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4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封堵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院于2004年9月在大型C臂机和V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监视下,应用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患儿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2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3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6.7‰,我国每年新出生婴儿先心病患儿约占10万-15万,婴幼儿先心病一般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但其需要开刀、开胸,损伤大、痛苦多,风险大。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器械应用于先心病的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目前常用的蘑菇状封堵器,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是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遗传、基因表达、病毒感染、药物、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在出生前即存在结构上的异常即称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或称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有些先天性心血管病适合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但创伤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既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但外科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术后留有疤痕使患者留下终生痕迹[2]。随着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达到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且创伤较小、安全性高[3]。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6月~2005年12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6~39岁;其中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最大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3例,局部麻醉方式进行手术4…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们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2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0例,1.5~66岁。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128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5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34例。2护理2.1术前护理作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以解除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2005年8月,我院应用介入技术成功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21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82例,3~67岁,平均25.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4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4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31例,均经心脏超声确诊。1.2方法经股静脉或股动脉途径插管,PDA患者根据血管畸形类型选择不同部位造影;ASD患者先行右心导管检查,再经胸超声心动图选择Amp latzer封堵器;VSD患者先行左室造影测量缺损口大小和距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瓣的距离[1]。2结果本组均封堵成功,造影显示2例VSD存在2mm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9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行心脏介入治疗,对照组536例行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引起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美国报告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8.1‰.我国为2~5‰.即每出生1000个婴儿,就有2个以上患有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是在X线指导下,通过体外操作各种导管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方法.介入治疗以其具有不开胸、创伤小、相对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本科2008年9月~2010年1月共治疗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曾艳芳 《全科护理》2011,(24):2168-217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介入治疗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结果]22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成功实施封堵,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介入治疗术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提高手术的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血管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先天性畸形的一种,由胎儿早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先心病在临床上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血液分流,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右  相似文献   

12.
邓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41-3142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监测7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每搏输出量(SV)、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在介入封堵术前、术后24 h的变化.结果 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24 h SV和术前相比较都显著下降,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后24 h SV和术前相比较都显著升高.结论 先心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24 h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秀艳 《天津护理》2011,19(2):75-76
总结1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重视患儿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制定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水平及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为6‰~7‰,估计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就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我院收住1例4个月龄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对患儿家属正确的引导,根据疾病的特殊性进行教育,并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特殊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是因母亲怀孕初期2个月~3个月内由于遗传、射线等因素,造成心脏,大血管局部解剖结构形成异常所致,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手术矫正治疗,预后较好。2015年7月24日我科收治1例体重为4.3kg的1岁2个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手术治疗及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1岁2个月,因出生后1个月感冒体检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大,手术后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故术后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是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泰州市人民医院ICU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免费为95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了心脏直视手术,现将呼吸道护理方法及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大,手术后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故术后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是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泰州市人民医院ICU2006年5月~2007年12月免费为95例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了心脏直视手术,现将呼  相似文献   

20.
李玲  林平  高学琴 《护理研究》2011,25(6):515-517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为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儿科生存质量量表系列普适性核心量表第4版-中文版(PedsQLTM4.0)为研究工具,分别于介入治疗前24h、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之间、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之间除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外,其余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在总分及其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早中期生存质量,但生存质量各方面的改善程度不同,生理功能方面的提高更显著。有必要加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前后心理领域的干预,并进一步监测其生存质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