞接受IFN作用后早期即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结构及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Ⅰ型干扰素( typeⅠinterferon,IFN-Ⅰ)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更加深入地认识IFN-Ⅰ的调控机制及应用前景,该文拟对IFN-Ⅰ在抗病毒感染中的功能、信号通路及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纳洛酮对击剑运动员短时间剧烈运动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运动前静脉注射纳洛酮后跑步4000米,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现为CD_2~+细胞亚群百分率升高,CD_4~+CD_3~+比值下降。2.运动后外周血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3.运动后NK细胞活性与白细胞吞噬百分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吞噬指数显著增高。纳洛酮对外周血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NK细胞活性及白细胞吞噬功能均未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Interferon)是在一九五七年由英国人艾瑟克斯(Isaacs)发现的。迄今对干扰素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无论干扰素的理论研究或生产制备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干扰素是在适宜的诱生条件下由正常生理功能的细胞产生的,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其分子量约2—3万。干扰素种类繁多,主要有人干扰素、动物干扰素、昆虫干扰素、植物干扰素和细菌干扰素。人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或称甲、乙、丙型),每种还有不同亚型。α干扰素由人的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系人成纤维细胞的产物,γ干扰素源于人的T淋巴细胞。所以它们又被分  相似文献   

17.
业已证明,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免疫系统介导的。最近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的分类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根据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受体和活性等综合因素将其分为2种类型:Ⅰ型干扰素,为抗病毒干扰素。有3种形式:即人白细胞干扰素α(IFNα)和ω(IFNω)、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β(IFNβ)。Ⅰ型干扰素对酸稳定,在pH2.0时不被破坏。Ⅱ型干扰素,为免疫干扰素或IFNγ,是由特异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而产生的,其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IFNγ对酸不稳定,在pH2.0时极易被破坏,利用此特性很容易将其与Ⅰ型干扰素区…  相似文献   

19.
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天然人α,β,γ干扰素(nhuIFN-α,β,γ)在体外诱导HEp-2细胞的抗病毒协同作用。nHuIFN-γ和nHuIFN-α或nHuIFN-β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表现为抗病毒协同增强效应;nHuIFN-α和nHuIFN-β共同作用于HEp-2细胞只表现为抗病毒协同相加效应。实验结果表明:nHuIFN-γ和nHuIFN-α或nHuIFN-β的抗病毒协同增强作用,与不同干  相似文献   

20.
清肺饮对风温肺热病患者 NK-IFN-IL-2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清肺饮对36例风湿肺热病(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结果:清饮能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提高NK细胞活力、增加IL-2活性、诱生干扰素,表明该药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风温肺热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