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时选择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肾病组;选择同期高血压患者50例,其中高血压1期患者22例,作为高血压1期组,高血压2期患者28例,作为高血压2期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1期组、高血压2期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2期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1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异常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2型糖尿病高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和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伴高尿微量白蛋白组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比较,表现为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监测早期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红 《河北医药》2000,22(9):696-696
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与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联系 ,如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 ,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增高。在非糖尿病人群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早期伤残和死亡有关[1] 。本文同时用常规放射免疫法和快速免疫比浊法 (DCA 2 0 0 0测定仪 )测定尿白蛋白 ,其结果如下。1 对象本院于 1999年 2月~ 1999年 8月住院糖尿病患者 52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2 5例。糖尿病诊断依据1985年WHO标准。2 方法尿微量白蛋白常规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 lb)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定量测定已经确诊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用尿仪对尿蛋白做定性分析,与随机选取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84例健康对照者;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用纸条定性法;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散射比浊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微量白蛋白尿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肾脏损害。而且预示中风危险性的增大;除了高血压外,其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当然也包括肾脏本身病变,都有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症,不仅表明肾脏功能的损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将120例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将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常规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组间的患者进行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的值越高,尿微量白蛋白也呈现递增的趋势。结论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尿白蛋白阴性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糖尿病患者的水平。方法收集住院、门诊及查体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和随意尿液标本,分别检测血β2-MG、空腹血糖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3个亚组,将每亚组间的β2--MG的值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尿微量白蛋白阴性、阳性组和尿白蛋白定性阳性组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糖尿病患者3亚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尿蛋白定性阳性组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β2-MG在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阴性、及阳性的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敏感试验。联检尿微量白蛋白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m Alb)与尿肌酐(Cr)比值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分为A组、B组,其中A组患者心功能良好(76例),B组患者心功能不佳(83例),将同期接待的正常体检人员80例作为C组,三组对象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三组对象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总结比值与心功能间的关系。结果三组对象在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上皆有显著性差异,C组对象两个指标皆明显低于A组与B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B组患者两个指标水平则明显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比值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心功能不佳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明显高于糖尿病心功能良好组,可见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比值与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有相关性,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人24h尿微量白蛋白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对于早期预示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A组)与血尿酸升高组(B组),每组45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分成C组56例、D组34例, C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00μg/min, D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为20~200μg/min,比较患者的病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A组、B组与C组、D组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可以检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于医院内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3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对防治糖尿病肾病和尿毒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雯颖  胡琼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24-1824
目的探讨尿蛋白定性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胱抑索C(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80例尿蛋白定性为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比值。结果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2型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与ACR同时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尿中有微量白蛋白的设定为观察组,白蛋白尿正常的设定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脂等指标,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脂、Hb A1c、FPG、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和本研究相关指标回归分析显示,发现血脂、血压、FPG、Hb A1c为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期微量白蛋白尿检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严格控制血压、血脂、FPG等,控制糖尿病的发生,防止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2型糖尿病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测定其血清hs-CRP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前者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明显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P<0.01)。结论:hs-CRP作为一种主要的炎症因子,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进一步升高,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李吟遒 《上海医药》2012,(14):24-25
目的:分析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发现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0月-12月本社区门诊的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尿液标本932例,同时用尿干化学法测尿蛋白以及用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干化法尿蛋白阴性但尿微量白蛋白〉150mg/L,占0.75%。干化法尿蛋白阳性但尿微量白蛋白〈150mg/L,占2.36%。结论:干化法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不可偏废,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筛查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情况。方法对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三个病例组各随机抽取50份病例,对其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酸、血脂、肾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量显著低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量(P=0.033)。在血压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进展情况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11)。结论早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对延缓或逆转老年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老年患者疾病的早期干预,改善疾病转归,延长患者的健康生命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和结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100例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0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临床检查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观察对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阳性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糖尿病临床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苦味酸法检测尿中肌酐.结果:2型糖尿病尿蛋白阴性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靠、灵敏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病史越长,尿MA阳性率越高(P〈0.05或P〈0.01)。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无法准确、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可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3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为(30.1±9.6)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5.3±6.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