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 对甲状腺内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2例进行常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甲状腺的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相对罕见,包括异位胸腺瘤(例1)、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例2)和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肿瘤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和分叶状结构,不同程度的梭形瘤细胞增生,免疫标记显示CK19阳性、TG阴性为其共同特征.结论 甲状腺内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的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与其具体病理类型相关,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特别是与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耻骨原发性滑膜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滑膜肉瘤一般具有双向分化特点,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可表达Vimentin、广谱CK、低分子量CK、bcl-2、S-100、CD99等.结论 滑膜肉瘤组织形态多变,易与各种软组织肿瘤混淆,免疫组化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滑膜肉瘤组织中TLE1的表达,探讨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适用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统计学方法对本院2001年至2011年期间手术切除的81例滑膜肉瘤患者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TLE1在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为80.2%,在双相型、单相型、差分化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78.9%以及68.7%;TLE1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和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2.5%和8.3%。结论:TLE1对于滑膜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在滑膜肉瘤与其他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均手术切除肿物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胸痛。病理学检查提示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呈流水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EMA、Bcl-2、Vimentin等阳性。影像学表现为肺部肿块影,边缘清楚或呈分叶状,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结论肺的滑膜肉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上无特异性,不易与其他肺或胸膜原发性肉瘤相鉴别,需要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例异位胸腺瘤及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胸腺瘤常见于中后纵隔、心包、颈部、甲状腺、肺实质、胸膜及胸壁等部位,主要症状为咳嗽、胸痛及局部压迫症状,肿块多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可见钙化,直径多大于5cm。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易误诊,术前诊断困难。胸腺瘤镜下由不同比例瘤样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混合组成,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可确诊,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异位胸腺瘤术前诊断困难,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预后与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肺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特征、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在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由复杂的分支管状腺体构成,部分腺体类似于子宫内膜腺体,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结论肺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肺肿瘤,应注意与肺的癌肉瘤、腺癌等鉴别,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化性滑膜肉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发生于小腿软组织的硬化性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特征及其细胞遗传学的特异性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首次报告硬化性滑膜肉瘤1例。患者29岁,病史13年,肿瘤内见大量不规则的梁索状胶原成分,瘤细胞稀疏,围绕在胶原周围,瘤细胞梭形,部分为上皮样,围绕小血管生长,肿瘤内部分区域见钙化及骨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MA(+),CK(局部+),Vimentin(++),Bcl-2(+),CD99(++),P53(+50%-75%),CD31、CD34、Desmin、SMA均为阴性;硬化的间质区域网织纤维及AB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FISH检测提示:SS18(18q11.2)染色体易位。结论硬化性滑膜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类型的滑膜肉瘤,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检测与骨旁骨肉瘤、骨化性肌炎、纤维肉瘤、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等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纵隔滑膜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滑膜肉瘤(mediastinal synovial sarcoma)的影像特征、临床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纵隔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为位于纵隔的单一肿块,边界较清楚,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较大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域,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未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显示肿块有包膜,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波形蛋白(Vim)及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结论:原发于纵隔的滑膜肉瘤比较罕见,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复习11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WHO标准重新分类,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分三类:良性者6例,交界者4例,恶性者1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易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此外,还要与癌肉瘤、其他肉瘤及化生性癌鉴别.结论 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病理诊断时应多部位取材,镜下以细胞最密集区为准,并做综合分析.此瘤易复发,良性者应做乳腺扩大切除术,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者应行乳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滑膜肉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膜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比较特别,所以其诊断、鉴别诊断存在着较大困难。滑膜肉瘤主要依赖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其容易复发,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滑膜肉瘤的病理特征、诊治进展及预后分析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08-911
