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俊 《安徽医药》2016,20(12):2316-2319
目的 分析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术中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 选取6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收集完整临床治疗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发生术后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只有2例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03%),其他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6例(24.24%)、暂时性的声音嘶哑4例(6.06%)。手术前血钙值与手术后1 d、手术后7 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4 d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甲状旁腺激素(PTH)值与手术后1、7、14 d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PTH值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呈反比,甲状旁腺的保留个数越多,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15.53,P=0.000 52、0.003 72,P<0.008 3)。保留1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14.60,P=0.001 26、0.000 13,P<0.008 3);保留2个和保留4个甲状旁腺的甲状旁腺素降低率、低钙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15.80,P=0.001 19、0.000 0,P<0.008 3)。结论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全切术联合中央区颈清扫术效果较好,虽然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恢复都较快,且在手术中也注意了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5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9例)单独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89例)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淋巴结复发转移率6.23%,对照组淋巴结复发转移率20.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4,P<0.01);观察组术后低钙血症和声带麻痹发生率为和16.61%和14.53%,对照组分别为11.07%和11.42%,均在2个月内恢复(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降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海竹  贺建业 《中国医药》2013,8(8):1107-1108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甲状肿瘤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双侧组,7例)和单侧CLND(单侧组,13例)和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对比观察,探讨两种术式致甲旁低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正常出院.双侧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6例,单侧组发生3例(P=0.017);双侧组出现肢体感觉异常3例,单侧组无病例出现症状(P =0.031).术后双侧组甲状旁腺激素下降较单侧组明显(P=0.00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机会较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明显增加,发生肢体感觉异常的机会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清扫术的适应证。方法收集我院1982~2002年间首次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卡方检验显示肿瘤无包膜、侵出腺外、双侧癌、T3~4及男性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无包膜、双侧癌及男性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因素(肿瘤无包膜、双侧癌及男性)的颈淋巴结阴性(cN0)患者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rloma,PTC)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43例cN0PT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8例行联合根治术。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占39%(17/43),随访5~10年中,有2例(2/25)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治性原发病灶切除的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是治疗cN0PTC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16-218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依据进行分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不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是否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理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侵犯包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实施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病灶转移率和疾病复发率,且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状腺癌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分化程度高,肿瘤生长速度慢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目前对于PTC患者的手术方式并不完全统一,尤其对于PTC患者是否需常规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仍存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常规行CLND会增加喉返神经、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方式进行治疗外,还要采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与对照组的1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的复发转移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严重程度的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第1天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组(PTH<12 pg/mL,118例)和甲状旁腺功能正常组(PTH≥12 pg/mL,76...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38例发生于单侧腺叶、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常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目前临床上治疗转移的颈淋巴结以外科的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对其转移淋巴结的清扫方式已经形成了临床较为成熟的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改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本院2005年8月收住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并双侧颈部广泛转移,Ⅰ期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手术治疗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将38例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患者,中位随诊时间30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0例,术后随访淋巴结转移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建议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359例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取得了一些经验。本组病例共行各类颈淋巴结清扫术289例。行单纯肿瘤切除的32例中有17例术后病理证实有癌残留(53.12%)。359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1%。依据术后肿瘤包膜情况,分为:①包膜未受侵的包膜内型。②包膜已受侵的包膜内型。③腺内型。④腺外型。四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5%、55.77%、63.80%、76.79%。我们认为:①原发灶应行腺叶并峡部切除,不宜行单纯肿瘤切除。②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应行联合根治术,并尽可能采用功能性颈清扫术。③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时,除包膜未受侵犯的包膜内型外,均应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高洁 《首都医药》2021,(6):38-3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联合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我院甲状腺癌患者,双侧清扫组38例行甲状腺全切联合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侧清扫组38例行甲状腺全切联合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甲状旁腺损伤情况、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6.
田浩  胡娅 《安徽医药》2014,(7):1308-1310
目的探讨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30例,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通过χ2单因素分析得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侵及被膜及被膜外、双侧癌、伴结甲、伴腺瘤。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值从大到小为侵及被膜及被膜外(OR=3.194),肿瘤大小(cm)(OR=2.501),年龄(OR=2.327),性别(OR=1.938)。通过χ2单因素分析得到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性别、侵及被膜及被膜外。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4.948)。结论高龄、男性、侵袭性、肿瘤直径大小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选择颈清扫范围的时候,注意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的患者应当注意同时行患侧Ⅱ~Ⅴ区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岁,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 mm,25例(62.5%)为双侧微小癌,11例(27.5%)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21例(52.5%)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7.5%)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较高,因其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镜手术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可以帮助患者避免可见的疤痕.经胸乳入路是许多外科医生对甲状腺癌进行内镜手术时的首选,在经胸乳入路的内镜手术过程中,由于胸骨和锁骨的阻挡存在着解剖盲区,不能将Ⅳ区和Ⅵ区的淋巴结完全切除,这可能会导致术后复发;同样由于下颌骨的原因,也不能将Ⅱ区和上Ⅲ区的淋巴结有效切除[1...  相似文献   

20.
段飞  查官金  邹辉文 《江西医药》2022,57(3):273-275
目的 探讨膜解剖技术在双侧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患者中抽出80例,40例患者仅予以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在手术基础上联合膜解剖技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作用。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30.00%(P<0.05);观察组术后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膜解剖技术在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应用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水平,还有利于保护其甲状旁腺功能,防止其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