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法体外净化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后,对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患者4例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ABMT)。单个核细胞经单克隆抗体55(McAb 55)加兔补体两次处理后,CALL抗原阳性细胞清除率可达3个对数级,骨髓有核细胞及CFU-GM回收率分别为25.8%~64.8%和40.0%~62.4%,外周血白细胞于移植后第11~13天开始回升,15~29天升至10~9/L以上。第23~53天出洁净室,现无病存活时间分别为8~+、7~+,3~+和1.5个月,远期疗效仍在定期随访中。  相似文献   

2.
大容量骨髓体外净化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补体介导细胞毒法体外净化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后,对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患者4例进行了自身骨髓移植(ABMT)。单个核细胞经单克隆抗体55(McAb55)加兔补体两次处理后,CALL抗原阳性细胞清除率可达3个对数级,骨髓有核细胞及CFU-GM回收率分别为25.8%-64.8%和40.0%-62.4%,外周血细胞于移植后第11-13天开始回升,15-29天升至10^9/L以上。第23-53天出洁净室,现无病存活时间分别为8^ 、7^ 、3^ 和1.5个月,远期疗效仍在定期随访中。  相似文献   

3.
报道采用微波加温42℃持续1小时净化1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后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未用维持治疗,其中15例已持续缓解3~48个月,1例于移植后3个月复发,2例急性淋巴白血病分别于移植后12、15个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微波净化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骨髓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科在西南地区首次成功应用HLA不全相合非血缘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1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3) ,现就其移植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病例  5岁 ,女性 ,于 1999- 10经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诊为AMLm3,经化疗预处理行DA方案化疗 3个疗程 ,骨髓象达完全缓解 ,行股静脉插管后 ,输入 4/ 6位点非血缘异基因脐血干细胞 ,移植有核细胞 (受者体重 ) 14 6× 10 9/kg、CD34 + 细胞 7 2 4× 10 9/kg。GVHD预防采用环胞霉素A加骁悉(CXA +MMF) ,移植后 +6d~ +8d ,外周血白细胞 (WBC)降至 0 ,+2 7dWB…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胞脐血移植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从其移植并发症、长期造血及免疫重建等方面了解脐血作为干细胞来源的移植效果.方法: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例1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儿,体重30 kg,例2为急性淋巴肉瘤白血病患儿,体重50 kg;行HLA相合的同胞脐血移植,予处理采用BU/CY2方案:马利兰(BU)lmg/kg,每6 h一次,用4共16次,环磷酸胺(CY)60 mg/kg,d,用2天.分别输入脐血有核细胞3.7×10~7/kg及1.60×10~7/kg,CD34~ 分别为3.9×10~5/kg及1.6×10~7/kg,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预防单用环胞菌素A.移植后联合应用G-CSF及EPO以加速造血重建.结果:例1于 18天粒系植入, 33天血小板植入,例2于 13天粒系植入, 35天血小板植入,细胞因子的应用可以加速造血重建,例1于 30天DNA指纹图示骨髓全部为供者型,移植后2个月外周血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随访10个月,患者各项检查正常,未发生急、慢性GVHD.例2于 33天外周血性染色体分析证明为供者型,于 7天.发生急性Ⅱ度GVHD,用激素后控制,无其它并发症.结论:脐血移植适合我国国情且对儿童高危白血病较为适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脐血库以促进脐血移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受者同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心脏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20只成年雄性Lewis大鼠作为心脏供体,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行颈部心脏移植:对照组(A组)手术后24h,经尾静脉注射3ml 0.9%氯化钠注射液;MSC处理组(B组)手术后24h,经尾静脉注射2×106个MSC(悬浮于3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术后1周,每组随机取受体大鼠4只,检测静脉血及移植物CD4+、CD8+、CD4+CD25high、CD4+CD25highfoxp3+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计算CD4+/CD8+比值.其余6只大鼠用于继续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 A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7.2±1.3d,B组大鼠移植心脏存活14.8±2.9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静脉血中CD4+/CD8+值、CD4+CD25high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CD4+CD25highFoxp3+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8±0.07、2.51%±0.56%、2.05%±0.62%)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49±0.05、0.96%±0.19%、0.8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心脏中CD4+/CD8+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移植心脏中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highFoxp3+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74%±0.28%、2.54%±0.31%)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61%±0.06%、0.5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注射受者同系骨髓MSC可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 CD2 5抗体用于预防儿童白血病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疗效。 方法  1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接受 HL A2 - 3位点不合半匹配骨髓移植 ,移植方法除了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2 5 0μg促进骨髓及受者应用环孢素 A(CSA ) ,甲氨蝶呤 (M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和霉酚酸酯 (MMF)预防 GVHD综合措施外 ,加用抗 CD2 5单克隆抗体预防 GVHD,剂量各为 2 0 m g,在移植前 2 h和移植后第 4天应用 ,采髓后未去 T细胞输注 ,移植结果与前期未用 Simulect移植组比较。 结果  10例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 ,粒细胞大于 0 .5× 10 9/ L 中位天数是19 d,血小板大于 2 0× 10 9/ L 的中位天数是 2 2 d,骨髓植活直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无 1例发生急性 ~ GVHD,未用 Sim ulect对照组急性 ~ GVHD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评价慢性 GVHD的 8例均发生慢性 GVHD,均为局限性慢性 GVHD。中位随访 12个月 (范围 9~ 2 4个月 ) ,2例移植相关死亡 ,1例移植后 14个月复发死亡 ,实际无病生存率是 70 % ,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本研究儿童半匹配未去 T细胞骨髓移植应用 Sim ulect,明显降低急性重症 a GVHD发生 ,减少移植相关死亡 ,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经兔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对兔肝硬化模型的治疗作用,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作用,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 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的方法复制兔肝硬化模型.25只肝硬化模型兔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只)、干细胞移植组(10只)和移植+pHGF组(10只).