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7例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体会;并对该方法在论断和治疗本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真菌培养结果及特点。方法对初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0例的脑脊液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压>300 mmH_2O 27例(90.0%),其中>400 mmH_2O16例(53.3%);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26例(86.7%);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22例(73.3%)。经治疗存活27例(90.0%),死亡2例(6.7%),自动出院1例(3.3%)。结论临床上脑压>300 mmH_2O要注意CNM可能,脑压>400 mm H_2O高度怀疑CNM可能;脑脊液改变与其他感染性脑膜炎无特异性,脑脊液有核细胞越高、蛋白越高、糖越低,提示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隐球菌及隐球菌培养阳性率较高,需多次行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隐球菌及隐球菌培养,减少误诊发生。隐球菌的耐药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5岁,反复头痛、恶心呕吐24d,视物成双15d入院.在院外按感冒及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查体:神清,克氏征( ),右眼外展不全,双侧视乳头水肿,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头CT未见异常;腰穿提示:压力370mm H2O,细胞数60×106/L,糖、蛋白正常,氯化物112mmol/L,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给予降颅压、二性霉素B静滴及鞘内注射,但患者脑脊液压力无明显下降,在400mm Hg(1mm Hg=0.133kPa)左右,双眼视力逐步下降.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继续用二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患者视力好转,外展不全消失.病情好转后院外继续抗真菌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4.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4例。发热4例,头痛5例,抽搐2例,意识改变2例,脑疝1例,脑膜刺激症阳性7例,视乳头水肿1例。7例脑脊液检查均异常,脑脊液培养出隐球菌4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5例。头颅CT或MRI异常4例。7例均使用两性霉素或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治愈4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及间歇性头痛为主,无特异性体征。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及病原培养。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两性霉素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8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脑脊液检查均异常,7例常规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8例脑脊液细胞学(CSFC)呈混合细胞增多反应并查见隐球菌而确诊为CNM.2例CSF培养出隐球菌.结论 CNM以发热、间歇性头痛为主、可有恶心、食欲不振、神倦、乏力等.CNM的诊断应用CSFC、墨汁染色及细菌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其早期确诊率.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两性霉素联合5-氟胞嘧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病自 Busse 等在1895年报告第一例后,国外陆续报道。国内辛氏于1948年报道后迄今报道已百余例。近年来似有增加趋势。人类隐球菌病的常发部位为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感染也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约为77~80%。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后预后较好,否则后果严重。现结合文献复习将本院诊治8例的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7例新形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的误诊,误治进行了分析、讨论。为减少误诊,应对所有病因诊断不明的脑膜炎病例,常规行脑脊液隐球菌检查。脑脊液糖定量低于2.0×10~(-3)g/l 时,应高度怀疑本病;若糖定量为0,则诊断隐脑的可能性极大。二性霉素B 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本病即可减少用药副作用又可提高治愈率。达克宁治疗本病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报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大成第二医院魏殿军隐球菌性脑膜炎系由新型隐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此病罕见,脑脊液一般检查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它脑膜炎而耽误治疗。本例即一例由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而致治疗失败死亡病例。临床资料患者,...  相似文献   

9.
新形隐球菌性脑膜炎属中枢神经系统霉菌感染,临床较少见。笔者近遇两例,现予以报告。例一,×××,男,33岁,,农民,住院号103400。因间断性发烧、头痛五个月,于1985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1985年5月曾患“出血热”,在当地县医院经“输液”等治疗,二周后痊愈。出院一周后,因“受凉”,出现发烧恶寒、头痛、全身不适等症。自持年富力壮,末曾诊治。此后,经常反复间断出现发烧、头痛。在发作期有时呈隔一日一发。发烧以下午为重,头痛以巅顶为主,头痛剧烈时伴呕吐,为胃内容物。在院外先后按气虚感冒、  相似文献   

10.
覃学美 《广西医学》2002,24(4):568-56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以下简称“隐脑”)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 ,临床发病率低 ,病情复杂多样 ,较易误诊。1 990~ 1 999年我院曾诊治 4例病例 ,现分析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 女性 ,农民 ,因头痛 1个月 ,加重 5天 ,伴呕吐 1天入院。入院前 1个月出现头痛 ,呈阵发性隐痛 ,以两侧颞部明显 ,无发热。曾在当地治疗好转。 5天前头痛加重 ,呈持续性胀痛 ,入院前 1天伴呕吐胃内容物。查体 :T36.5℃ ,血压 1 7/1 1 k Pa,神清 ,颈软 ,心肺无异常 ,左侧戈登氏征阳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 :WBC1 0 .4× 1 0 9/L,N0 .66,Hb1 1 0 g/L…  相似文献   

