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血管超声检测技术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指标。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7只,随机分为两组:5只正常喂养为对照组,12只高脂饮食喂养制成AS模型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喂养1、4、8及17周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后壁内一中膜厚度(1MT)及髂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AS模型组高脂饮食第1周后EDD首先出现减低,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EDD持续加重,并贯穿于病变的始终。4周后,峰值流速增高(P〈0.05),8周后,1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17周后,AS模型组腹主动脉内径略增宽,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喂养不同时问,EDD、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及1MT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EDD、腹主动脉峰值流速及1MT均可作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应用超声多普勒寻找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 :大耳白兔2 2只 ,随机分为两组 :15只为实验组 ,7只为对照组。分别于 0、 4、 8、 12周测量所有兔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同期行病理检查。实验组内采取自身对照 ,同时与对照组采取组间对照。结果 :自身对照 PSV、EDV、TAMAX4周、8周均增高 (P<0 .0 5) ;12周仅 PSV、 TAMAX增高 (P<0 .0 5)。 PI、 RI、 S/D 4周时均降低 (P<0 .0 5)。组间对照 4周时实验组 PSV、 EDV、 TAMAX高于对照组 (P<0 .0 5) ;8周时仅 PSV高于对照组 (P<0 .0 5) ;12周时实验组 EDV、 TAMAX低于对照组 (P<0 .0 5) ,PI、 RI高于对照组 (P<0 .0 5)。实验组 8周时内膜有少量泡沫细胞沉积 ;12周时可见脂纹。结论 :兔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时 PSV、 EDV、 TAMAX呈先升高后回落趋势 ;PI、RI、 S/D呈先降低后回升趋势。 PSV可能是诊断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最敏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甲亢性心肌病左室不同构型兔腹主动脉剪切力变化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实验组建立甲亢模型,依据超声观测左室构型情况分为向心性肥厚7只(CH组)和离心性肥厚11只(EH组)。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PW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兔腹主动脉内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黏稠度,计算血流剪切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组IVSTd、PWTd、RWT及LVMI均增加,EH组LVDd、IVSTd、PWTd及LVMI增加,而LVEF、FS均减低(均P0.05)。与CH组比较,EH组LVDd、LVMI增大,而RWT、LVEF、FS减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H组和EH组腹主动脉内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液黏稠度及血流剪切力均升高(均P0.05)。与CH组比较,EH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剪切力均升高(均P0.05)。结论超声能够有效地评价甲亢性心肌病不同左室构型兔腹主动脉剪切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iNOS-NO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8周,8周后随机分为三组(n=8),三组均停用高胆固醇饮食,改普通饮食8周;模型组不用干预,另外两组分别喂饲辛伐他汀及氨氯地平进行药物干预。另取8只家兔予以普通饮食16周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iNOS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浆TC、TG、LDL-C、ox-LDL-C下降明显(P<0.01),HDL-C升高(P<0.01);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1),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氨氯地平组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NO含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均可以通过下调血红素加氧酶/NO系统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膳食纤维蘑芋为主的蘑芋葡甘聚糖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各8只,正常组喂普通饮食,模型组喂高脂饮食,蘑芋葡甘聚糖组(KGM组)喂高脂饮食+7.5%蘑芋葡甘聚糖。于实验开始前及实验第6、12周末时采血检测血脂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C反应蛋白(CRP)。12周后处死动物,行主动脉HE染色,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并比较组间的区别。结果:干预6周时,模型组及KGM组血脂各指标及ox-LDL、CRP与干预前及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0.01),模型组高于KGM组(P0.01);SOD浓度,模型组KGM组正常组(P0.05,0.01)。干预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KGM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减轻。结论:蘑芋葡甘聚糖能显著减轻高脂饮食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雄性成年 Wister大鼠 7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 ,实验组经链脲佐素腹腔注射诱导成糖尿病大鼠模型。两组大鼠均分别于 4周、 8周和 12周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的血流动力学 ,分析其收缩期最大流速 (Vmax)、舒张期最小流速 (Vmin)、 E/ P(Vmin/ Vmax)、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的变化。检查完毕即摘除大鼠眼球 ,行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的制作和观察。结果 :4周时实验组大鼠 CRA血流动态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8周时 ,实验组大鼠 Vmax、Vmin以及 E/ P均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 (P<0 .0 5) ;12周时 ,与同期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大鼠 CRA血流的 Vmax、 Vmin及 E/ P明显降低 (P<0 .0 5) ,RI和 PI显著增高 (P<0 .0 5)。而光镜下实验组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观察仅在 12周发现视网膜的早期病变。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于视网膜血管病变出现之前早期发现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异常 ,提示视网膜血流供应和灌注的不良可能在 D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兔早期肝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 实验设四氯化碳诱导和正常对照2组各1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别每2周对实验组3只,正常对照组3只进行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扫描,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同时作相应的病理学观察,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2周末至10周末,实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呈升高趋势。对照组兔和实验组兔第2周末与实验组兔第4周末H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第6周末、第8及10周末HAP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灌注量(HPP)和肝血流量(HBF)均呈下降趋势。平均通过时间(MTT)逐渐延长。三者与肝动脉灌注量的变化具有类似的统计学结果。