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皮滩水电站库区沿岸几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查明构皮滩水电站(以下简称电站)库区沿岸主要宿主动物,了解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和莱姆病的疫源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库区遵义市辖区内的3个县7个镇9个点,采集啮齿动物的肝、肺、肾、膀胱和滤纸血标本,分别检测鼠疫F1抗原、出血热HV抗原和抗体、培养分离钩端螺旋体和莱姆螺旋体。结果:捕获啮齿动物9种294只,黑线姬鼠为耕作区优势鼠种,褐家鼠为住宅区优势鼠种,检测出血热抗原阳性2份,分离出钩端螺旋体1株(未定型)。未检出鼠疫菌和莱姆螺旋体感染。结论:电站库区沿岸存在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开展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和灭杀家、野栖鼠类是控制鼠传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漳平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分类,计算鼠密度、鼠种构成、染蚤率、蚤指数。鼠血清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鼠肝脾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730只,隶属2目2科3属8种,啮齿目动物511只,食虫目动物219只。家栖鼠密度为3.51%,黄胸鼠密度为0.56%,野栖鼠密度为2.30%。730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273只,捡获蚤1 002匹,染蚤率为37.40%,总蚤指数为1.42。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蚤指数为1.37,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40.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未查出鼠疫F1抗体及F1抗原。结论漳平市的主要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但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北海市市区2005—2008年鼠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广西医学》2009,31(9):1352-1353
目的了解北海市市区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夹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鼠7种计2139只,总鼠密度为17.56%;鼠类构成:褐家鼠占46.19%,黄胸鼠占19.12%,板齿鼠16.60%,臭鼬精占12.62%,黄毛鼠、社鼠、小家鼠等其他鼠分别占3.13%、1.54%、0.79%,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黄胸鼠次之。在2139只鼠类中检到带蚤鼠数74只,鼠体染蚤率3.46%,检获蚤189只,总蚤指数为0.09;鼠体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96只、缓慢细蚤82只、人蚤11只、黄胸鼠蚤指数为0.06;鼠疫F1抗体检测和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褐家鼠是北海市市区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797只,分属2目2科4属6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707只,食虫目动物90只,总鼠密度为10.80%,鼠密度为10.26%;在171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有蚤鼠只61只,捡获蚤265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鼠染蚤率为35.67%,总蚤指数为1.55;黄胸鼠蚤指数为2.56;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5-2009年鼠疫疫源地区鼠疫监测结果,评估鼠疫疫源状态和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个疫源县(市、区)的鼠疫监测资料,运用EXCEL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住宅室内鼠类动物平均捕获率为2.66%,耕作区平均捕获率为1.19%,黄胸鼠(45.40%)和卡氏小鼠(32.17%)分别为居民住宅区、耕作区优势种群。鼠类动物染蚤率为21.30%,蚤指数为1.3 808,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1 365。检测各类标本14 382份,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1抗原,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4份。结论鼠疫疫源状态逐渐趋于静息,局部微小疫源地的鼠疫菌仍有活动,黄胸鼠的种群数量已逐步增加、和优势种群的地位重新确立,应进一步加强动物鼠疫监测,防止人间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并计算鼠密度、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601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451只,食虫目动物150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2.09%,鼠密度(捕获率)为11.50%;在242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9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猫栉首蚤、缓慢细蚤、适存病蚤;鼠染蚤率为19.01%,总蚤指数为0.38;黄胸鼠蚤指数为0.63;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890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633只,食虫目动物157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97%,鼠密度(捕获率)为10.35%;在210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55只,捡获蚤126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适存病蚤;鼠染蚤率为26.19%,总蚤指数为0.60;黄胸鼠蚤指数为0.63;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我市境内南盘江沿岸鼠形动物及蚤类种群分布情况,为有关决策部门应对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夜笼密法捕鼠,采集活鼠鼠体蚤后进行鼠类和蚤类鉴定,并采集鼠血清进行F1抗体检测。结果20个调查点共捕获鼠形动物121只,经鉴定为2目2科3属4种,捕获率为9.20%,其中褐家鼠占83.46%;黄胸鼠占9.92%,其它占6.61%;检获寄生蚤265匹,染蚤率为56.64%,鼠体染蚤指数为2.43。经检测120份鼠血清均为鼠疫F1抗体阴性。