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120例阴道分娩产妇,其中60例产程分娩中有胎儿窘迫(胎窘组),60例无胎儿窘迫(正常组)。每组根据新生儿出生时间分为两个亚组:日间组(9∶00~21∶00)和夜间组(21∶00~9∶00),各30例。两组产妇均在分娩时抽取静脉血3ml,提取血清1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褪黑激素(melatonin,MT)浓度。结果:胎窘组和正常组的MT值均呈现昼低夜高的现象(两组均P<0.01),胎窘组的日间组MT值较正常组的日间组MT值高(P<0.05),而胎窘组的夜间组MT升高较正常组的更明显(P<0.01)。结果表明:正常分娩和胎窘分娩的产妇MT均呈现昼低夜高的分泌规律。胎窘时MT分泌增加,尤其夜间分娩者。这种变化可能与产妇的应激性提高,产生MT,以增强胎儿抗缺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 ,以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疾病 ,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胎窘 ) ,甚至胎死宫内。 ICP胎窘发生率高达 32 %~ 6 5 %,胎儿死亡率也比正常妊娠高 4倍 [1 ] ,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测定了 ICP并发胎窘患者静脉血及脐血一氧化氮 (NO)水平 ,以探讨 NO在 ICP并发胎窘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我校长征、长海医院住院分娩者 ,其中正常晚孕妇女 4 0例 (正常组 ) ,ICP无胎窘者 36例 (ICP组 ) ,并发胎窘的 ICP孕妇 33例 (胎窘组 ) ;年龄 2 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带缠绕胎儿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对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100例,产后证实脐带缠绕胎儿有93例,彩超测量临产前胎儿的MCA、RA、UA血流动力学状况,根据分娩结果分成正常组43例和胎窘组50例。结果正常组胎儿临产前RA的S/D值和PI值分别为(4.28±1.31)和(1.02±0.41),胎窘组胎儿临产前RA的S/D值和PI值分别为(5.83±2.57)和(1.86±0.38),胎窘组胎儿临产前RA的S/D值和PI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值P0.05,PI值P0.01);正常组胎儿临产前RA的RI值为(0.80±0.31),胎窘组胎儿临产前RA的RI值为(0.80±0.09),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组胎儿临产前RA、MCA的S/D值和PI值分别为(1.24±0.53)和(1.22±0.45),胎窘组胎儿临产前RA、MCA的S/D值和PI值分别为(1.56±0.78)和(1.4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胎儿RA、MCA的RI值为(1.13±0.35),胎窘组胎儿RA、MCA的RI值为(1.1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胎儿临产前UA与MCA的S/D值、PI值、RI值分别为(0.65±0.25)、(0.68±0.22)、(0.80±0.16),胎窘组胎儿临产前UA与MCA的S/D值、PI值、RI值分别为(0.68±0.23)、(0.67±0.23)、(0.81±0.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前彩超监测RA的S/D值和PI值(特别是S/D值)对预测脐带绕颈胎儿分娩时是否会发生胎儿窘迫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图在妊娠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普勒胎儿脐血流检测仪监测正常妊娠并且与高危组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的比值(S/D),并与无负荷试验(NST)和围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D比值、NST异常率正常组均低于高危组(P<0.001),自然分娩率正常组高于高危组(P<0.001),剖宫产率正常组低于高危组(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胎儿脐血流检测仪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能直观而迅速地了解胎儿-胎盘循环阻力情况,可及时指导医师进行相应和有效的围产期处理.  相似文献   

5.
