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护中学生身心健康,控制疾病、减少死亡,为中学生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大丰县1990~1995年168例中学生死亡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全县死因调查报告同,基层按月上报死亡医学证明书,意外死亡者进行个案调查,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意外死亡原因均有详细记录。本文死因均按WHOICD-9根本死因进行分类。2调查结果2.1基本情况1990~1995年6年间中学生死亡168例,死亡率为91.06/10万,其中,高中部28例,死亡率为102.68/10万,初中部死亡140例,死亡率为89.05/10万。男生90例,死亡率9…  相似文献   

2.
1.资料来源黄山市1995-1997年卫生统计资料。2.结果2.1黄山市1995--1997年损伤中毒死亡率处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是自杀、机动车祸和意外跌落。1995年自杀为27.39/10万、机动车祸为18.77/IO万、意外跌落为14.46/10万;1996年自杀为27.07/10万、机动车祸为16.04/10万、意外跌落为1152/10万;1997年自杀为3442/10万、机动车祸为21兀/10万、意外跌落为11.47/10万。2,2三年累计平均死亡率:自杀为2962/10万,机动车祸为18.83/IO万,意外跌落为12.48/IO万。其中自杀男为28.08八0万、女为引26八0万;机动车祸男为2548…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萍乡市中小学生意外死亡情况,并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意外死亡制定措施而提供依据,我们对安源区1989-1994年中小学生意外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l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市保险公司安源区办处人险股1989-1994年中小学生投保及意外死亡索赔档案。2结果萍乡市安源区总人口为337500人。中小学生在1989-1994年间共投保390703人次,投保率为100%;其中男生为203827人次,女生186976人次,市区内学生134150人次,市区外学生256553人次;中学生18627人次,小学生204433人次。6年中学生意外死亡134人,年均34.30/10万;19…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青少年意外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琳  田敏 《中国学校卫生》1996,17(6):423-424
洛阳市1990~1994年在10~19岁青少年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占青少年死亡人数的59.86%,居该年龄死因之首。意外死亡率郊县高于城区;男生高于女生。意外死亡死因的顺位是淹死、交通事故、自杀、中毒、其他。针对该年龄组意外死亡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年龄组的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省脑卒中死亡流行水平,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专用死因统计分析管理软件对2002—2011年度四川省死因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度脑卒中占单位病种死亡原因第2位,粗死亡率为113.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51/10万,占总死亡构成的18.45%;男性高于女性,以45岁以上人群为高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历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3.50%。结论四川省脑卒中死亡水平日趋严重,增长迅速,迫切需要采取医防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主要死因、死亡水平,探讨影响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寿光市1997%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3340例,粗死亡率为54.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7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76.90/10万,女性为32.54/10万(P〈0.01),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分别为10.56/10万、46.94/10万、64.50/10万、122.78/10万(P〈0.01)。3340例中,交通事故死亡占60.15%,自杀占16.53%,意外中毒占5.63%;伤害死因前3位,男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分别占64.76%、13.81%、5.68%,女性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跌倒,分别占49.03%、23.08%、8.07%。结论交通事故为寿光市伤害第一位死因;男性发生伤害的几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眉县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及动念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年-2004年眉县疾病监测点死凶进行动念分析。结果1995年-2004年监测点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死亡率515.76/10万,标化死亡率627.78/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10年间死因顺位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意外损伤中毒,传染病波动较大,位于5—7位之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损伤与中毒54岁以下年龄组死亡率均远远高于其它疾病。潜在减寿年数(PYLL)顺位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病。循环系统死因主要为脑血管病(占68.7%);呼吸系统主要为慢支、哮喘、肺气肿(占90.1%);恶性肿瘤主要为肝癌(占25.4%),胃癌(占20.7%),食道癌(占12.9%),肺癌(占12.7%);损伤中毒以自杀(占32.7%)和交通事故(占21.6%)为主。结论1995年-2004年眉县居民死因顺位前四位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意外损伤中毒。传染病波动较大,意外损伤与中毒是“早死”的主要原因,肿瘤次之。因此加强慢性病、损伤中毒、传染病的防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对我校1990~1995年间全部在校生发生的意外伤害作一回顾性调查分析。进一步说明抓好学校卫生保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资料来源:1990~1995年在校1~3年级学生共1876人,其中男生962人,女生914人。年龄在13~16岁。意外伤害共123人,其中软组织挫裂伤92人(占74.8%),骨折29人(占23.6%),死亡2人(占1.6%)。2性别及年龄分布我校中学生意外伤害的总发生率为6.56%(123/1876),男生发生率(9.88%,95/962)高于女生(3.06%,28/914),X2=38.09,P<0001。男女受伤害人数之比为34:发意外伤害的年级发生率1~3年…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2005年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颖乡市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中小学生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1985年)”为评价标准,对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新乡市市区1161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乡市市区中小学生50%以上营养状况良好;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3.10%,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超重率为16.54%,肥胖率为18.26%,超重与肥胖男生所占比例高于女生。结论新乡市中小学生营养正常检出率2005年高于1995年;营养不良的防治工作要以女生为重点;超重肥胖的防治工作应引起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且应以男生和小学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缙云县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缙云县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伤害合计死亡1370例,年均死亡率为75.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0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92.47/10万,女性为57.39/10万(P〈0.01);75~岁死亡率(702.26/10万)最高,15~岁死亡率(14.17/10万)最低,不同年龄伤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的前5位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自杀,前5位死因占伤害总数的86.86%。其中男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自杀占84.78%;女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淹死,占90.45%。伤害死亡AYLL为16.51年,减寿率为12.47‰。结论伤害已经成为缙云县主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卫生部全国人口死因抽样调查的设计,对其中广西10个样本县1990 ̄1992年的人口进行全死因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中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组老年人意外死亡1551例外,死亡率为205.64/10万,在该年龄段人口全死因中排第6位。