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溶解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水解,释放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xIII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即可释放X`、Y`、D`、E`碎片,这些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生理状态下,机体内保持着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以保证纤维蛋白及时形成和及时清除,若这一平衡遭到破坏,血管内凝血增强,纤维蛋白聚集,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增加,D-二聚体含量增加,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特异性反应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病人敏感改变可作为疾病处理和诊断的有力工具,我们对80例继发性纤溶的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3P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患者分成疑似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分析D-二聚体含量在两组中的差异情况。由工作人员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1.8 ml,然后注入到0.2 ml 109 mmol/L的橼酸钠抗凝剂的试管中,将其混合均匀,经过处理获得乏血小板血浆,以备使用。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徳灵试剂盒,整个过程将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临界值为500 ng/L。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是体内血栓状态及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患病者和健康人群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即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检测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风恢复期病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深静脉血栓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以及经济性.[方法]用D-二聚体浊度法分析109例因近期局部出血或缺血导致的中风后恢复期患者血浆样本.病人在24h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5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以500μg/L作为D-二聚体的cut-off值分类患者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100%,特异性89%,阳性预报值31%,阴性预报值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在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非常好的有效性以及可接受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否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肿瘤科住院的5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VTE分为有VTE组与无VTE组,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结果:有VTE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无VT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诊断VTE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最佳诊断界值为2.955 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癌合并血栓性疾病中具有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作群 《医学文选》2006,25(3):516-518
D-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充分证实了D-二聚体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临床诊断各种疾病中,对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冠状动脉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产科疾病等等。本文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D-D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价值。最近,D-D检测的应用已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以及抗凝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7.
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出血的关系。采用CA-6000血凝仪对198例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人员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显示脑出血、尿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产后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从而显示出血患者体内存在纤溶活性的活化、还可能存在着凝血因子的活化,血中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它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症肝炎等疾病中都有升高,所以,D-二聚体测定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各种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的疾病(如肿瘤,妊娠综合征),以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200例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分析其对临床血栓性疾病阴性预测值评价的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聚体(D—Dimer,D—Di)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年来,D-二体聚作为一种理想的纤维蛋白标记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芋换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1]。血浆D-二聚体检测主要用于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鉴别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监测。血浆D-二聚体正常值参考区间为0.02~0.40mg/L,>0.50mg/L有临床意义[2]。近年来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产妇体检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各实验室尚未建立产妇正常值的参考区间,因而无法用于产妇的诊断和治疗。笔者根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2-2008文件[3]及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2文件[4],拟探讨并建立健康临产妇血浆D-二聚体正常值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1.
王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6):573-573
我们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正常人空腹血浆中的D-二聚体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静脉系统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1]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由于病变发生部位、病因各异,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且多变.临床上常易误诊.发病形式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慢性起病.这些特点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联合应用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1年住院患者60例,基础疾病为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均为发病初期;另选择同时期门诊患者30例,基础疾病为非血栓性疾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和FDPs浓度,观察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结果]D-二聚体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3.3%、86.7%和3.3%;FDPs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40.0%;D-二聚体和FDP s联合检测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和3.3%。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与D-二聚体、FDPs单独检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较二者单独检测意义更大,能够明显的避免漏检及假阳性结果的产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为临床提供阳性数据及排除阴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对血栓与止血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血栓及出血性疾病中是最常用的指标,起到了筛查与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项目,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有价值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本文通过对D-二聚体的测定探讨其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栓患者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早期脑血栓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60例脑血栓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分别检测两组标本在不同时间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D-D含量;然后比较两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24h内,早期脑血栓组的PV、Fbg结果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D-D检测结果的差异不大;至第5d,脑血栓组Fbg水平与24h内的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而血浆黏度仍然持续上升,D-D水平也开始上升;第8d后,PV、Fbg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监测早期脑血栓患者的PV、Fbg和D-D水平,对指导临床医生早期进行抗血栓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严敏  陆晔  潘湘涛 《中外医疗》2009,28(16):12-13
目的研究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54例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与30例对照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血浆D-D水平:5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288.04±452.43)μg/L,脑梗死397例为(281.66±310.93)μg/L,30例对照组为(118.10±65.15)μg/L;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而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则无相撞差异(P〉0.05)。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水平在性别和年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浆D-D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相关关系。结论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血浆D-D水平明显增高,但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血浆D-D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Jin Y  Xing H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22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董青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16-9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二聚体含量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患者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1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25例脑梗死,1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在排除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怀平  李庆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779-278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排除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ELISA法对可疑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进行检测,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共有102例患者参加检测,42例患者(41.1%)的DD检测值<500μg/L,60例患者血浆中的DD检测值>500μg/L,其中有11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证实为肺栓塞。ELISADD法的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期值为100%。结论DD检测方法简便易行,设备要求不高,可作为排除肺栓塞的首选试验,易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