张爱萍  邱锦萍 《四川医学》2008,29(12):1669-1670
目的研究胎儿脐血流测定对产时胎儿窘迫的监护价值。方法对344例单胎足月头位妊娠的孕妇进行产时脐血流测定,报告结果显示:脐动脉血流速度指数(S/D)、脉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快速血流比(PVR)4项指标,其中:A.4项指标均正常;B.S/D异常其余各项有1项或多项异常;C.S/D正常其余各项有l项或多项异常。以此为界分为A、B、C3组进行分析,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常规探查左右下腹部及耻骨联合上方有无脐血流声像图,以帮助排查胎儿脐绕颈。结果B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组;73例脐带绕颈有64例在孕妇左右下腹部及耻骨联合上方探及脐血流声像图。L结论当S/D值异常(S/D≥2.7)提示胎儿窘迫,为临床医生诊断产时胎儿窘迫提供可靠依据。孕妇左右下腹部及耻骨联合上方均探及胎儿脐血流图时,绝大多数为胎儿脐带绕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静脉导管分流率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胎儿宫内窘迫孕妇8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体检孕妇80例为对照组,所有胎儿均行胎心监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U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S/D值,并计算静脉导管分流率(VCSR)。结果观察组胎心监护的敏感性为63.75%(51/80)、特异性为78.75%(63/80)和阳性率为68.75%(55/80),均低于胎心监护联合检测的92.50%(74/80)、96.25%(77/80)和93.75%(75/8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UA的RI [(0.91±0.13) vs (0.76±0.08)]、PI [(2.23±0.27) vs (1.74±0.31)]和S/D值[(6.85±1.52) vs (5.04±1.21)]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MCA的RI [(0.63±0.09) vs (0.78±0.11)]、PI [(1.13±0.23) vs (1.57±0.28)]以及S/D值[(3.12±0.54) vs (4.35±1.01)]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CSR为(61.28±5.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21±7.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静脉导管分流率检测对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艳英  谢有欢  樊秀花 《医学综述》2014,(23):4370-4371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血中白蛋白(s ALB)、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单胎足月(≥37孕周)分娩的产妇115例,按胎儿出生体质量分为三组:低体质量(<2.5 kg)组30例,正常体质量(2.04.0 kg)组61例,超重组(≥4.0 kg)24例。采用血清生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s ALB、RBP、PA、TRF水平。结果母血及脐血s ALB水平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脐血RBP、PA、TRF水平显著低于母血水平(P<0.05),脐血RBP、PA、TRF水平在低体质量组分别为(16.99±7.71)mg/L、(11.46±3.31)g/L、(1.65±0.36)g/L,在正常体质量组分别为(24.19±27.19)mg/L、(10.49±2.43)g/L、(1.69±0.47)g/L,在超重组分别为(26.68±33.33)mg/L、(13.15±4.98)g/L、(1.76±0.52)g/L;母血RBP、PA、TRF水平在低体质量组分别为(44.35±15.40)mg/L、(26.69±6.86)g/L、(4.10±0.51)g/L,在正常体质量组分别为(37.15±11.17)mg/L、(21.64±5.63)g/L、(4.00±0.47)g/L,在超重组分别为(36.22±15.59)mg/L、(20.69±5.10)g/L、(3.90±0.58)g/L。低体质量组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母血及脐血TRF水平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超重组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母血及脐血TRF水平与正常体质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直接相关(r=0.482、0.437,P<0.05)。结论母血及脐血RBP、P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直接相关,是反映母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佐价脐血流速度指数(S/D)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检测75例36~42周妊娠妇女胎儿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与舒张未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以S/D≥3.0为阳性标准,计算S/D对胎儿窘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接S/D值分为两组,计算两组胎儿窘近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以S/D≥3.0为阳性标准,对胎儿窘迫诊断的灵敏度为52.17%,特异度为98.08%,准确度为84%,本组胎儿窘迫率为30.67%.当S/D≥3.0时,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S/D<3.0时.脐动脉流速度指数(S/D)作为脐血流阻抗指数对诊断胎儿窘迫及估价新生儿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丽  袁晓梅  孙亚军  何晓 《吉林医学》2012,33(27):5840-5841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预后临床意义,改善胎儿预后。方法:对分娩单胎孕妇5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晚期门诊产检时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检查结果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Ⅰ组为脐血流S/D与胎心监护均为正常;Ⅱ组为脐血流S/D异常、胎心监护正常;Ⅲ组为脐血流S/D正常、胎心监护异常;Ⅳ组为脐血流与胎心监护均异常。分析并比较各组新生儿在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死宫内、剖宫产率方面发生情况。结果:在520例患者中,Ⅰ组新生儿剖宫产率为11.89%,羊水污染率为21.62%,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无一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及胎死宫内。