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转录因子NF-κB和癌基因Bcl-2分别在宫颈癌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宫颈癌组织、24例尖锐湿疣组织和26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HSP70、NF-κB和Bcl-2基因蛋白检测;用PCR技术对各组织标本的HPV-DNA进行了检测.结果:HSP70、NF-κB、Bcl-2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HPV和HPV16/18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尖锐湿疣组HPV和HPV6/11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SP70、NF-κB、Bcl-2基因蛋白在HPV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但它们的表达率在高危型和低危型的HPV感染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P70、NF-κB、Bcl-2的表达与宫颈癌、尖锐湿疣的发病及HP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但与HPV的高、低危型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p16INK4A,NF-κB p65在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30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p16INK4A的阳性率分别为26.66%、50.00%及93.33%,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 p65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56.66%及86.66%,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INK4A、NF-κB p65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表达与是否绝经有关,在绝经组中表达高于未绝经组(P〈0.01)。结论:p16INK4A、NF-κB p65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INK4A和NF-κB p65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鳞癌发生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5):589-592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与MEKK3、NF-κB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期间125例宫颈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宫颈炎症标本、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宫颈癌标本分别纳入炎症组、CIN组、恶性组,采用HPV-DNA分型检测试剂盒测定HPV分型,采用免疫组化试剂盒测定MEKK3、NF-κB的蛋白表达量,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测定MEKK3、NF-κB以及下游分子的mRNA表达量。结果: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组织中MEKK3、NF-κB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组织,高危型HPV阳性宫颈组织中MEKK3、NF-κB、Bcl-2、XIAP、Bmi-1、TGF-β、Vimentin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危型HPV阴性宫颈组织;MEKK3和NF-κB阳性表达组织中Bcl-2、XIAP、Bmi-1、TGF-β、Vimentin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MEKK3和NF-κB阴性表达组织。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会通过MEKK3/NF-κB通路来增加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增殖基因Bcl-2、XIAP、Bmi-1以及侵袭基因TGF-β、Vimentin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16INK4A能否作为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标志物及其与HPV16、18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16INK4A在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同时,采用FQ-PCR技术检测HPV16、18型DNA.结果: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P16INK4A表达均为阳性;45例LSIL,44例P16INK4A表达为阳性,仅1例为阴性;38例的HSIL均为阳性;30例中ASC有10例阳性,20例正常宫颈及40例慢性宫颈炎,P16INK4A染色均为阴性.HPV16、18型DNA阳性率分别为8/9、31.1%、68.4%、33.3%.40例慢性宫颈炎HPV16、18型DNA阳性1例,正常宫颈细胞未检测出HPV16、18型DNA.结论:HPV16、18型DNA阳性率及阳性标本拷贝数愈高,P16INK4A表达的强度愈强.p16INK4A有望成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中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NF-κBp65、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表面等离子谐振技术对宫颈腺癌组织的HPV-DNA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宫颈腺癌中NF-κBp65及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在宫颈腺癌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69.44%,与正常宫颈的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P16蛋白在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66.67%、72.22%,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腺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危型HPV感染及NF-κBp65、P16蛋白的表达均与宫颈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③高危型HPV感染与NF-κBp65、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6,P=-0.01;r=0.396,P=-0.017).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及NF-κBp65、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联合指标检测对临床筛查、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PV(16/18型)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在人类宫颈鳞癌(SCC)及其癌前病变(CIN)中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0例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以及P16INK4A表达的情况。结果(1)与慢性宫颈炎相比,CINⅡ级、CINⅢ级、浸润癌HPV16、18杂交信号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2)宫颈鳞癌组织、CINⅠ级、CINⅡ级、Ⅲ级及慢性宫颈炎标本中P16INK4A阳性率分别为100%、20.0%、46.7%、100.0%和10.0%;(3)在宫颈鳞癌及CINHPV16、18感染的标本中P16INK4A表达均是阳性。结论宫颈鳞癌的形成与HPV感染、P16INK4A过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P16INK4A可作为CIN的标志物对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家族P50、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阳性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6例HPV16阳性宫颈癌、5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43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及同期因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组织标本中NF-κB P50和IκB-α表达情况。