无菌条件下从兔胫骨上端抽取骨髓4~5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干细胞,在透视下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于肝脏.术后移植+pHGF组隔日静脉内注射pHGF 2 mg/kg共20 d.然后在移植后4、8、12周分别抽血检测肝功能,12周时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分别对3组12周时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在移植骨髓干细胞后,动物肝功能逐渐改善,至移植治疗后12周,各组肝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组术后12周,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逐渐降低,由术前(73.0±10.6)、(152.4±22.8)U/L分别降至移植12周后的(48.0 ±1.0)、(86.7±2.1)U/L(F值分别为72.38、78.86,P值均<0.05);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逐渐上升,分别由(27.5±1.8)g/L和28.3%上升至干细胞移植后12周的(33.2±0.5)g/L和44.1%(F值分别为56.37、126.47,P值均<0.05);但12周时干细胞移植组除PTA外,其他上述血清酶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干细胞移植+pHGF组肝功能指标改变较移植组迅速,术后12周时ALT、AST分别降至(43.3±0.6)、(78.7±4.0)U/L,而ALB、PTA上升至(35.7±0.4)g/L和50.5%,这些指标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38、23.52、52.27、174.45,P值均<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干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形态较规整,无明显细胞坏死和变性,假小叶结构仍存在,但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干细胞移植+pHGF组肝结构的改善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肝组织内散在分布有CD34<'+>肝样细胞,并且这些肝样细胞在不同组数量差异较大,干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多,移植+pHGF组最多.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促进干细胞在肝脏的归巢与分化,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新途径以促进造血重建及减轻GVHD ,对 35例供者使用G CSF(格诺赛特 ) 2 5 0 μg/d,连续 7天后采髓 ,对HLA相合、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阴性的白血病患者行骨髓移植。对 18例供者动员前后骨髓CD34 + 细胞含量及T细胞亚群改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35例病人全部移植物植入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与血小板 >2 0×10 9/L的时间分别为(15± 3 1)天及 (18 1± 3 0 )天 ,急性GVHDI度发生率为 2 8 6 % ,II度以上 5 7%。G CSF动员后骨髓CD34 + 、CD4+ 细胞比例增加而CD8+ 细胞比例减少。说明G CSF动员可使供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和T细胞亚群发生改变 ,从而促进受者造血恢复并降低其急性GVH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序贯维持治疗对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 搜集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并接受APBSCT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治疗组(n=25),APBSCT前应用利妥昔单抗3~4次,采集自体干细胞前1d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1次(375mg/m2)体内净化干细胞,移植后每3~6个月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白细胞介素-2(100万U/次,缓慢静滴)维持治疗3~4次;对照组35例,除未用利妥昔单抗以外,其他处理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干细胞采集前及移植后巩固治疗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采集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8.2±2.9)×108/kg和(8.4±3.9)×108/kg(P=0.822),CD34+细胞数分别为(12.3±12.7)×106/kg和(13.2±13.9)×106/kg(P=0.799).治疗组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对照组3例造血重建失败.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所有病例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22(2 ~ 81)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治疗组3年总体生存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91.6% vs 69.5%,P=0.060).结论 侵袭性和(或)难治复发性CD20+B细胞NHL患者APBSCT前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造血重建,且有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总体生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复发的原因及机理,概述了近几年为减少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复发采取的各种体内、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活检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同步观察302例MM患者骨髓涂片和活检塑料包埋切片。观察骨髓增生程度、浆细胞形态、增殖模式及浸润程度、网硬蛋白积分。结果MM患者骨髓造血组织在骨髓活检中观察到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骨髓涂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例患者(32.7%)骨髓瘤负荷处于Ⅰ期,140例(46.4%)处于Ⅱ期,63例(20.9%)处于Ⅲ期。骨髓切片中浆细胞以簇片-间质型、结节-间质型、结节型及塞实型为主,以结节状浆细胞瘤出现为阳性诊断标准,其敏感性273例(90.4%)明显高于涂片中浆细胞>15%的指标(70.5%)。136例(45.0%)显示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内浆细胞的浸润度相符,109例(36.1%)患者的骨髓涂片浆细胞浸润度较活检低,57例(18.9%)患者的骨髓涂片浆细胞浸润度较活检高。骨髓涂片中双核、多核及火焰型浆细胞,以及浆细胞胞浆中出现Auer氏小体、鲁氏小体对诊断MM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骨髓活检能准确反映骨髓组织的增生程度、浆细胞浸润情况及增殖模式、纤维增生程度,对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骨髓涂片典型的浆细胞形态对确诊MM有重要作用,骨髓涂片结合骨髓活检能提高MM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五个种系小鼠的股骨移植后造血再生的情况。其中615、C3HA两个纯系小鼠的股骨移植后造血再生较好。小鼠周龄(供体或受体)对移植股骨骨髓造血没有明显的影响。电离辐射能降低受体对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使移植股骨的造血得以改善。AET、 5HT和银耳制剂对骨髓基质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例骨髓移植(BMT)的供者,以预先循环采取及回输自身血作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自双侧髂后上棘大量抽取骨髓(BM)。经观察认为循环采取及回输自身血不仅在大量抽取BM时起到扩充血容量的作用,还有刺激造血的作用,使能取得较好质量的BM。结果还表明抽取BM后除抽髓局部的BM及GM-CFU产率于抽取BM后1个月时尚未完全恢复外,其血象、免疫学指标及局部压疼等均很快恢复。对BM的恢复情况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5.