Ⅳ组中31例,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死宫内、剖宫产率发生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预后方面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门诊行脐血流S/D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能明显提高胎儿宫内状况的诊断率,早期发现胎儿窘迫,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孕足月不明原因胎儿生长受限者(FGR)母血和脐血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L(sFasL)含量的变化,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不明原因FGR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法)分别检测20例孕足月不明原因胎儿生长受限者妇女(FGR组)静脉血、20例正常孕足月妇女静脉血(对照组)中sFas和sFasL的含量及20例足月不明原因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脐血(FGR组)、2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脐血中sFas和sFasL的含量.所得数据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 (1)胎儿生长受限妇女静脉血(FGR组)sFas的含量为(5332.5±1356.0)pg/ml.,正常孕足月妇女静脉血(对照组)sFas的含量为(3172.5±670.0)pg/mL,FG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2)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脐血sFas的含量为(3222.5±886.8)pg/mL,足月正常新生儿脐血sFas的含量为(2092.5±455.5)pg/mL,FG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1.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妙  叶雪健 《当代医学》2012,(35):104-105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分娩过程及产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顺产的600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0例,观察组第一产程采用自由舒适的体位,对照组按大多数医院目前常规,第一产程采用侧卧位或平卧位便于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分别记录两组各产程时间,以容积法及称重法测量产时至产后24小时阴道出血量,产后定期随访至产后6周,按照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达9分者定为产后抑郁.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观察组(252.0±115.5)min,对照组(355.0±250.5)min,P<0.001;第二产程观察组(39.7±25.0)min,对照组(56.3±38.9)min,P<0.001;第三产程观察组(6.2±3.2)min,对照组(6.9±3.6)min,P<0.05及总产程时间观察组(293.0±133.2)min,对照组(415.0±260.4)min,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时产后出血量观察组(245.3±26.4)mL少于对照组(298.7±32.8)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窘迫观察组6例,少于对照组18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产后抑郁12例,对照组39例,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产程自由体位有效缩短了产程,减少了产时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并使产妇自觉疼痛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妊娠结局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羊水过少133例和羊水正常1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与延期过期妊娠、妊高症、胎儿生长受限、胎位异常及脐带缠绕等有密切关系.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38例(28.57%)、羊水胎粪污染40例(30.08%)、新生儿窒息9例(6.77%)、剖宫产114例(87.02%);羊水正常组胎儿窘迫13例(9.77%)、羊水胎粪污染12例(9.02%)、新生儿窒息2例(1.50%)、剖宫产53例(39.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延期和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产妇在加强胎儿监护的同时主张及早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小流速比值(S/D 值)测定在评估延期妊娠围产儿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SODVIA型多普勒超声脐动脉血流检测仪测量20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200例延期妊娠孕妇(延期妊娠组)S/D值.延期妊娠组按S/D值不同分为3组:S/D≤2.5组、2.5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脑-胎比值(CPR)在胎儿窘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发生胎儿窘迫的33例孕妇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行产前检查的3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定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动脉收缩期末期峰值与舒张期末期峰值的比值(S/D)、脑-胎比值(CPR),探讨CPR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胎儿脐动脉的S/D、PI、R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PR值为(0.92±0.07),低于对照组的(1.88±0.3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胎儿窘迫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PR值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28~40周脐血管(动、静脉)内径变化对胎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2月我院产前检查717例孕妇产前超声观察脐血管数量、内径、分布走向,结合频谱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测定.