结论我市境内南盘江沿岸缺少足够与鼠疫密切相关的中间宿主,但仍应密切关注这一区域鼠蚤类动物种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并对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鼠疫RPHA和IHA法等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134只,鼠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分别占51.15%和26.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3,P=0.019);总鼠密度5.71%,其中山区和沿海地区鼠密度分别为(4.84%±1.51%)、(6.58%±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7,P=0.297);鼠体总蚤指数和染蚤率分别为1.16和31.52%;印鼠客蚤指数为1.06,游离蚤指数为0.008,这些指标在山区和沿海地区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鼠疫实验室检测用4种方法均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褐家鼠仍是泉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1 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 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 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捕鼠,并对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2259只,分属2目2科3属7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014只,食虫目动物245只,总鼠密度为12.09%,鼠密度为10.78%。在559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有蚤鼠只73只,捡获蚤297匹,鼠体表蚤经鉴定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13.05%,总蚤指数为0.53,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清新县和佛冈县两个监测点的鼠疫媒介宿主动物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为制定我市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开展鼠疫疫情监测,设立人间和媒介宿主动物间监测点,采集健康人血,捕捉活鼠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对鼠密度和传播媒介鼠体蚤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监测期间全市无鼠疫疫情和自毙鼠疫情报告;采集376份健康人血清进行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F1抗体)全部阴性;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活体和死体)703只,其中褐家鼠70.84%,黄毛鼠8.96%,黄胸鼠7.25%,板齿鼠4.98%,小家鼠3.70%,臭鼩鼱2.42%,施氏屋顶鼠1.71%,青毛鼠0.14%;家栖鼠占84.21%,野栖鼠占15.79%;雌雄鼠性别比例为1.38∶1;总鼠密度为10.32%,家栖鼠密度为8.85%,黄胸鼠密度为1.04%,野栖鼠密度为11.74%;家栖鼠鼠体蚤指数0.21,野栖鼠鼠体蚤指数0.16。鼠体蚤总指数0.2,印鼠客蚤指数0.15,游离蚤总指数为0;采集活鼠血清549份进行鼠疫IHA-F1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对病变鼠脏器309份压印培养鼠疫杆菌全部阴性。结论清远市两个鼠疫监测点的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暂未发现鼠类和人群的鼠疫感染情况,存在鼠疫疫源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条件,应加强鼠疫指示动物和传播媒介的监测,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01年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媒介蚤的特征,探讨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鼠疫流行期间对一二三类疫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体蚤调查;采用粘蚤纸法进行地面游离蚤调查,对捕获的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黄胸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5.75%,一、三类区明显高于二类区;二类区的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14,明显低于一、三类区的0.98和0.93;一类区的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6,明显高于二、三类区的0.0054和0。结论:家鼠鼠疫疫区黄胸鼠和印鼠客蚤占总数的70%以上,室内黄胸鼠密度大于5%及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三项指标同时成立是鼠疫流行前期的预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楚雄市2013年鼠疫监测资料,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监测方法按《云南省鼠疫防治方案》进行,对楚雄市2013年鼠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市全年共布鼠笼11 954笼夜,宿主动物监测有1目1科2属,总捕鼠数357只,年平均捕获率为2.99%,黄胸鼠密度为0.33%,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次之;蚤类有4种,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体检蚤,鼠体染蚤率为9.24%,总蚤指数为0.45,印鼠客蚤指数为0.16;黄胸鼠染蚤率为7.50%,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0.05;病原学和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材料。结论楚雄市鼠疫处于"静息期",无鼠疫发生迹象。  相似文献   

16.
2003~2009年昆明市鼠疫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昆明市2003~2009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市内可能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昆明市2003~2009年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7个监测年度内,室内总鼠密度1.54%,黄胸鼠密度0.22%,室外总鼠密度1.51%,黄胸鼠密度0.24%;褐家鼠是本地鼠类的优势种,占72.71%,黄胸鼠占14.82%次之;缓慢细蚤是本地区鼠体主要寄生蚤,占检获鼠体蚤的51.67%,其次为印鼠客蚤占34.49%;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0.49;病原学和血清学均未发现阳性样材。结论昆明市2003~2009年监测未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线索,但在局部地区的宿主和媒介监测中存在不容乐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