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1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2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有胃切除术史86例,胆结石、胆囊炎者63例,糖尿病史者24例,消化性溃疡8例,肝炎、肝硬化7例,消化道肿瘤7例,胰腺炎3例,不明原因者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不高(26.9%)。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切除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相关。就胃炎而言,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2个独立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8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33例,占37.1%,214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67例,占31.3%,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至今尚不清楚,致病因素有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检测结果要受到胃酸、胆汁反流频率和时间的不同及胆汁成分、浓度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0位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分别检测胆汁反流、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在胆汁反流阳性61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例。Hp感染阳性患者8例,在胆汁反流阴性239例惠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3例。Hp感染阳性患者83例。胆汁反流阳性患者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胆汁反流阴性惠者。结论胆汁反流可能抑制了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炎及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我院1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其中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者14例,均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者21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者6例;糖尿病史者7例,4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8例,4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克罗恩病4例,2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25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11例;肠易激惹综合征6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3例;胰腺炎3例,十二指肠壅滞症2例,2例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不明原因者23例,2例伴反流性食管炎。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上消化道手术、胆囊疾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炎、十二指肠壅滞症及结肠疾病相关。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前提和基础,胆汁反流性食管炎除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密切相关外,食管~胃抗反流机制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为26例患者,均为单纯性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研究组为26例,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记录。结果通过检查得知,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为8例,其Hp阳性率(感染率)为30.76%,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感染为14例,其Hp阳性率(感染率)为53.84%,研究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其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其病情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205例及慢性(萎缩、非萎缩性)胃炎374例患者的Hp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0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78例(38.0%),374例慢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275例(73.5%),两组间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并非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但其致病作用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分析26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257例患者病变部位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监测.结果:胃切除术后所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年龄最大,临床症状明显,胃镜检查示残胃黏膜胆染显著,偏金黄色,炎症反应明显;胆道疾病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年龄较年轻,无典型临床症状,胃镜示黏膜胆染面积广泛,偏黄绿色;胃动力障碍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年龄最小,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饱胀,胃镜示胆染面积较集中,偏草黄色;所有病例中合并Hp感染阳性病例较阴性病例临床症状显著,胃镜下表现胃黏膜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不同病因所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尽相同,可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笔者总结了近一年来我院内镜室关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208例资料,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感染率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剂,胆汁反流通过内镜诊断。结果 活动期,胆汁反流阴性者邯感染率为75.2%,阳性者Hp感染率为72.7%。非活动期,胆汁反流阴性其邯感染率为53.7%,阳性者Hp感染率为25.0%。结论 DU患者活动期,有否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区别;非活动期,伴有胆汁反流者,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者。  相似文献   

9.
30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学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05-206
目的 初步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方法 通过对广南县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00例进行性别、年龄、病因等分类,了解病因分类特点.结果 HP感染、胆囊疾病、胃切除术后、糖尿病等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郭开生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207-207,209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对21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有84例(38.7%)有吸烟史;其幽门螺杆菌阳性率30.9%,而非胆汁反流性胃炎者阳性率51.9%,两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易并发其他消化性疾病.结论 尽早确诊病因和伴随因素,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吕淼 《中外医疗》2009,28(18):35-3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2型糖尿病伴消化道症状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本文着重探讨到糖尿病伴消化道症状患者Hp易感性SNP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环氧化酶-2(COX-2)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表达的关系.方法:本课题病例选用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型患者120例,设计A组(Hp阳性)60例、B组(Hp阴性)60例.结果:Hp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型中阳性率较高,且Hp阳性者COX-2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湿热证Hp感染率高,COX-2在Hp感染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P<0.05),Hp感染可使胆汁反流性胃炎组织中COX-2表达增强,COX-2表达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切除术后残胃炎的发生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观察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两者并存与残胃炎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200例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了关于胃肠道症状的问卷调查。对55例患者用Bilitec2000进行24h残胃胆红素监测。用上消化道镜检评价残胃中反流性胃炎。应用更新的Sydney标准,以显微镜观察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活动性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个体之间无差异。行间位空肠、保留幽门和Roux-Y吻合的胃切除术的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低于行毕-II式胃切除…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对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方法 选择2007~2008两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镜检出的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室2007年5月—2008年5月5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并与同期慢性胃炎进行比较。结果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军人患者内镜检查共723例,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检出率达到7.33%,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可见胆汁淤块,黏膜充血,变脆或糜烂、出血、斑点。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下层水肿.黏膜层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快速尿素酶试验单纯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与同期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2%,58.6%。经4周规律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同慢性胃炎),内镜特征具诊断意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较慢性胃炎低,认为胆汁反流是本病独特的致病因素。军人因职业特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 方法 随机选择经胃镜检查临床上确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594例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体检自然人群,根据病史、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及体检报告未见任何异常则确认为健康体检者共590例并作为对照对象,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结果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总检出率为70.71%(420/594例),其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77.77%、84.37%、76.04%和28.70%,以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最高(84.37%),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最低(28.70%)。不同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组间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总检出率为54.92%(324/590例),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的健康体检者也有较高比例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经胃镜、Hp检测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且Hp阳性的患者60例,其中不明原因者30例(A组),合并胆囊疾病者30例(B组).采用洛赛克、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A、B组Hp根除情况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Hp根除28例,根除率93.3%;B组根除29例,根除率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个月后,A组根除Hp的28例中仅有5例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占17.8%;B组根除Hp的29例中仍有13例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占44.8%,病理切片证实胃黏膜炎症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和Hp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因此,对不明原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宜首先根除Hp;合并胆囊疾病的,也宜先根除Hp,并应积极治疗胆囊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胃幽门功能失常,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现代研究指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治疗。目前西医主要予促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等。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丰富,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残胃除外)进行临床观察,随机按年龄组筛选425例单纯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其中观察组664例及所有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结果1328例中,男性797例,女性531例,男/女≈1.5/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651例(49%);合并胃溃疡86例(6.5%);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12例(31%);合并复合性溃疡122例(9.2%);合并其他57例(4.3%)。观察组中Hp(+)298例(22.44%),对照组中Hp(+)147例(33.65%),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中胆囊疾患的检出率为221例(33.3%),高于对照组的72例(16.9%)。结论不论男女,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多合并有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合并胆囊疾患者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