结论 肝脏CT灌注参数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变化,可反映早期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肝脏血流灌注参数改变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自体移植促进血管再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24只新西兰兔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分离培养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rdu标记,建立兔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取于自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注射于实验组兔缺血部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股动脉及股浅动脉起始段行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检测股动脉血管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加速时间;取缺血部位肌肉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实验组移植细胞存在分布情况以及病理学检查血管再生情况。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验2周后,实验组兔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血流加速时间小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移植部位有移植细胞存在。实验组血管再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自体移植有望成为一种简单且有效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高频超声检测股动脉对自体移植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HO)一氧化碳(CO)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16)8周,8周后改用普通饮食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停用高胆固醇饮食,改普通饮食(n=8);辛伐他汀组给予喂饲辛伐他汀进行药物干预8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8):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然后取静脉血分别用Chalmers A.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实验组血中CO,取主动脉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主动脉组织中HO-1的表达;并比较组间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浆一氧化碳水平明显升高,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浆TC、TG、LDL下降明显(P<0.01),HDL升高(P<0.01);血浆一氧化碳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辛伐他汀可以通过下调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系统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剪切力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流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2 0只 ,体重 2 .0~ 2 .4kg ,兔龄5~ 6个月 ,以高脂饮食连续喂养 12周。生化测定Tch、LDL、NO和ET 1水平 ;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髂外动脉血流剪切力、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结果 与基态相比 ,动脉粥样硬化期NO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内皮素ET 1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1) ;EDD、EID明显受损 (P <0 .0 1,P <0 .0 1) ;下降的血流剪切力与EDD、EID明显相关 (r =0 .67,r =0 .78)。结论 本研究显示长期高脂饮食可导致动脉血流剪切力明显下降 ,低幅血流剪切力与EDD、EID呈正相关。多普勒超声在体测定血流剪切力有望为临床早期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项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流变学与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探求其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方法选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A组为正常饲料组(6只),B组为高脂饲料喂养组(18只),各分成3个亚组,分别喂养4周、8周、12周.观察颈总动脉Vs、PI、RI及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用病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兔AS不同阶段,B组家兔颈总动脉PI、RI逐渐增高(P<0.01或P<0.05),Vs无显著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在4周以后出现进行性增高(P<0.01或P<0.05),并与PI、RI呈正相关;红细胞变形指数逐渐降低(P<0.01或P<0.05),与PI、RI呈负相关.结论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相结合可以早期定性、定量检测AS,动态观察其病变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E/E’)比值与左室充盈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本研究利用该指标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8w共计16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w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w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w。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w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w。E?蛐E’比值在6、8、10、12w显著增高(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6w。对照组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功能降低。E?蛐E’变化早于组织多普勒收缩指标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可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频谱多普勒评价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动脉硬化模型兔腹主动脉血流频谱 ,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早期动脉硬化的局限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 0只 ,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 (control group,CG) 12只 ,高脂饲料组 (observation group,OG) 18只 ;分别于第 0周、 4周、 8周、 10周、 12周超声检查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systolic velocity,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diastolic velocity,DV)、平均血流速度 (mean velocity,MV)、搏动指数 (pulsitile index,PI)、阻力指数 (resistent index,RI)、 SV/ DV,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 CG和 OG之间的差异。结果 :从第 4周起 ,OG出现高脂血症 ,第 8周以后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与第 0周获得的数据比较 ,OG除 SV、 MV、 SV/ DV的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外 ,余改变均不明显 (P>0 .0 5) ;在第 4~ 10周以后 ,OG上述测量指标即显示了和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一致的改变 ;第 4~ 12周、 8~ 12周和 10~ 12周所获得平均 PI,CG和 O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但两组在匹配的时间段内的 PI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P>0 .0 5)。