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方法:对232例2~6岁痉挛型CP患儿和32例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测量,比较各功能区的评分百分比及总分。结果:痉挛型CP与不随意型CP患儿在A区、B区、C区百分比和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区和E区得分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的发育落后程度有所不同,总体观察来看痉挛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比不随意运动型CP患儿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给予中药药浴治疗配合运动疗法,B组20例给予普通运动疗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均升高(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中药药浴康复治疗对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粗大动力功能的康复疗效具有影响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家长不接受培训,观察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家长接受培训.通过间接干预家长的方法,以期改变患儿ICF框架内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脑瘫患儿家长自评量表(CP-GMFQ)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GMFM和CP-GMFQ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培训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头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并结合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评估(GMFM)的测定来探讨其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5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儿童1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GMFM评价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对受试儿童进行DTI检查,测量各组患儿主要白质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 FA)。结果各个部位的FA值与GMFM-88值存在正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内囊后肢相关性明显(r=0.455)。结论粗大运动功能障碍与脑内广泛白质纤维束损伤有关,以内囊后肢部位最明显。 FA值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运动功能的发育情况,DTI在评价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对痉孪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痉孪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n=3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SET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悬吊运动疗法(SET)能更有效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引导式教育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结果:引导式教育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结论:引导式教育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病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收治的给予常规训练干预(以理疗或体疗联合按摩等方法为主)的痉挛型脑瘫病儿 5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给予核心稳定训练的痉挛型脑瘫病儿 58例作为观察组[具体操作有徒手训练和借助辅助器械训练(平衡板、滚筒或弹跳床及 Bobath球训练)等]。对比两组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参数。结果观察组干预 3个月后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精细动作发育商评分分别为( 5.60±1.65)分、(6.74±1.22)分、(77.70±6.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4.67±1.43)分、(6.06±1.32)分、(73.42±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 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72.43±13.04)分高于对照组的( 60.35±14.36)分( P<0.05);观察组干预 3个月后步速、步长及步宽分别为( 0.61±0.11)m/s、(19.96±6.08)cm、(16.88±1.40)cm,均高于对照组的( 0.55±0.07)m/s、(16.47±5.23)cm、(14.54±1.32)cm(均 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瘫病儿中,可显著提高病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并有效改善其步行参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悬吊运动(SET)治疗,治疗均为1次/d,30 min/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儿 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较常规的康复训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刘宏洋  于雪峰 《江西医药》2011,46(8):729-730
目的探讨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头穴运动区方法,治疗前后运用GMFM-88项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88项量表评定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智力与粗大运动发育的关系。方法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56例脑瘫患儿,经过智商评估,将评分为50~60分者划分为A组(30例),将评分为90~100分划分为B组(26例)。两组患儿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半年后经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d、e区的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B组的提高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与其智力有关,在接受同等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智力较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7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5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43±1.02)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51±1.06)岁。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振动疗法,35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给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SE、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13.15±4.12)μg/L比(19.41±5.87)μg/L,(12.36±3.11)μg/L比(19.51±4.15)μg/L],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5.92±1.56)μg/L比(4.57±1.29)μg/L](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Vm、Vs高于对照组[(140.18±4.24)cm/s比(133.14±3.17)cm/s,(126.97±7.29)cm/s比(114.71±6.21)cm/s],RI低于对照组[(0.61±0.11)比(0.74±0.15)](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GMFM量表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儿脑血流循环,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26-27
目的:研究低频神经肌治疗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功能训练,同时治疗半年,观察低频神经肌治疗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肌张力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在肌张力的缓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GMFM评分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较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大运动评分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疗效优于单纯运动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4.
邵岚  肖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04-2908
目的:探讨下肢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躯体运动功能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1例2岁1个月~9岁6个月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患儿均给予系统性康复治疗6个月,注射组在入组第一天给予1次BTX-A注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量化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走跑跳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PedsQL)生理领域的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提高趋势更明显,而心理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但是短时间内对其社会、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研究组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两组均进行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中D项和E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可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物理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和独立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智力发育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提高独立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痉挛型脑瘫儿童应用小组作业法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康复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常规康复疗法)与观察组(40例,小组作业疗法),对比分析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C-WISC评分为(96.5±2.1)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71.6±7.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9.2±7.1)分、(59.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水平(64.3±5.8)分,对照组(63.7±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儿童应用小组作业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