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0 引言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易发展成肝硬化,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密切.据估计,全球约有1.7亿慢性HCV 感染者.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慢性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肝脏持续性炎症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性丧失致使其攻击自身的肝组织抗原而导致肝组织炎症坏死.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成年女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由病毒性肝炎而并发的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比,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更易慢性化,约占成人HCV感染者的80%,因此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被国内外公认为抗HCV的最有效治疗方案,但干扰素在治疗丙型肝炎的过程中有时还可诱发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等多种肝外自身免疫损伤,重者不得不停用干扰素。事实上约1/3的慢性丙型肝炎在未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就可能合并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病,临…  相似文献   

3.
0 引言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约70-85%的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 1-5%可发展成肝细胞性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危害极大.目前,全球HCV感染者近2亿,在我国也有3 000- 4 000万左右的HCV感染者,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已经成为重大的世界卫生问题. 当前,慢性丙肝的治疗依然以干扰素作为标准治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伟业 《肝脏》2000,5(1):1-1
在病毒性肝炎中,丙型病毒性肝炎对人类的危害性仅次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全球受丙型病毒(HCV)感染者超过1亿,每年受HCV新感染者在100万人以上,其中半数以上发展为慢性肝炎,经过10~20年或更久的病程,可能有20%左右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为原发性肝癌.我国人群中丙型肝炎患病率为2.1%,上海<1%,东北某省>5%.丙型肝炎若与乙型肝炎合并或重叠发病,尤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5.
杨宗国  陈晓蓉  巫善明 《肝脏》2010,15(5):372-374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引起人类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转归有两种,一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HCV,二是机体免疫系统与HCV之间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导致HCV慢性持续感染,即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3%左右的人VI感染HCV,其中54%~86%感染者6个月内HCV感染慢性化,形成持续性感染。后者是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高发地区,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占11.8%~23.8%,丙型肝炎的显著特点是大约有50%~80%的易于慢性化,而且约有2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开展对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就丙型肝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HCV感染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辉  程云 《传染病信息》2007,20(5):281-283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亿丙肝病毒(HCV)感染者。HCV感染后有80%以上的急性病例转变为慢性持续感染,且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1]。细胞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HCV感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主要经血液传播,有6种主要的基因型.感染者呈全球分布,我国属中、高流行区,丙型肝炎易慢性化发展为肝硬化、肝癌.HCV-RNA及基因型的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αpolyethylene glycol int...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2005-2008年丙型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一个易被忽视的社会公众问题.HCV感染慢性化程度高,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1]).目前丙型肝炎已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如能及早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2-3]).  相似文献   

10.
1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流行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全球HCV感染者约为1.7亿人。我国在1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CV感染率为3.2%,约为3700万人。2丙型肝炎的自然史和存在的问题 HCV感染后,慢性化率极高,可达50%-85%。而慢性丙肝如不及时和合理治疗,发展为肝硬化可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HCV,我国HCV感染率为2·5%~4·6%[1]。HCV感染后易慢性化,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成肝癌[2],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死因。HCV感染除了造成肝脏损伤外,还可以导致各种肝外疾病,如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唾液腺炎、眼葡萄膜炎等。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干扰素(interferon…  相似文献   

1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34-1539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约有1000万例慢性HCV感染者,但是,我国仍有大约70%以上的HCV感染者并没有被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以及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发现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场所,我们制定了《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希望促进医疗机构管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加强医疗机构对检出抗-HCV阳性就诊者的咨询和转诊,促进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超过1.7亿人感染HCV.在HCV感染的急性阶段,宿主调动起天然免疫和适应免疫系统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1].但仍有约80%急性感染者最终会慢性化.很多因素参与急性丙型肝炎慢性化的过程,本文从天然免疫,细胞免疫以及病毒免疫逃逸性突变等在慢性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聂青和  高禄化 《肝脏》2012,17(6):426-429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全世界超过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污染的血液是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大多数感染者不能清除病毒,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5.
酒精合并病毒性肝损伤与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和酒精均是肝细胞癌(肝癌)致病的主要病因,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肝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10倍以上, 饮酒引起肝癌危险性近2倍, 病毒性肝炎伴饮酒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病毒和酒精协同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在多数患者, 两种因素均先通过肝硬化再进展为肝癌.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控制饮酒是预防肝癌的最好手段, 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对慢性HBV和HCV感染者应抗病毒治疗, 早期戒酒对预防肝癌的肯定有益, 但尚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戒酒可减低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达1.7亿人,我国属于丙型肝炎高发区,流行率为2.5%~4.6%,高达80%为慢性感染者。针对丙型肝炎的治疗,抗病毒是关键。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只要能耐受均应给予治疗,消除患者的HCV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减少终末期肝病、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肝脏》2017,(10)
正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传播途径明确、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的疾病,相关数据显示约55%~85%的感染者可转为慢性,慢性患者中近三分之一将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且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约1.85亿人感染HCV,亚太地区HCV感染率占总人数0.1%~  相似文献   

18.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1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HCV是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7亿感染者[1].75%左右的HCV急性感染者转为慢性,其中10%~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至肝硬化,1%~5%发展为肝细胞癌[2].我国约有3800万人感染HCV,超过60%的HCV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慢性HCV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直接相关.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慢性HCV感染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首位病因.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东部地中海国家约有2.13亿HCV携带者,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和欧洲的总人数.有证据显示,基因型不同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3].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仅40%~50%的感染者应答良好,彻底清除病毒者更为鲜见.因此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流行态势,我国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3.2%,约有4000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通常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加之公众对丙型肝炎知识比较匮乏,导致丙型肝炎患者检查不及时,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感染HCV后10~20年后肝硬化年发生率为10%~20%,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肝癌的发生率为1%~7%[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发展为失代偿的比例3.6%~6%[2],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仅为50%[3]。通常认为干扰素(IFNα)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4],失代偿期肝硬化被列入IFN治疗的绝对禁忌症[5],但不治疗患者的预后也很差。我们在临床观察到许多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指标,经过小剂量长疗程 IFNα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