比较NF-κB P50、IκB-α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NF-κB P50和IκB-α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NF-κB P50、IκB-α表达水平与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F-κB P50阳性表达率、IκB-α阴性表达率表现为宫颈癌组织>HSIL组织>LSIL组织>正常宫颈组织(P<0.01)。肿瘤最大径>4 cm、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脉管侵犯的HPV16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6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在164例病例标本中,本芯片所能检测的是21种HPV亚型中检测出18种.未发现HPV18、35和56型.164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158例,检出率是96.34%,单一型别阳性率是53.66%(88/164),多重型别阳性率是42.68%(70/164);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6(61.59%)、11(37.20%)、33(7.32%)、52(7.32%)、58(7.32%)、16(6.71%)、59(4.88%)、31(3.66%),68(3.66%);以低危型HPV6、11为主,高危型检出率为46.95%(77/164);高危型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其多重感染率达到88.31%(68/77).[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11为主,高危型感染率高并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的特点,尖锐湿疣组织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
孟凡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75-1476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分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CA患者病变部位疣体或分泌物进行HPV DNA(高危型和低危型)检测。结果:110例CA患者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00%。低危感染占64.55%,高危感染占14.55%,高低危复合感染占20.91%。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HP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高危HPV感染有较高比例分布,提示应加强生殖器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分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CA患者病变部位疣体或分泌物进行HPV DNA(高危型和低危型)检测。结果:110例CA患者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00%。低危感染占64.55%,高危感染占14.55%,高低危复合感染占20.91%。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HP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高危HPV感染有较高比例分布,提示应加强生殖器肿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典型尖锐湿疣(15例)、假性湿疣(15例)、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表现及HPV分型,以探讨临床酷似假性湿疣的尖锐湿疣的病原学特征。 结果 典型湿疣皮损表现为疣状粗糙、易破溃的淡红色小丘疹;假性湿疣皮损多为发于两侧小阴唇内侧的1~2 mm大小群集丘疹;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临床表现酷似假性湿疣。典型尖锐湿疣醋酸白实验阳性,假性湿疣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弱阳性。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4种低危HPV(6、11、43、55)、10种高危HPV(16、18、33、39、51、52、53、58、59、66)],1种HPV亚型4例,2种HPV亚型6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假性湿疣HPV检测全部阴性;假性湿疣样尖锐湿疣HPV全部阳性[3种低危HPV(6、11、81)、7种高危型HPV(16、18、33、35、51、53、58)],1种HPV亚型8例,2种HPV亚型12例,3种HPV亚型3例,4种HPV亚型2例。 结论 临床表现为假性湿疣的患者中可能包含高危HPV感染的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以及HPV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92例不同组织亚型的宫颈腺癌患者以及78例正常宫颈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巢式PVR检测HPV各亚型以及不同组的阳性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腺癌与正常宫颈女性的HPV阳性率,HPV在不同组织亚型的分布,宫颈腺癌P16表达与HPV感染及其型别的关系以及宫颈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HPV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宫颈腺癌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女性;宫颈腺癌不同组织亚型间HPV阳性率的比较为宫颈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组织中HPV各亚型中以HPV16和HPV18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合并HPV感染,且各宫颈腺癌组织亚型均以HPV16和HPV18多见,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HPV发生率在三种不同组织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P16阳性表达以2分和3分为主;而HPV阴性组中以P16阴性表达或1分阳性表达为主,两组在P16阳性表达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各亚型间P16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均以2分和3分阳性表达为主;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HPV阳性率在年龄和临床分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阳性与宫颈腺癌的组织亚型以及分化程度有关,在不同组织亚型中阳性率不同,对HPV阳性检测可指导临床诊断并治疗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肛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选择门诊患有尖锐湿疣或疑似尖锐湿疣的HIV阳性的MSM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4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肛门部位进行HPV检测。结果 140例HIV阳性的MSM中,HPV感染率为77.86%(109/140),高危型HPV感染率为57.86%(81/140),低危型HPV感染率为61.43%(86/140)。低危型以HPV6和HPV11型检出率最高。高危型检出率前5位依次为:HPV16、58、51、52、18型。109例HIV阳性MSM感染了HPV的患者中,以多重感染为主,占71.56%(78/109),最多有十重感染。在HIV阳性的MSM中,≤20岁和50岁年龄组HPV阳性率均为100%,21~30岁年龄组HPV阳性率为76.25%,31~40岁年龄组HPV阳性率为74.36%,41~50岁年龄组HPV阳性率为81.82%。