11.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形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误诊,预后严重,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值得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报道如下并作文献复习。一、起病方式及病程:7例起病均缓慢,入院时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3个月,多数在2~3个月。二、症状和体征:7例病初均以颅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近年来并非少见,从我科6年来10多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以下仅选择3例作介绍)中看到,该病临床表现多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无特异性,轻重不一,主要为发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脑脊液(CSF)改变或无特殊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有或无定位体征,故一时难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脑脓肿等鉴别,均有赖于CSF之特异检查,即找到新型隐球菌方可确诊。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成败似决定于是否能坚持使用二性霉素B的治疗。病情重、副作用大(如高烧、呕吐)并非需绝对停药,如病情许可及支持疗法得当,剂量可偏大。病情虽轻,使用三苯甲咪唑及曲古霉素,其疗效尚不如二性霉素B。病例介绍例1 阮××,男,19岁,未婚,农民,中山县家边公社。住院号209490。因持续性头痛3个月于1979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双侧颞部胀痛,约10天后为右侧头痛,伴头晕、发烧(多为低烧),头痛剧烈时呕吐。以后渐觉听力下降,以右侧明显,近月来出现复视,但一直无咳嗽、胸痛、颈痛,抽搐、意识障碍及遗大小便等,唯易便秘,5~8天大便1次。起病后曾在当地县医院住院10多天。小便检查正常,脑脊液白细胞2,104,中性85%,淋巴15%,右侧脑血管造影正常,后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无效而转我院。  相似文献   

13.
例1男,3岁。发热,呕吐40d入院。查体:T 37. 4℃,P 110次/min,R 30次/min,BP 12/9kPa。颈略抵抗,心肺腹无异常。双侧巴彬斯基征(±)。 WBC 11. 6×109/L,RBC 4.45×1012/L。脑脊液检查糖2.0mmol/L,WBC 11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 ESR 22mm/h。胸部 X线示双下肺支气管肺炎。眼底检查示视乳头水肿。按结脑治疗1月无效,经反复查找,从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而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抗真菌治疗,2d后因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死亡。 例…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并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兆源 《广州医药》1998,29(5):69-70
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最为常见的类型[1]。隐球菌性脑膜炎(下称隐脑)则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结脑合并隐脑临床上较为少见。其鉴别诊断及治疗更为困难。本院收治过2例。例1男,21岁,因精神异常、呕吐1天于1996...  相似文献   

15.
顾才盛 《海南医学》2004,15(6):52-5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对原治疗的反应差异大,病死率较高,现将我科收治的7例隐性临床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在2—13岁,其中2—10岁5例,113岁2例,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4例家中饲养鸽子。一例以高热、反复抽搐入院;6例以头痛入院;  相似文献   

16.
17.
<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常被误诊。通常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偶有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很差。现将1例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熊敏  陈静  汪燕  万雅璐  杨露 《北京医学》2013,35(9):804-805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侵人人体后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形成病灶,再通过血流传播到全身,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全身感染.目前,随着免疫低下疾病越来越多,广谱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总结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脑膜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女,37岁,已婚,农民。因头痛4个月伴两眼视力减退3个月,近(?)0天双眼胀痛,拟诊两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于1984年5月5日入院。痛苦病容,平素体健。眼科检查:视力右0.6~(+2),左0.7~(+3),两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应迟钝,KP(-),前房清,虹膜纹理清,晶体皮质少量点状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两侧视乳头界限不清,色红,不隆起,视乳头及附近网膜有小片状出血,黄斑中心窝反光存在,无水肿渗出,指测眼压正常,两眼球各方向运动时轻度疼痛感。脑电图正常,头颅正侧位X 线摄片正常,胸部X 线摄片提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左上肺炎症政变。血常规正常,血糖81mg%,血沉65mm/h,抗“O”333u。给予静输氢化可的松,氯霉素,肌注青霉素等治疗5天无效,转×医院肺科,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头痛剧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57岁,某黄牛场职工。1993年8月因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喷射性呕吐而入当地医院治疗。查脑脊液(CSF)及CT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给病毒吐、青霉素及激素、吸氧、降项压等综合治疗。病情时有反复,继发高热及神志优馆,失明。于1993年10月8日转入本院。入院时体检:T39.6℃意识不清,查布氏征及克氏征均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