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伟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25):4741-4744
目的:总结LARS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以“LARS, artificial ligament ,cruciate ligament,reconstructio”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2001-01/2010-05);以 “LARS,人工韧带,交叉韧带,重建”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10-05),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计算机初检得到205篇文献,对检索后纳入的2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目前使用的组织工程人工韧带材料分为天然聚合材料和人工合成聚合材料,主要有胶原、丝蛋白、乳酸乙醇共聚物、聚左旋乳酸等。这些材料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细胞的黏附、生长、分泌,并能逐渐生物降解。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运动性损伤和交通事故,为恢复其功能主要采用手术重建。临床研究表明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康复快、恢复关节的稳定性,达到较满意的功能恢复效果。结论: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近期效果较好,已成为自体材料的良好替代物,适合期望迅速恢复运动能力的运动员。关键词:人工韧带;LARS;交叉韧带;重建;生物材料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45  相似文献   

2.
摘要 背景:LARS人工韧带由法国Laboureau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模仿人体韧带的解剖结构和重物力学原理设计而成,既符合正常前交叉韧带的生理结构,同时又显著提高了抗扭转力,能对抗重复扭曲,弯曲的力以及过度牵引。 目的:总结LARS人工韧带在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特点。 方法:选择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1~5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d~3周。均采用法国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人工韧带对断裂损伤的韧带行重建。植入前后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23例随访11.2(10~14)个月,所有患膝不稳定症状消失,前后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平均伸屈度0°~120°;根据Lysholm 膝关节评分法,从术前(40.34±4.00)分增加至术后(90.21±4.0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恢复一般体育活动。部分病例术后MRI检查发现,残余韧带逐渐长入人工韧带,使其逐渐增粗。证实关节镜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使关节获得即时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同时残存韧带组织与人工韧带交织保留了本体感觉的神经传导路径,最大限度防止关节功能受限,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人工韧带;韧带重建;关节镜;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LARS人工韧带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效果。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2010-02。检索关键词:LARS人工韧带,交叉韧带,重建。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优势与不足。②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效果。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31篇。 结果: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有关节镜下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早期从事运动,强度大,植入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医疗费用高,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影响临床广泛推广的不足。在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应用效果非常好,远胜过其他重建方法。 结论:建议对多发韧带损伤、韧带重建翻修或需早期活动的患者,应首选LARS人工韧带。 关键词:LARS人工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重建;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LARS韧带由法国JP Laboureau 1985年设计并应用于临床。中短期临床应用报道证实该人工合成韧带疗效满意,但目前该韧带材料移植后组织学转归的研究较少。 目的: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对移植后移植物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为手术中剩余的LARS韧带残端共3条(上海科隆有限公司提供);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 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兔分为两组,自体前交叉覆盖残端组(L-LARS)共9膝,右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断后,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并应用前交叉韧带残端覆盖LARS韧带;单纯LARS韧带组(LARS)共3膝,前交叉韧带完全切除后单纯应用体外编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个月切取关节内、骨道内移植物及关节内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物术后6个月的超微结构。 结果:术后1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而LARS组手术后6个月仍不能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术后3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包裹的纤维结缔组织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和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以LARS组明显。术后6个月,L-LARS组关节内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仍为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组织;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或LARS韧带纤维束之间,异物反应或炎症反应逐渐减轻;L-LARS组及LARS组骨道内均存在骨长入,新生编织骨起始于骨道壁,向人工材料的深层长入;术后6个月,电子显微镜见L-LARS组人工纤维束间胶原纤维直径50~100 nm,关节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纤维细胞及骨道内人工纤维束间的成骨细胞体积和细胞核增大,粗面内质网扩张。 结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LARS韧带生物相容性较好;关节内游离部分用自体组织覆盖后,有助于人工韧带材料“生物化”;移植后骨道内是否存在有效骨长入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Purpose: This study sought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odeling video to reduce preoperative perceptions of anxiety and pain, as well as to increase postoperative self-efficacy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Methods: Following baseline assessment of state anxiety, perceptions of expected pain, injury severity, and knee function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system), patients scheduled for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modeling intervention or a control group.