CD4+T500/μL和CD4+T≥500/μL组在HPV阳性率、低危型HPV感染率、多重基因型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6、3.40、1.53,P均0.05),而两组在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结论在HIV阳性的MSM中,HPV感染率和高危型HPV感染率均高,以多重感染为主,在各年龄组的阳性率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并未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高危人群的HPV感染情况,从多方面做好HPV相关性恶性肿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宫颈炎和CINⅠ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HPV16E7特异性片段表达阳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均是阳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与HPV16E7的表达有相关性(r=0.482,P<0.001)。结论:HPV16E7和P16INK4A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HPV16E7和P16INK4A蛋白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对海南地区382例受检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19种高危型HPV和7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在382例受检者中共检出57例阳性HPV,总阳性率为14.92%,其中,单一感染43例,阳性率为11.26%;多重感染(双重和三重)共14例,阳性率为3.66%;主要感染型别为:高危型HPV52 18例,HPV16 10例;低危型HPV6 5例,在26个HPV亚型中,共检出20种不同的HPV亚型。结论海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14.92%,明确了HPV52、HPV16为该地区HPV主要流行亚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与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62例SPI患者随访8个月,以临床表现和醋酸白试验判定SPI 3种转归结局:发展为典型CA、SPI持续存在、SPI消失,依次分为A组、B组、C组;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62例SPI患者感染的HPV亚型,分析HPV亚型与SPI 3种转归结局的关系.结果:62例SPI患者共检出9种HPV-DNA亚型合计125个,其中单一型别感染45例(72.58%),低危型感染38例(61.29%).多重型别感染、高危型感染的复发率高于单一型感染、低危型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的转归与感染的HPV亚型有关,临床应重视多重型别和高危型别感染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6例CINⅡ、31例CINⅢ和22例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HR-HPV DNA.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9.10%、88.50%、87.10%、90.90%,HR-HPV阳性率分别为30.00%、82.60%、80.80%、90.30%、95.50%,CINⅠ、Ⅱ、Ⅲ和浸润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R-HPV阳性率与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s=0.564, P<0.01).结论:HR-HPV致宫颈上皮恶性转化可能与P16INK4A蛋白过表达有关, 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子宫颈癌及CIN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组织中感染HPV病毒亚型分布,CA治疗后原皮损部位HPV的携带情况及性病门诊HPV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利用HPV基因芯片对1625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结果693例CA患者皮损组织HPV阳性率93.65%,共检出21种HPV亚型,其中低危型HPV6、11和43出现频率分别为51.15%、36.67%和6.93%,高危型HPV16、33、18、31、73、58和59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4.79%、6.47%、6.00%、4.93%、4.77%、4.62%和3.85%,单一感染占67.49%,重叠感染占32.51%;189例CA患者治疗后半年内原皮损部位HPV的携带率50.26%,HPV58出现频率最高(24.21%);743例非CA患者HPV隐性感染率18.84%,共检出17种HPV亚型,低危型以HPV6、11和43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24.29%、20.0%和7.86%,高危型以HPV16、18、58、35、33、56和59亚型为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7.86%、10.00%、10.00%、7.14%、5.71%、5.71%和5.71%,单一感染占77.14%,重叠感染占22.86%。结论HPV11、6、16型感染是尖锐湿疣的主要型别,HPV58可能是最难治疗的病毒亚型,HPV隐性感染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较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F-κB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9例、交界性10例和55例卵巢上皮癌肿瘤标本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67%,明显高于良性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2.22%、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B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级上其阳性率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但是只有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组之间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但在病理类型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53蛋白在恶性组的阳性表达率50.98%,明显高于良性组和交界组,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级上其阳性率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但是只有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组之间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但在病理类型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NF-κ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NF-κB与P53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恶性肿瘤中;NF-κB与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关系密切;NF-κB与P5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实用价值和外阴尖锐湿疣(CA)患者宫颈HPV亚型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77例CA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PV感染亚型(包括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阳性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检出HPV阳性64例(阳性率84.4%)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检出的43例(阳性率55.8%)。基因芯片共检测出12种HPV基因型,其中低危型(HPV6、11、43、44)感染21例(占32.8%);高危型(HPV16、18、31、33、45、56、58、73)感染30例(占46.9%);高低危同时感染13例(占20.3%)。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适合临床HPV分型检测的方法。对外阴CA患者在治疗疣体同时进行HPV亚型检测,利于进行相应治疗,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