目的探讨儿童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26例儿童滑膜肉瘤,男15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36∶1,年龄4~15岁,平均(12.8±0.3)岁;发生部位:上肢5例,下肢19例,腹壁2例,其中3例出现肺转移;组织学表现: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形成大小不等的旋涡状,部分呈弧形,相互交叉,间质可见较多分枝状、裂隙状壁薄血管。双相型滑膜肉瘤,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相互移行。梭形细胞区结构同单项纤维型SS相似,上皮样细胞区可形成腺样结构,部分可见乳头状结构;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均为小细胞型,肿瘤细胞较小,圆形或多边形,类似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呈小巢状或弥漫片状分布。所有病例均表达波形蛋白、TLE1、上皮角蛋白和(或)上皮膜抗原,均检测到SS18-SSX融合基因。结论儿童滑膜肉瘤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变化多样,几乎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导致其与形态学类似的几种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相对困难,相对特异的TLE1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作用,金标准SS18-SSX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对其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新一代靶向药物的开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尹东海  郅俊杰 《河北医学》2012,18(12):1750-1752
目的:探讨胸腺肿瘤的CT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诊的胸腺肿瘤24例患者的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结果为非侵袭性胸腺瘤9例,侵袭性胸腺瘤15例.非侵袭性胸腺瘤一般为直径2-6mm,均有非常完整的包膜,无邻近组织结构的侵犯;侵袭性胸腺瘤多为直径5-8mm,常常累及邻近的纵膈结构.侵袭性胸腺瘤常可见心包增厚和心包积液.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非侵袭性胸腺瘤7例,侵袭性胸腺瘤17例.结论:通过CT检查的结果可以有效的判断胸腺肿瘤是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对患者手术计划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的分类与病理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胸腺瘤的分类和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 ,作者从病理组织学上系统性探讨胸腺瘤分类和演变过程 ,比较各种胸腺瘤分类的利弊和组织学的形态特征 ,详细介绍WHO (1 999年版 )各类型的组织形态特征 ,提出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 ,应该使临床医师了解并运用新的WHO胸腺瘤分类。对如何鉴别B1型胸腺瘤与胸腺淋巴瘤及重症肌无力时胸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作了描述 ,并认为在病理诊断上 ,新的胸腺瘤分类仍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及16例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肿瘤最大径10cm10例,边缘光滑9例,形态规则10例,密度均匀9例;16例侵袭性胸腺瘤,肿瘤最大径≥10cm者10例,边缘不光滑12例,形态不规则13例,密度不均匀13例,另外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大血管侵犯4例,出现胸膜转移9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侵犯4例,肺部转移3例,与病理结果对比,这些指标CT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其中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部转移阳性预测值为100%,各个指标的阴性预测值也很高。结论 CT的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鉴别将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CT在判断侵袭性胸腺瘤局部侵犯和转移上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6、44、71岁。属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其中中央型1例,周围型2例。中央型表现为肺门结节,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性改变。周围型表现为肺内巨大肿块伴点状、斑片状钙化,增强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密度不均,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中央型CT表现难与肺癌鉴别,周围型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巨大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Cr诊断特征,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胸部正侧位片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观察和分析肿块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占位效应、主动脉内后角(PMA)、肿块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CI)、肿块肺接触面(MPI)、骨质、浆膜、肺野改变。结果 本组18例巨大纵隔肿瘤基本遵循纵隔肿瘤发生区域规律;除畸胎瘤和脂肪肉瘤外均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易囊变,且多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不具特征;占位效应以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最为明显而致PMA失常;侵袭性胸腺瘤、淋巴瘤、纵隔转移性鳞癌、神经纤维瘤恶变表现为灌铸型MCI,以侵袭性胸腺瘤最为常见;畸胎瘤及神经源性多表现为凸出型,以畸胎瘤最著代表性;畸胎瘤易致MPI模糊呈“长毛征”且易牵拽前联合线移向患侧,胸、肋骨改变以胸腺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多见,浆膜腔积液以胸腺瘤、淋巴瘤最为常见。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基本遵循纵隔肿瘤发生区域规律和内部成分特征,仔细分析其病变CT表现特征并密切结合观察PMA、MCI、MPI改变在鉴别诊断和对指导临床术式选择过程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肺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告1例成人肺母细胞瘤并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肺母细胞瘤以腺癌与肉瘤共存者多见;镜下可见原始胚胎性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瘤细胞呈巢趋势;另一种成分为梭形细胞,具有肉瘤特点。结论肺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起源于原始多潜能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应与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85例原发于纵隔B1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浙江省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2-2021年经病理诊断的85例B1型胸腺瘤。对所有病例的常规及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复习,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体表现:瘤体长径1.0~10.0cm,常有包膜,切面灰白质嫩,多无纤维条索分隔;镜下见肿瘤上皮细胞界不清,胞质淡嗜伊红色,卵圆形的细胞核,肿瘤细胞一般不成团,可见淡染的“髓质岛”;免疫组化:CK(pan)、CK5/6、P40上皮细胞均阳性,TdT、CD5淋巴细胞阳性,CD117、CD5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 B1型胸腺瘤,是一种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类似于正常的胸腺组织,属于低度恶性的肿瘤,在胸腺瘤中发病率较低;须与胸腺增生、B2型胸腺瘤、AB型胸腺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可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肺巨大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知网、万方医学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文献得到的病例报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影像学以一侧胸腔巨大占位为特点。经多次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巨大IMT。在数据库中共检索到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2篇,加上本例,共9例患者。9例肺巨大IMT中,男4例,女5例,发病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是28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均以一侧胸腔巨大占位为特点。1例发生全身远处转移(骨、肾上腺、淋巴结),1例发生术后远处转移(脑)。结论肺巨大IMT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分析,临床上要和其他胸腔巨大肿瘤相鉴别。目前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多数肺巨大IMT经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肺IMT的大小可能影响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