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were repeated preoperatively for expected pain and anxiety. Actual pain was assessed preoperatively, prior to discharge, and at 2 weeks postoperatively. Rehabilitation self-efficacy was assessed prior to discharge and at 2 and 6 weeks postoperatively. IKDC functional assessments were repeated at 6 weeks postoperatively, whereas range of motion was assessed at 2 and 6 weeks postsurgery.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participants assigned to the modeling intervention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ower perceptions of expected pain preoper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greater self-efficacy at predischarge to perform rehabilitation tasks. Those who received the modeling intervention also experienc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KDC objective functional outcome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ir control counterparts. No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mediat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s.Conclusions: The data suggest that watching a modeling video may be an effectiv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to decrease perceptions of expected pain, increase rehabilitation self-efficacy, and provide an early stimulus with respect to early function.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韧带表面修饰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人工韧带,支架材料,交叉韧带,重建”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2010)中采用电子检索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对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进行归纳分析,对临床对比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4.2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16篇体外研究文献中选出5篇,显示各种形式的表面修饰能使人工韧带达到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组织相容性。从19篇动物实验文献中选择4篇,实验结果显示表面修饰的人工韧带在动物体内同样能发挥生物功能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从57篇临床分析的文献中选取5篇对比研究,采用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韧带重建组与非人工韧带重建组存在差异,但并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40),5篇文献实验的RR值和95%CI分别为1.10(-1.01,3.21),6.80(4.10,9.50),-0.66(-1.16,0.16),8.06(5.17,10.95)和4.18(2.48,5.88),合并后的RR 值和95%CI 为0.20 (-0.26,0.65)。结论:人工韧带表面修饰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且能获得与同种异体或自体移植相似的临床效果。关键词:人工韧带;表面修饰;系统评价;前交叉韧带;组织相容性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40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人工合成材料重建膝交叉韧带研究进展的研究和临床实验观察,着重探讨其重建后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与人工合成材料重建膝交叉韧带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3-01/2009-10。检索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人工韧带;移植重建。纳入标准:①人工合成材料在膝交叉韧带损伤修复中应用等相关文献。②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标准:③排除较陈旧的理论观点以及一些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 结果:计算机初检到105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的文献40篇,内容重复性研究44篇,共21篇文献符合标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并可继发关节内主要结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对于要求锻炼的年轻患者,特别是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LARS 人工韧带是理想移植材料。目前为止,LARS人工韧带的并发症报道比例较小,特别是没有滑膜炎的报道,被认为是安全的移植材料。 结论:人工韧带为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确提供了一种选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还不是最理想的移植物,也不能完全代替交叉韧带。 关键词:人工韧带;交叉韧带;膝关节;重建;人工合成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29  相似文献   

8.
背景: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极难彻底恢复,降低运动寿命。目的:总结组织工程化前交叉韧带在运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4-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28篇与运动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及组织工程韧带相关的文章,重点对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研究进展、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的来源、细胞因子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及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附丽的基础研究4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运动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自体愈合能力极差,对于运动员伤后痊愈造成极大困难。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近些年来飞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组织工程化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构建和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附丽的基础研究三者有机相互融合,并合理应用生长因子,才能在临床上起到最佳治疗效果,最终达到修复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遵循移植韧带病理生理过程,采用晚负重及恢复关节活动的康复方法,观察四股半腱肌肌腱和钛钮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4-01/2006-07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和钛钮扣钢板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16例,患者对实验和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术后1~3周主要以恢复肌力练习为主,不进行关节活动及负重练习,做髌骨内推运动,防止髌股关节粘连,术后第4周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第5周行蹬固定自行车练习,第7周开始部分负重,第9周完全负重练习,6个月时恢复正常活动。术后 1 年评价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采用Lysholm评分(总分 100 分,分数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和IKDC评分(4级评分法,分为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评价其疗效。 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16例,术后6个月随访16例,术后12个月随访16例。