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艳  陈乐 《安徽医药》2016,20(11):2163-216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 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2)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药物微囊融末梢栓塞作用和局部持续化疗于一体,是一种优良的化疗栓塞剂。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栓塞治疗肝癌可使肿瘤主结节、肝内小转移灶及浸润包膜的癌组织完全坏死,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治疗。至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径>5cm的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近期复发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的、单发且直径>5cm的7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影像学发现肿瘤肝内复发或肝外转移为截点确定复发转移时间,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52.6%(40/7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值、肿瘤包膜的完整性、肝硬化、镜下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卫星灶是影响大肝癌术后早期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镜下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低是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1年是大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峰时间,又以术后6个月为最高峰。合并肝硬化、镜下脉管有癌栓、癌细胞低分化是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天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08-110
目的本文旨在更深层次讨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诊治疗的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但肿瘤大小、数量与门脉癌栓的存在以及肿瘤的临床分级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结论介入治疗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的优点,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病期的肝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介入治疗肝癌高效、微创、安全,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冬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130-131
目的分析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其中包括9例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将该组设置为A组;有73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将该组设为B组;另外19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将该组设置为C组,评价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治疗次数、治疗方法和肿瘤类型及大小,在本次研究的三组患者中效果最好的为C组,其生存率为87.2%,肿瘤治疗有效率为79.5%;B组患者生存率为81.1%,肿瘤治疗有效率为72.3%;A组生存率为67.4%,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3.5%;。结论肝癌合并癌栓患者的介入疗效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选择合理的方式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2001年5月~2006年5月,对141例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插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57.4%、31.9%、8.5%和1.4%,疗效较治疗初期有显著提高。其中1例存活53月以上。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中晚期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存期。肿瘤的类型、临床分期、门脉癌栓、肝功能分级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外科处理策略。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PTMC病人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 64例,淋巴结转移者 42例,包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 37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1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灶情况、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探讨外科处理策略。结果(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年龄、肿瘤直径、是否多灶、肿瘤位置、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肿瘤直径 ≥7 mm、双侧癌、多灶、包膜受侵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是否多灶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 ≥7 mm、包膜受侵、多灶、上极肿瘤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 PTMC病人而言,肿瘤直径 ≥7 mm、双侧癌、多灶、包膜受侵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 ≥7 mm、包膜受侵、多灶、上极肿瘤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对应独立危险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区域及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外科处理措施,以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门脉癌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行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常规CT增强检查确定门脉癌栓情况,将其分为:无门脉癌栓、主干癌栓、左支癌栓、右支癌栓四组,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及各组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方法检验.结果 总体6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2%、67%、35%、22%.中位生存时间为19.16个月.无门静脉癌栓患者占65.00%(78/120)、左支癌栓患者占4.17%(5/120)例、右支癌栓患者占23.33%(28/120)及主干癌栓患者占7.50%(9/120)例,各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12、15、8个月,均大于半年.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波凝固联合双重血管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再实施PMCT和SPVE手术。结果肝肿病为毁损坏死率85.3%,门脉癌栓消融有效率76.0%,年生存率62.5%。结论该法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对这类病人实施积极有效治疗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贾斌  夏柏  谈大荣 《江苏医药》2003,29(1):75-75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方法之一。但由于受肿块的大小、血供和范围等影响而疗效不一。本文就巨块型肝癌因部分瘤体血供差、碘油沉积少 ,而采用经皮肝穿刺将化疗药物与碘油乳化后直接注入肿块内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治疗巨块型肝癌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8例原发性肝癌均经临床、CT、B超、生化检查确诊 ,接受治疗情况分别为联合治疗 9例 ,其中男 6例、女3例 ,年龄 3 5~ 65岁 ,平均 5 0岁 ,肿瘤 4~ 9cm ,没有门脉癌栓及转移 ;单纯血管介入 9例 ,其中男 5例、女 4例 ,年龄 3 0~ 70岁 ,…  相似文献   

