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芬太尼属于人工合成的苯基哌啶类麻醉性镇痛药,它的镇痛效力强度为度冷丁的500~650倍,吗啡的100~200倍。它是一种典型的吗啡样药物,能产生一切麻醉性镇痛药的典型作用,如镇痛、呼吸抑制、安静、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吗啡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PCIA时呼吸抑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阿片类镇痛药吗啡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自控止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最危险的副作用是呼吸抑制。如何既能充分发挥吗啡、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又能有效控制呼吸抑制,本文通过观察吗啡、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不同疗效阶段时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寻找有效防止呼吸抑制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地塞米松预防吗啡术后镇痛部分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吗啡被公认为镇痛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临床广泛应用。但硬膜外吗啡镇痛所带来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等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吗啡镇痛效果,减轻其不良反应,我院自2003年以来,在吗啡术后镇痛的同时加用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注射阿片类药物为改善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镇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产妇中,硬膜外和椎管内使用阿片类药物很少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尽管少见,发生呼吸抑制的危险性仍很严重,因为患者可能因此而死亡或出现永久性脑损伤。本文讨论了椎管内使用吗啡、缓释硬膜外吗啡和亲脂性阿片类药物用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镇痛出现呼吸抑制的机制、发生率以及如何预防、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不含局麻药单用吗啡行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吗啡配伍局麻药行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一般认为,配伍局麻药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从而降低吗啡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3年来我们在术后硬膜外镇痛病人中,观察和探讨较低剂量的吗啡不含局麻醉药是否也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针对性地应用一些药物如恩丹西酮、苯海拉明、胃复安、地塞米松等,试图降低吗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Ravat等报道硬膜外注氯胺酮与注吗啡对比,未能证实前者有镇痛作用。作者曾探讨麻醉药的脊髓镇痛机制有二:(1)药物对脊髓背角神经传导的直接作用和(2)通过脊髓以上的疼痛抑制系统的间接作用。阿片类药的镇痛效应就是通过这两项机制。作者用去脑动物(猫)作实验,研究氯胺酮、巴比妥酸盐、氧化亚氮、氟烷和安氟醚镇痛作用的神经机制。给去脑动物动脉注缓激肽,观察脊髓神经反应的抑制,来判定镇痛,并对比记录部位  相似文献   

7.
吗啡镇痛耐受是指重复使用吗啡引起抗伤害性效应的时间依赖性抑制。最近,许多报告显示重复使用吗啡后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明显增加,其特征是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OX-42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形态学发生变化。此文综述了吗啡镇痛耐受过程中脊髓胶质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效应强,起效迅速、剂量易控制,持续输注无蓄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停药后其镇痛作用迅速消失,可诱发术后急性痛觉过敏[1,2],需要其他药物来抑制痛觉过敏。氢吗啡酮是吗啡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于μ受体,镇痛效力为吗啡的8~10倍,且不良反应少,能够提供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3,4]。本研究拟对国产氢吗啡酮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麻醉恢复期痛觉过敏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鼠鞘内硫酸镁是否具有抗伤害效应和对脊髓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五组 (对照组 ;硫酸镁 1 0 0 μg、30 0 μg、6 0 0 μg三组 ;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组 ) ,每组 6只。以福尔马林致痛模型检测各组药物的抗伤害效应 ,并于致痛 90min后取出腰段脊髓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FLIN阳性神经元。结果 硫酸镁 1 0 0 μg组无明显镇痛效果 ,而 30 0 μg组和 6 0 0 μg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P <0 0 5 ) ,但镇痛作用只见于II相痛时期 ,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组也产生类似的镇痛作用。FLIN检测显示硫酸镁 30 0 μg和域下剂量硫酸镁 吗啡复合均可抑制脊髓各区Fos的表达 ,尤以I区抑制最明显 (P <0 0 5 )。结论 鞘内硫酸镁随剂量增加能明显抑制福尔马林鼠的疼痛反应和脊髓内的c fos基因的表达 ,但并非完全剂量依赖性 ;硫酸镁可增强鞘内吗啡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氢化考的松用于脊柱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吗啡镇痛虽然效果最好,但存在严重的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甚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本文对吗啡和氢化考的松两种药物的镇痛效能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发现硬膜外应用氢化考的松亦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无上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丁丙诺啡的药理与术后镇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丙诺啡是阿片受体激动一拮抗剂,与吗啡相比它镇痛强度大,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轻,药物依赖性小等特 点,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丁丙诺啡的药效学特征、不良反应及其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丁丙诺啡的药理与术后镇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丁丙诺啡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与吗啡相比它镇痛强度大,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轻,药物依赖性小等特点,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丁丙诺啡的药效学特征、不良反应及其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负荷剂量在机械泵硬膜外镇痛中的使用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效果基本满意,而对术后镇痛的并发症的控制有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吗啡硬膜外注射所带来的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发生率较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研究通过不同药物、剂量作为负荷剂量在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以期获得对镇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吗啡常用于中度及重度疼痛的治疗,疼痛患者中很多与神经病变有关。阿片类药物镇痛的主要机理是脊髓背角的传入纤维释放的兴奋性递质的突触前抑制。外周神经损伤后,部分伤害性感觉初级传入纤维发生变性,导致其中枢突触前膜上的阿片受体消失,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应随之减弱。阿片类药物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副作用,因此,阿片类药物常常与其它类镇痛药联合应用,以发挥其最大的镇痛效应,以降低副作用。鞘内注射乳铁蛋白混合吗啡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外周炎症性痛大鼠产生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由于膀胱逼尿肌痉挛导致患者疼痛。临床上鞘内使用阿片类药物虽然能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作用,但由于鞘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较大,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瘙痒、恶心和呼吸抑制等。本研究探讨采用小剂量吗啡鞘内使用能否提供充分有效的术后镇痛,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负荷量吗啡加芬太尼静脉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薛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2):676-677
目前多数学者仍认为吗啡是最好的术后镇痛药[1] 。硬膜外吗啡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EA)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胃肠功能减弱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而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因其作用时间短而使镇痛不全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采用PCEA进行临床比较 ,评价硬膜外负荷量吗啡加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5例择期胸部、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 :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组 (Me组 ,n =11例 ) ;硬膜外吗啡负荷量加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MF组 ,n =12例 ) ;…  相似文献   