①膝关节积液情况:患者术后3~6周关节有少量积液,其中积液量达(++)者2例,积液量达(+)14例,未行特殊处理,均自行吸收。②膝关节活动度情况: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120°,术后3个月患膝的屈膝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未发现膝关节主动伸展受限者。③膝关节稳定性情况:16例随访患者术后1年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未见阳性结果。④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情况:IKDC评分正常13例,接近正常2例,异常1例;患膝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4.3分,术后平均91.3分,其中优1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75%。 结论:自体半腱肌腱和钛钮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采用晚负重及恢复关节活动的康复疗效确切,能够满意恢复患者一般运动能力,符合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综述人工韧带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在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中的效果。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0-08关于人工韧带表面修饰技术及其在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应用方面的文章,关键词为“人工韧带,表面修饰,交叉韧带”。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3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生物材料的表面修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材料学和生物科学的需要,实现理想的表面修饰应该设计表面拓扑结构-特异性识别-亲水/疏水平衡-蛋白质吸附等各个方面。目前所采用的表面修饰技术主要有固定多肽法、固定蛋白质法、激光表面修饰法、辐射接枝法、离子注入法、接枝改性法。研究表明,通过生物材料表面修饰,不仅增进了细胞的黏附,而且促进了细胞的增殖。 结论:人工韧带表面修饰技术在提高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人工韧带;表面修饰;组织工程;交叉韧带;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结构、功能,损伤的力学机制和特点及其缺损后的人工韧带重建研究现状,为人工韧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重建”为关键词,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和Medline 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1篇文章。重点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前交叉韧带的结构和功能?②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机制和特点?③前交叉韧带运动缺损后人工韧带的重建? 结果:前交叉韧带由胶原纤维组成,对膝关节的内旋和胫骨的伸直活动起稳定性作用,限制胫骨前移及过度伸展,对膝内侧的稳定、膝伸直位时胫骨旋转活动限制作用。在一些扭转、斜切、急停等动作较多的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诸多研究表明LARS 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与其他移植物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的稳定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是极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当前对于前交叉韧带缺损的治疗比较认可的方法是LARS人工交叉韧带重建。它具有创伤小、早期即可从事运动等优势,同时也存在医疗费用高等不足。 关键词:人工韧带;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重建;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33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2007-01/07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男性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1例。采用股骨双隧道Y型双束LARS人工韧带进行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分别于屈膝90°和30°位拉紧固定。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术后X射线示挤压螺钉位置准确,术后抽屈试验全部阴性。术前IKDC评分为D级8例,C级3例;术后早期为A级10例,B级1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142,P < 0.05)。术前及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5.2±5.6)分和(90.7±3.6)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572,P < 0.05)。  相似文献   

13.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生物力学功能,二是本体感觉功能。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准确高效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前交叉韧带损伤使感受和传入信息受阻,对完成运动和日常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完全康复,不仅仅依赖于其力学结构的康复,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因此提出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功能的重建,不仅应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而且还应有本体感觉的重建。文章从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的分布及本体感觉的功能出发,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的改变,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因素及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等长点的选择较为关键,关于经前内侧关节镜入路及经胫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等长点确定的问题讨论类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经前内侧关节镜入路及经胫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并讨论等长点的确定的技术问题。 方法:纳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48例,查体及磁共振检测显示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随机分为经前内侧关节镜入路组26例和经胫骨隧道入路组22例。 结果与结论:随访平均21个月,结果显示经前内侧关节镜入路及经胫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选择等长点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Lysolm 评分、Tegner评分和移植物角度a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采用经胫骨入路建立股骨侧隧道,利用重建中选择等长点的方法,可获得与经前内侧关节镜入路相近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膝关节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快慢与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比赛成绩。 目的:评定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屈伸肌力量和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2001-09/2006-09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例资料。 对象:在关节镜下进行十字韧带修补术的篮球、排球、足球女运动员共32名。平均年龄(19.6±2.7)岁,平均体质量(61.6±4.51)kg,平均身高(177.8±2.39)cm,平均训练年限(10.4±1.67)年。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多种膝关节韧带康复模式进行汇总,向有关专家咨询并确立康复方案。结合等速向心力量训练和平衡板训练、固定自行车练习、半蹲训练、步行灵活性训练、慢跑等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制定详尽的康复训练模式。 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力量和本体感觉指标评定。 结果:患肢术后1年伸肌力量、屈肌力量、屈肌力量/伸肌力量高于术前(P < 0.01)。