11.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目前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癌。也就是说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的首选疗法之一。有些报道及教材把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或动静脉瘘的病人列为栓塞治疗的禁忌症,这样就有很多病人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笔者从1999年5月起共对39例中晚期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或动静脉瘘的病人进行了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观察,只要根据病人癌栓的大小、部位及肝动脉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其疗效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的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产生、来源与肿瘤位置,肝动脉闭塞与否的关糸,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对疑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60例肝癌(肝总动脉段闭塞18例,肝固有动脉段闭塞26例,肝动脉正常16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常规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选择膈动脉、肾动脉、肋间动脉、内乳动脉造影。对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结果 共发现26例,28支非肝动脉营养血供,其中膈动脉11例,异位右膈动脉6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3例,肾上腺动脉2例,网膜动脉动2例。对已确定的供血动脉行选择性化疗栓塞后,全部病例病灶内碘药沉积好,AFP下降。结论 肿瘤侵犯包膜,粘连或累及邻近组织是产生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基础。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来源与肿瘤位置关系密切,与肝动脉闭塞与否无关。对非肝动脉营养血供的选择性化疗栓塞可使癌灶获得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苑静波 《河北医药》1999,21(1):15-16
目的:观察肝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地插至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进行肿瘤组织的栓塞及灌注化疗。结果:共插管治疗154例次,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癌栓4例,肝动脉-门静脉瘘7例,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经治疗生存期超过半年者占52.5%(21/40),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是肝癌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后并发肝脓肿诊治经验,加强临床医生对肝癌介入前的术前评估、脓肿的处理及不良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3—9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2例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后并发肝脓肿病人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肝癌介入后肝脓肿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术前评估为高风险,其再次介入后发生感染或肝脓肿的风险更高;同时肝癌介入后周边脓肿治疗后多伴有癌灶进展。结论术前的风险评估、预后因素或危险因素的认识尤为重要;肝癌介入后肝脓肿的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A组),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治疗组(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C组)。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6%和19.1%。B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41.7%和7.1%。C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5.9%和0。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术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A组),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治疗组(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C组).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6%和19.1%.B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41.7%和7.1%.C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5.9%和0.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术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3例拟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与否分为发生组(37例)与未发生组(2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加用明胶海绵、碘油混合的化疗药物、ECOG评分、栓塞程度、肿瘤至肝包膜距离、肿瘤至胆囊距离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的单因素(P<0.05);更年轻、使用明胶海绵、使用THP、ECOG评分高、肿瘤靠近肝包膜是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疼痛与患者更年轻、使用明胶海绵、使用THP、ECOG评分高、肿瘤靠近肝包膜有关,应尽量规避上述可控因素减少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肝癌时已无外科手术指征.目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是公认的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TACE是将营养肿瘤的肝动脉栓塞使癌结节局部缺血坏死或抑制肿瘤生长,在切断肿瘤供血的同时也会部分减少正常肝组织的血供,原发性肝癌多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患者往往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害,TACE治疗又会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害,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肝功能衰竭.因此肝癌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的同时保护肝功能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宁厚法 《河北医药》2000,22(6):444-445
我院介入科自1997年3月~1999年1月共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治疗肝癌115例,其中发生并发症1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93例,继发性肝癌22例;原发性肝癌中巨块型62例,结节型27例,弥漫型4例;男83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腹腔动脉行DSA检查,依据病变大小、范围、部位选择相应的栓塞方法。一般为巨块型多选择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动脉行充分栓塞,3~4周后造影复查,依据血供情况作补充栓塞;结节型和弥漫型依据肝肾功能、门脉有无严重瘤栓情况,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单纯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与肝动门咏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单纯施行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对17例肝癌患者施行肝动脉碘油性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灌注化疗。结果 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50%病人肿瘤缩小(显效36.7%,有效13.3%)。平均生存期10.22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40%,3.3%和0%动门咏联合介入治疗组;82.4%病人肿瘤缩小(显效41.2%,有效41.2%)。平均生存期19.25%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76.4%,52.9%和11.8%。结论 肝动门脉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