结论 :单纯以频谱多普勒观察血流速度及其血流指数的改变尚不能对实验动物兔动脉硬化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内皮素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2只雄性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高脂饲料饲养,对照组以普通饲料饲养;于实验第1天、4周末、12周末检测血浆内皮素含量,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结果实验12周末,实验组内皮素含量较对照组增高,而Em/Am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内皮素与Em/Am呈负相关(r=-0.887,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内皮素含量增高,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环Em/Am减低,内皮素含量增高与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MR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兔血管内膜损伤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探讨用临床应用型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方法用动脉球囊介入扩张兔一侧颈总动脉后高脂饲养12周,分别在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2、4、8、12周末取外周血检测血脂水平并MRI检查;同时在球囊扩张后12h、6周、12周末取损伤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喂养后第2周开始,血脂水平进行性升高;球囊扩张后6周起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12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壁高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到第6周时,血管平滑肌层增厚,内膜面有少量泡沫细胞形成,血管腔轻度狭窄;12周后,损伤侧颈总动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符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论用介入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加高脂饲养方法可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临床应用型MRI可成功检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血小板源一氧化氮(NO)系统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关系。方法高胆固醇饲养诱导AS新西兰白兔模型30只。设普伐他汀药物干预组(A组,0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mg/d至24周)、普伐他汀药物治疗组(B组,在高胆固醇饲养(12周时开始服用普伐他汀10mg/d至24周)、无药物对照组(C组,0~24周均不用药)。采用RT-PCR方法检测A、B、C三组在0,6,12,18,24周不同时间血小板源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mRNA和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mRNA表达、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的变化;通过大体病理形态证实不同时间大动脉AS程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血小板源eNOSmRNA在0,6,12,18,24周时的表达量:A组无明显改变;B组分别是0.95±0.77,0.53±0.33,0.49±0.25,0.83±0.28,1.00±0.77(P<0.05);C组分别是0.82±0.16,0.40±0.29,0.33±0.29,0.51±0.23,0.19±0.12(P<0.05)。6,12周时B组和C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18,24周时,B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但A组和B组较C组明显增高(P<0.01)。iNOS mRNA表达在A、B、C三组不同时期均无变化。NOS活性及NO含量在三组不同时期变化与eNOS mRNA相似。大体形态:A组未见AS形成;B组12周时见大动脉内膜粗糙,有大量脂纹,24周时有部分大动脉仍有脂纹,但内膜较光滑,未见斑块;C组24周时各大动脉均见大量斑块或脂纹。结论随着高胆固醇血症(HC)及AS的形成,血小板源eNOS mRNA表达量、NOS活性及NO含量逐渐降低;普伐他汀能上调血小板源eNOSmRNA表达,提高NOS活性,并能稳定AS病变的继续发展或使其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以标准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分别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加瑞舒伐他汀喂养6周。于4、10周末取血测定血脂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于10周末将兔处死时,取颈动脉标本行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p-PLA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血脂及Lp-PLA2水平均明显升高(t=2.11~218.85,P〈0.05);治疗组血脂及Lp-PLA2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t=5.37~228.83,P〈0.05)。对照组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Lp-PLA2表达,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PLA2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模型组(t=4.71,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脂及Lp-PLA2的水平,可能具有抗炎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目前许多关于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指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low-intensit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PEF)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心血管病能起到预防作用,但对其机制的阐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LPEF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的全过程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动物采用24只雌性5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场组,正常组用正常饲料,模型组、磁场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其中磁场组饲养于磁场环境中,暴磁时间为10h/d,所采用激励磁场的强度为4×10-4T,频率为15Hz.饲养8周后测定其血液流变特性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主要观察指标LPEF对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脂水平(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47~2.859,P<0.05);磁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胆固醇[模型组(14.71±0.22)mmol/L,磁场组(8.75±1.32)mmol/L]、三酰甘油[模型组(2.69±0.03)mmol/L,磁场组(0.70±0.16)mmol/L]以及血液流变中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指标降低显著(t=3.478~14.253,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t=11.345,P<0.01).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提高血液流动性,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血生化和病理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6月龄以上日本大耳白兔16只,体重2.0-3.8kg/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只,肌注甲强龙,每次8.0mgAg,每周2次,连注4周;对照组4只。于第4、8、10直至26周行血生化检查并处死,取股骨头作常规病理组织学。结果TRLG和CHOL在实验早期升高约2—5倍,与处置前及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而HDL-C略有下降。组织学上实验早期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大,部分核消失;中期出现“泡沫细胞”,骨母细胞核普遍消失。晚期出现少量不定形坏死碎片。各期骨小梁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激素导致的血脂变化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 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8周共计16 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12周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各取2只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周.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对照组组织学无改变,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指标能早期发现这一变化,早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