活体骨髓激发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发后骨髓的MRI变化情况。方法给经治疗缓解的11名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注射rhG-CSF,然后分别于rhG-CSF注射前(0周)和注射后1周、2周、4周使用T1WI和STIR脂肪抑制观察患者L3椎体和髂骨骨髓的MRI和对比信噪比(CNR)。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阅片,取其平均结果。同时计算骨髓和皮下脂肪的CNR比值,并进行配对检验。结果与rhG-CSF激发前对比,激发后1周所有患者的骨髓MRI均未见明显改变,激发后2周有5例患者的骨髓MRI信号轻度升高,激发后4周所有患者的骨髓MRI信号均明显降低。激发后1、2、4周所有患者的骨髓CNR改变与激发前对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腰椎和髂骨骨髓的改变除1例在2周和1例在4周时骨髓改变不一致外,其余病例2个部位骨髓的改变一致。结论被rhG-CSF激发4周后,骨髓MRI信号明显减低。但骨髓CNR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骨肿瘤、骨创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的发展概况、可能愈合机制、影响手术成功的诸多因素以及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骨髓基质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健康成年大白兔股骨大转子红骨髓 ,在DMEM标准培养液中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传代细胞分别用DMEM标准培养液和加入地塞米松、β 甘油磷酸钠、L 抗坏血酸的条件培养液培养 ,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进行酶学测定 ,计数传代细胞中成骨样细胞转化率 ,免疫组化法检测Ι型胶原表达。同样方法培养人BMSCs,与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充分混合 ,应用于临床修复创伤所致的骨缺损、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结果 体外培养条件下 ,原代细胞呈长梭形 ,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 ,条件培养的传代BMSCs变为三角形或锥形 ,呈多层生长 ,无接触抑制现象 ,具有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和生长特点。ALP染色阳性率可达 85 %以上 ,Ι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 ,具有与成骨细胞类似的功能性表现。临床应用 4 2例病人 ,随访 8~ 2 6个月 ,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BMSCs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 ,是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理想来源 ,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肿瘤、骨创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的发展概况、可能愈合机制、影响手术成功的诸多因素以及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A noninva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hemopoietic bone marrow is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within small volume elements in vertebral bodies by localized 1H MR spect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eases the status of the bone marrow was found to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e homogene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rabecular bone in vivo. The line widths of the 1H signals were evaluated in follow-up studies during initial chemotherapy of eight patients with leukemia. lntraindividual comparison revealed significant broadening of the field distribution after a few weeks of cytotoxic treatment in five of the patients. Additionally, 19 patient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broader field distributions in the lipid signals than 13 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These alterations of the microscopic field homogeneity were not caused by trabecular density effects. Iliac crest biopsies revealed high amounts of hemosiderin in the cases with broadened line widths. Ten of the 19 patient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showed high amounts of hemosiderin and broad lines in the spectra. The content of hemosiderin of the other patients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MRI T2′ decay characteristics for bone marrow in trabecular bone networks, using an asymmetric spin-echo sequence to isolate the inhomogeneous decay due to susceptibility variations between bone and marrow or water. In in vitro measurements on trabecular bone specimens from human vertebral bodies, tibia, and radii, we find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a monoexponential signal decay. The initial decay is seen to have a Gaussian decay character, switching to a primarily exponential decay at later decay times. A similar trend is observed in in vivo measurements in the distal radius. Unlike an exponential decay, which may be characterized by a single decay rate, this is indicative of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decay rate with time. The deviations from exponential decay are seen to be orientation dependent, being most significant when the primary trabecular orientation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