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斑牙患者经Beyond冷光美白技术治疗后使用GC护牙素的效果,评价GC护牙素对氟斑牙美白术后敏感问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门诊氟斑牙患者20例共157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进行Be-yond冷光美白术后使用GC护牙素,对照组患者只进行Beyond冷光美白术治疗。术后13、7、1、4 d观察患者患牙的温度敏感性及化学敏感性。结果实验组术后敏感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C护牙素能有效预防氟斑牙冷光美白术后的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充填修复治疗的老年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98颗患牙(排龈处理+充填治疗)及对照组50例100颗患牙(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牙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和术后1年填充物脱落及悬突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牙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填充物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rime&Bood NT黏接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例556颗牙本质过敏症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8颗牙。实验组采用Prime&Bood NT黏接剂脱敏治疗,对照组采用75%氟化钠甘油脱敏治疗,并进行近期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即刻和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rime&Bood NT黏接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后悬突和炎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107例龈下牙体楔状缺损患者,每个患者选取2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用排龈线技术对牙体楔状缺损排龈后以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对牙体楔状缺损常规处理后以复合树脂充填。比较两组充填后6个月充填体颊侧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楔状缺损的修复状况和悬突的发生情况。结果充填修复后6个月,两组的AST水平均较充填前升高,但观察组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充填后观察组充填体脱落率及边缘不密合率分别为3.70%、1.85%,低于对照组的18.87%、15.09%(P0.05)。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悬突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的24.53%(P0.05)。结论牙体楔状缺损修复前采用排龈线技术进行排龈可有效减少牙周组织的炎症,降低牙体楔状缺损充填后悬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秋萍  刘宇  周明  林松杉 《山东医药》2009,49(50):96-97
目的比较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上洁治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进行龈下刮治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周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和牙周探诊深度(PD),并记录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术后6周和12周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6周和12周各指标相近(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对于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无差异,但超声龈下刮治术临床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黄俊荣  黄俊杰 《山东医药》2002,42(22):F004-F004
近年来 ,我院采用了 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患者 2 80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 0例 ,女 16 0例 ;平均年龄 4 5岁。其中过度磨损 90例 ,楔状缺损 80例 ,牙釉质折断 5 0例 ,浅龋备洞 30例 ,基牙制备后 2 0例 ,其他 10例。均出现冷、热、酸、甜及机械刺激敏感症状 ,楔状缺损无需充填。我们将 2 80例分为Gluma脱敏剂组 (12 0例 ,180颗牙 )和 75 %氟化钠甘油剂组(16 0例 ,170颗牙 ) ,找出过敏点和过敏区 ,隔湿、干燥牙面。Gluma脱敏剂组用小棉球蘸脱敏剂涂擦过敏部位 ,保留 1分钟吹干牙面至液膜消失 ,表面失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芩苷凝胶在糖尿病肾病伴牙周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纳入的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碘甘油组)15例,40颗牙,B组(黄芩苷组)17例,42颗牙,C组(空白对照组)15例,40颗牙。每位患者在实验前一周接受口腔卫生指导、龈上洁治,非实验牙的龈下刮治。第0天(即基线)时,A、B两组分别在牙周袋内上碘甘油和黄芩苷凝胶,2次/d,四周后记录各组观察位点的牙龈指数、牙周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AL)。结果四周后,C组(黄芩苷组)的牙周袋深度(PD)、牙周出血(BOP)、附着丧失(AL)指标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凝胶对糖尿病肾病伴牙周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牙本质敏感症 (DH)是口腔科的常见病 ,多见于釉质重度磨耗 ,根暴露或颈部楔状缺损牙 ,也见于因修复需要而进行牙体制备后的基牙。临床上 ,用于 DH的脱敏剂有多种 ,但疗效不尽相同。为此 ,我们对三种治疗 DH的脱敏剂疗效进行了比较 ,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临床资料 :DH患者 2 30例 50 8牙 ,其中磨耗 194牙 ,颈部敏感 /楔状缺损 136牙 ,牙体制备后 178牙。方法 :将牙合面敏感牙随机分组 ,分别以 TMKN、GLUMA、硝酸银 (Ag NO3 )进行脱敏治疗 ;对颈部及牙体制备后邻面敏感牙 ,分别以 TMKN、GLUMA进行脱敏治疗。采用单盲自身配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组织抑制物(TIMP)-1水平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效果和牙周组织状况的关系。方法 53例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49例行健康检查的老年人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I)、探针出血(BOP)、探针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GCF中MMP-1和TIMP-1水平差异变化;分析观察组GCF中MMP-1、TIMP-1与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前牙周指标及GCF中MMP-1、TIMP-1水平差异均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GCF中MMP-1、TIMP-1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显著,观察组GCF中MMP-1(r=0.493,P<0.001)及TIMP-1(r=0.515,P<0.001)与PI呈正相关。结论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经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效果显著,牙周组织现状好转改善,GCF中MMP-1、TIMP-1水平下降明显,炎症反应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周娟  毛敏  罗志晓  冷卫东 《山东医药》2008,48(45):77-78
将78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216颗牙随机分为A、B、C组,分别用极固宁TM、自酸蚀粘接剂、10%硝酸银3种脱敏剂治疗,观察各组的即刻疗效和3个月后的远期效果.发现3种脱敏剂的即刻有效率均较高,分别为95%、91.7%、92.2%,3个月后A组的脱敏有效率高于B组、C组,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认为3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均有较高的即刻疗效,但极固宁TM的远期效果相对较好,是一种较适合的牙本质脱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