患者术后1年Lysholm 评分、Lysholm 不稳评分、单足跳距离均高于术前(P < 0.05);双膝KT-2000差值小于术前( P < 0.05) 。 结论: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有助于损伤膝关节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及本体感觉的恢复。通过等速训练能很好恢复大腿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以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的固定方法有多种,如内置纽扣、界面螺钉等,每种重建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目的:回顾性总结关节镜下微孔纽扣钢板悬吊固定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5-05/2007-06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运动医学外科收治的,关节镜下采用微孔纽扣钢板悬吊固定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42例患者进行术后至少2.5年的随访。采用Lyshlom功能评分、IKDC2000评分来评价其临床效果。 结果与结论:42例患者术后获得3.1(2.5~4)年随访。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分为(44.34±7.12)分,末次随访时为(86.60±6.48)分;术前IKDC2000评分为(48.46±17.53)分,末次随访时IKDC2000评分为(92.42±5.87)分。手术前后两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关节镜下以微孔纽扣钢板悬吊固定4股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人工材料干预膝关节韧带康复与治疗的手段进行分类与归纳,对膝关节损伤后人工生物材料干预下的康复与治疗手段与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其目前面临的研究难点及重点进行总结。 方法: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 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膝关节,韧带”或“Knee,liga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膝关节韧带治疗手段、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22篇文献。 结果: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人们在支架材料的选择和构建的具体方法,种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细胞因子和表面修饰的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在生物力学上和体外实验上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疑问。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进步,肌腱韧带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入了崭新阶段,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韧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结论: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自体移植物仍是目前最佳选择,但是人工韧带也展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虽然目前人工韧带还存在不足之处,还不是理想的移植物,不能完全代替交叉韧带,但是人工韧带为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确提供了一种选择,是交叉韧带重建进展史中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力学;人工韧带;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韧带材料在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以“人工韧带,支架材料,交叉韧带,重建”为检索词,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0/2008发表的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文献18篇,分析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结合其随访和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新型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临床应用的全面总结。 结果:18篇有关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显示出新型人工韧带LARS在临床应用中不受年龄、性别和损伤韧带种类的影响,从评估标准(Lysholm评分标准和IKDC评分标准)上可以证实LARS人工韧带能够达到较满意的重建效果。 结论: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同时重建交叉韧带可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999-02/2008-01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5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32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29岁;异体骨-髌腱-骨272例,异体胫前肌208例,异体股直肌腱13例,异体指屈肌腱8例,异体跟腱-骨12例。移植前后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测评价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 结果:随访12~76个月,患者移植后Lyshrolm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 < 0.01),移植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Lachman试验阴性458例(89.2%),轴移试验阴性462例(90%)。移植后胫骨前移的差别较移植前缩小(P < 0.01)。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常规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除部分病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经少量激素处理后痊愈外,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58例血沉与C-反应蛋白在术后两三天升高后,14~30 d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总活化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淋巴细胞均未出现明显升高。2例异体指屈肌腱移植物松弛度增加,关节镜下探查见移植物松弛,1例予紧缩治疗,另一例予前交叉韧带翻修+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他病例在二次手术中可见韧带愈合牢固,张力良好,表面有滑膜覆盖,可见小血管长入,刨除少许滑膜后可见活动性出血。 结论:中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境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核心性稳定结构,具有制导膝关节生理活动并限制非生理性活动的功能,其中前交叉韧带的作用更为重要,其损伤的治疗已成为目前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生理功能、损伤机制,综述其修复过程中组织工程化材料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2 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研究进展、肌腱支架材料生物力学分析、生物材料在肌腱组织工程中应用及组织工程技术在修复肌腱缺损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logical materials,damage,treatment”,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生物材料,损伤,治疗”,检索文献量总计102篇。 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组织工程化康复措施得到了较快发展,从材料的选择来看,单一移植材料难免会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韧带的康复,复合材料可以结合不同材料的特性对韧带组织工程化材料进行配置,可以弥补单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生物力学性能、材料的韧性等不足,另外,对组织工程化材料进行功能结构加工也是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为细胞提供吸附、成长和分化的良好环境。同时,基因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必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前交叉韧带康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