前3位意外死因分别是自杀(25.08%)、跌落(22.40%)和车祸;三者共占意外死亡的57.9%。在各个意外死亡原因中,男性老年人的意外死亡率均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2004-2005年老年人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东省老年人伤害死亡原因,为制定老年人伤害优先干预措施和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有代表性的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收集2004-2005年监测点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调查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人口数为1756981人,伤害死亡人数为2576例,占总死亡数的2.58%,平均伤害死亡率为146.6/10万。60岁及以上男性伤害死亡率为166.9/10万(1333/798489),女性为129.7/10万(1243/958492),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城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率为96.5/10万(510/528312),农村为168.1/10万(2066/1228669),城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率低于农村(P〈0.01)。死亡率居前5位的死因分别是运输事故死亡796例(45.3/10万)、跌倒死亡747例(42.5/10万)、故意自害死亡545例(31.0/10万)、意外淹溺和沉没死亡183例(10.4/10万)、有毒物质中毒死亡67例(3.8/10万),其构成比分别为30.9%、29.0%、21.2%、7.1%、2.6%;前5位死因死亡例数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总数的90.8%(2338/2576)。结论广东省老年人伤害死亡不容忽视,应优先开展老年人交通伤害和跌倒干预,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3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40-41
目的:了解武昌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2000~2002年间518例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63.67/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死因构成的37.84%、20.27%、19.88%。结论: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次要原因是吸毒和被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五莲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合理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上半年,整群随机抽取五莲县中学和小学各6所,对7896名学生采用1995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2.86%,其中轻度营养不良占86.64%;肥胖率为4.87%,超重率为3.68%。营养不良率,女生为27.83%,男生为18.41%;小学生为19.39%,初中生为22.47%,高中生为27.66%。[结论]五莲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的死亡水平及其死因,以便采取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意外死亡发生率。[方法]对扬州市2006-2009年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扬州市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率为9.38/10万,各年分别为7.99/10万、10.11/10万、9.70/10万、9.71/10万(P〉0.05);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49岁意外死亡率(/10万)分别为3.86、5.58、6.57、7.77、13.38、16.06、6.27/10万。意外死亡的447例中,主要死亡原因为车祸、自杀、溺水、中毒,分别占41.61%、27.96%、8.50%、4.70%。[结论]2006-2009年扬州市育龄妇女意外死亡率2007年最高,40-44岁最高,主要死亡原因是车祸、自杀、溺水、中毒。  相似文献   

17.
意外死亡是我省儿童的主要死因之一,这种非疾病性死亡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安全。为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分析原因,降低儿童意外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特将1993~1995三年死因登记报告点1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与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全省1993~1995三年死因登记报告点。人口资料来自各地公安部门。意外死亡按卫生部统一的《病伤死亡原因类目表》中的"意外伤亡外部原因"归纳整理与统计分析。二、结果与分析1.意外死亡情况(表1):1993~1995三年全省15岁以下儿童年均意外死亡率为31.41/10万,占15岁下儿童…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1990~1993年居民意外死亡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合肥市区1990~1993年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年意外死亡粗死亡率为35.22/10万(标化率28.10/10万),死亡性比值男∶女=1.56∶1;意外死亡居全死因第5位,主要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婴儿组以窒息为主,儿童少年组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青中年组以交通事故和自杀为主;男性以交通事故为主,女性自杀多于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减寿率居主要死因第2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7--2012年台山市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2年台山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台山市2007-2012年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共报告268例,平均死亡率为4.54/10万。伤害死亡死因顺位前6位依次为淹死88例(占32.8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75例(占27.99%)、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36例(占13.43%)、其他意外和有害效应19例(占7.09%)、自杀16例(占5.97%)和意外中毒13例(占4.85%),合计247例(占92.16%)。男性伤害死亡219例(平均死亡率为7.27/10万),女性伤害死亡49例(平均死亡率为1.6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1-、5-和10-岁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均为淹死,分别占各年龄组的59.52%(25/42)、77.27%(17/22)和58.97%(23/39),15-岁年龄组和20~24岁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均为交通事故(包括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分别占各年龄组的47.83%(33/69)和60.42%(58/96)。伤害总死因按月份分布的死亡曲线呈“A”字形,即6、7月报告死亡数最多(64例,占23.88%),1、12月报告较少(26例,占9.70%)。结论伤害死亡是台山市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其中以淹死发生率最高,应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增强儿童青少年及其他人群的安全意识,减少伤害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广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等比例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2000年广东省人口普查4层比例基本-致的原则共抽取全省12个县(区、市)作为监测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5年广东省12个县(区、市)的0~14岁儿童死亡个案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死因填写链结合伤害定义来判定伤害死亡,采用ICD-10死因编码对儿童伤害死亡病例进行编码(ICD-10的编码为V00~Y98),并对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儿童伤害死亡640例,死亡率为17.52/10万,标化死亡率17.60/10万,占儿童总死亡例数的27.49%(640/2328)。男童死亡率(20.39/10万)高于女童(14.28/10万)(P〈0.01);农村死亡率(19.33/10万)高于城市(12.15/10万)(P〈0.01);无意伤害死亡率为16.18/10万,标化死亡率16.22/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1~14岁年龄组儿童死亡病例中前3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运输事故、意外窒息,死亡率分别为9.58/10万、3.64/10万、0.77/10万,占死因构成比分别为54.69%(350/640)、20.78%(133/640)、4.38%(28/640)。〈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占36.00%,18/50),1~14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均是淹溺和运输事故,分别占57.97%(342/590)和21.36%(126/590)。儿童伤害标化潜在寿命损失率为69.6‰。结论淹溺和运输事故死亡是广东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