产后测量胎儿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观察脐带螺旋状况.结果 正常胎儿各孕周脐血管内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加,孕28~40周脐动脉内径(3.35±0.44)~(4.04±0.49)mm,脐静脉内径(7.22±0.65)~(8.39±0.78)mm;正常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随孕周增长而降低,其近胎盘端低于近胎儿端,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伴宫内窘迫的胎儿脐血管内径与同孕龄组正常胎儿比较存在差异.脐带螺旋扭转程度与胎儿宫内窘迫有关.结论 了解正常胎儿的脐血管内径范围及脐动脉血流参数,有助于观察胎儿内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妊娠晚期正常胎儿与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差异.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5例超声诊断IUGR胎儿以及60例正常胎儿测定脐动脉(UmA)的多普勒血流波形,随访至分娩.35例IUGR中有19例出生体重符合低体重儿,60例正常胎儿均健康.对19例IUGR及60例正常胎儿的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指数进行比较.结果:IUGR组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指数S/D3.94/2.06大于正常对照组S/D2.68/1.73(P<0.05),两组脉冲多普勒脐血流指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动脉(UmA)的多普勒血流监测是早期发现IUGR胎儿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的安全、简便、快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对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分组,≤7分47例为窘迫组,7分47例为正常组,对比两组不同孕期脐动脉血流及不同产程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比值(S/D)值。结果窘迫组不同孕期的胎儿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S/D均较正常组高(P 0.05);窘迫组不同产程时间的S/D值均较正常组高(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有助于早期判断宫内窘迫,也能预测不良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脐血有核红细胞(NRBC)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作者采用细胞记数法对124例正常胎儿脐血及25例胎儿宫内窘迫脐血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脐动脉血象再将胎儿分为pH值正常组、轻度酸中毒组和酸中毒组. 结果:胎儿宫内窘迫组脐血NRBC计数(8.68±7.62个/100 WBC)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组脐血NRBC计数(3.25±3.07个/100 WBC).酸中毒组NRBC计数亦明显高于pH正常组及轻度酸中毒组(P<0.05),分别为15.08±6.06个 /100 WBC,3.19±2.90个/100 WBC和2.50±1.64个/100 WBC.由此提示,NRBC计数可以作为慢性胎儿宫内窘迫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与妊娠期胎儿窘迫的关系 ,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选择 2 6例妊娠期胎儿窘迫的孕妇( 组 ) ,用 Griess法测母体血清及脐动脉血浆中亚硝酸盐浓度 ,并与正常胎儿的孕妇 ( 组 )比较。两组均为足月妊娠。结果发现 : 组母体血及脐动脉血中 NO2 - 浓度分别为 (2 2 .75± 10 .48)、 (2 0 .39± 13.5 1)μmol/ L ,显著低于 组[(74.82± 45 .36 )、 (6 1.42± 2 6 .0 7) μmol/ L],同时两组的母体血及胎儿脐动脉血 NO2 -浓度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12、0 .840。说明妊娠期胎儿窘迫时 NO水平较正常显著下降 ,提示 NO下降可能与慢性胎儿窘迫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的病理变化.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取2006-06-2007-05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2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产后胎盘重量、胎盘系数以及胎盘的病理改变. 结果 ①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胎盘平均重量[(557.46±152.4)gvs(436.78±173.5)g]、新生儿体重[(3 525±487)g vs (3 380±370)g]及胎盘系数[(0.164±0.034)105(0.142±0.0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干绒毛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发生率(70.0% vs29.7%)、绒毛成熟不良发生率(60.0% vs 11.1%)以及绒毛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发生率(66.7% vs 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系数增加,在显微镜下可见出现绒毛成熟不良、干绒毛小动脉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绒毛间质血管过度充盈等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是胎盘本身在缺氧状态下的一系列调整. .034)105(0. 42±0.0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干绒毛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发生率(70.0% vs29.7%)、绒毛成熟不良发生率(60.0% vs 11.1%)以及绒毛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盈发生率(66.7% vs 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系数增加,在显微镜下可见出现绒毛成熟不良、干绒毛小动脉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绒毛间质血管过度充盈等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是胎盘本身在缺氧状态下的一系列调整. .034)105(0. 42±0.0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