17.
在晚期癌痛治疗中,吗啡是最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长时间使用易于产生耐受性.比较而言,镇痛与欣快感耐药性常产生较快,而镇静和呼吸抑制的耐受性产生稍慢[1],晚期癌痛患者大多年老体弱,易导致呼吸衰竭.韩氏(HANS)仪是通过特定频谱的电脉冲刺激,促使神经系统中阿片类的3种化学物质(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以及其他神经递质释放[2、3],发挥镇痛和治疗作用.本文将HANS仪应用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晚期胃癌病人,观察其对脑脊液脑啡肽与血浆皮质醇的影响,并了解HANS仪能否提高吗啡镇痛作用和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片类药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治疗。本文就临床所用阿片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受体机制进行讨论 ,最后对阿片类药的成瘾性研究以及实验性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开发加以介绍。一、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和位点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机制涉及脊髓和脊髓以上多个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吗啡和其它作用于 μ受体的阿片激动剂选择性的抑制多种伤害性反射 ,当鞘内给药或局部脊髓背角滴注时 ,镇痛效果显著 ,其它感觉传导通常不受影响。其机制至少包括三个以上 :①抑制位于传入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所介导的神经递质释放 ,如P物质 ;②吗啡也拮抗外源性P物质 ,通过…  相似文献   

19.
盐酸丁丙诺啡是半合成的奥列巴文类衍生物,具有阿片类受体激动和拮抗活性,与吗啡相比,其镇痛强度大,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轻,药物依赖性小。本文在硬膜外腔联合应用丁丙诺啡和耐乐品施行病人自控镇痛,观察其效果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的给药方法和蛛网膜下腔注药的进展,成为疼痛治疗进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吗啡的突出作用是镇痛,其作用于脊髓、延髓、中脑和丘脑等痛觉传导区的阿片受体而提高痛阈,疼痛出现前应用的效果较疼痛出现后应用更佳。由于吗啡的镇痛强度取决于脑脊液内药物浓度而非血浆浓度,因此微量的吗啡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与脊髓相应受体结合,即可达到强效的镇痛作用,且一次性成瘾率极小。在心脏手术中采用全麻联合区域阻滞的麻醉方法,在理论上的优点是降低应激反应,有利于快速拔管,可以降低对静脉鸦片类药物的用量,可以减少患者在ICU观察的时间和住院天数。本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在椎管内使用吗啡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术后镇痛,使患儿早期拔管,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