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芳  刘龙  彭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6):748-752, 756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肺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呼吸系统顺应性(C)=0.6 mL·cmH2O-1·kg-1为界将ARDS病人分为2组,其中C≥0.6 mL·cmH2O-1·kg-1者9例,C < 0.6 mL·cmH2O-1·kg-1者10例,分别记为C≥0.6组和C < 0.6组。测定不同潮气量6 mL/kg.IBW、8 mL/kg.IBW、10 mL/kg.IBW、12 mL/kg.IBW)下的呼气末肺容积(EELV),计算肺应变,观察不同潮气量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等的变化。结果纳入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19例,C≥0.6组9例,C < 0.6组10例。随着潮气量的增加,Ppeak和Pplat均逐渐增加,且Pplat均≤30cmH2O。与6 mL/kg.IBW潮气量相比,8 mL/kg.IBW、10 mL/kg.IBW和12 mL/kg.IBW潮气量的Ppl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所有病人中,潮气量由6 mL/kg.IBW逐渐增加至12 mL/kg.IBW时,肺应变由(0.31±0.27)逐渐增加至(0.52±0.46),且潮气量和肺应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8,P < 0.01)。对于C≥0.6组的病人,与6 mL/kg.IBW潮气量相比,仅12 mL/kg.IBW潮气量的肺应变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10 mL/kg.IBW、12 mL/kg.IBW潮气量通气时肺应变>0.27。C < 0.6组的病人中,与6 mL/kg.IBW潮气量相比,8 mL/kg.IBW、10 mL/kg.IBW和12 mL/kg.IBW潮气量的肺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潮气量时肺应变均>0.27。结论C≥0.6 mL·cmH2O-1·kg-1的ARDS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潮气量适当增加至8 mL/kg.IBW并不明显加重肺损伤;而C < 0.6 mL·cmH2O-1·kg-1的病人即使采用6 mL/kg.IBW潮气量通气仍可致严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肺损伤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与其相关的病死率在 5 0 %以上[1] 。目前治疗ALI和ARDS的一般原因是 :①治疗导致ALI/ARDS的基础疾病 ;②支持治疗 ,包括机械通气 (MV)、体位治疗如俯卧位、血流动力学管理及药物治疗等。其中MV是治疗的关键和重点 ,国外学者证实MV与俯卧位结合即俯卧位MV是治疗ALI/ARDS的有效方法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机械通气MV是治疗ALI/ARDS的主要方法。其治疗目标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输送和二氧化碳清除 ,减轻呼吸肌负荷 ,避免继…  相似文献   

3.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共识和争议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呼吸专业领域的重视,而且在危重病专业领域也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2 0 0 3年冬春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暴发更加突出了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的紧迫性。因此深入了解、研究其对呼吸和危重病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有关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研究进展。196 7年Ashbaugh等[1] 首次报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inadults)。1994年,美国和欧洲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  相似文献   

4.
周继红 《医学文选》2000,19(4):526-52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是全身炎症反应在肺部的表现 ,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高。我院救治 2 1例 ARDS患者中 ,在病因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同时 ,采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机械通气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均为 1995年 11月至 1999年 11月我院收治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41岁。病因 :严重肺挫伤 5例 ,多根肋骨骨折 3例 ,胸腹联合伤 4例 ,重症胰腺炎 2例 ,吸入性肺炎 1例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 2例 ,…  相似文献   

5.
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NHLBI)根据“保护人道研究委员会”(Office of humane research protection,OHRP,凡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机构都受其管理和监督)建议,宣布停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网(ARDS Network)主持的“水分与导管治疗实验(fluids and catheters treatment trial,FACTT)”,原因在于该项目的试验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并有可能危害到受试的生命安全^⑴,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本综合相关资料对此事件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探讨治疗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治疗晚期ARDS患者20例,均采用PB-7200型定容型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 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机械通气参数:呼吸频率:16-24次/分,潮气量:8-10mg/Kg,FiO2:0.40,PEEP:0.490-0.981Kpa,PSV:0.784-1.176kPa,辅助以监护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16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潮气量不同将我院诊治的ALI/ARDS患儿102例分为2组:传统潮气量组(10~12 mL/kg潮气量)51例,小潮气量组(6~8 mL/kg潮气量)51例.观察并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变化、呼吸机参数变化,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通气后24 h,2组PaO2、pH及SaO2较通气即刻升高、PaCO2较通气即刻降低,且小潮气量组PaO2、pH及SaO2高于传统潮气量组、PaCO2低于传统潮气量组.通气0 d、1 d、3 d小潮气量组VT、MAP、PEEP、PIP呼吸机参数较同时间传统潮气量组较低、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小于传统潮气量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LI/ARDS预后效果可能优于传统潮气量通气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及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早期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按6-8ml/kg体重敢量机械通气,适当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选用2PSV方式撤机,结果 早期ARDS按上述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分压,减慢呼吸频率,撤机安全,可靠。结论该模式可靠,有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行机械通气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对 2 7例ARDS患者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 (SIMV +PSV) ,应用较低潮气量 ( 6~ 10ml/kg) ,吸入氧浓度 (FiO2 ) <5 0 % ,PEEP≤15cmH2 O。结果  2 3例存活 (占 85 .19% ) ,4例死亡 (占 14 .81% )。结论 造成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早期控制原发病是ARDS治疗的关键 ,而机械通气是ARDS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的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6.94%,总有效率为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雷波 《吉林医学》2011,32(15):3039-3039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病房近3年收治的57例严重胸外伤导致的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经验。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57例中47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为17.54%。结论:ARDS患者应及早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24-26+30
目的 讨论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治疗;B组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每分钟通气量(MV)、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PaO2、MV、PaO2和PaCO2比较中,A组与B组无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PaO2、MV、SaO2和PaSO2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5.8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效果相当,可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临床上可根据老年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4例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的治疗分析,探讨适宜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以及减少其相关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对其机械通气治疗的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治愈2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吸入性损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积极的意义,合理选择和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两种新的通气模式HFJV和HFOV与PEEP/CPAP相比,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孙振康  刘成  尤青海 《安徽医学》2019,40(9):971-974
目的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对重症患者急性呼吸衰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63例收入ICU时未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依据入ICU后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呼吸衰竭组40例与非急性呼吸衰竭组2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PS、快速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评分(q SOFA)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均可作为急性呼吸衰竭的预测评分指标,其中以LIPS的OR值最高。LI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754 (P <0. 001),LIPS的最佳截断点为4分,其灵敏度为83. 24%,特异度为64. 21%。LIPS≥4分组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住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等均高于LIPS <4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IPS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高风险重症患者,从而降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和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患儿,按照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8/29),对照组为75.86%(2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 d后,观察组氧合指数、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是(264±25)mm Hg(1 mm Hg=0.133 kPa)、(74.3±40.6)、(142.2±14.9)、(170.4±98.8)pg/mL,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pH、静脉血氧分压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NRDS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α1-抗胰蛋白酶(AAT)是否可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接受机械通气后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机械通气组(V组)和机械通气/AAT组(VA组)。S组大鼠仅接受麻醉,V组和VA组大鼠接受脂多糖模拟ARDS,然后机械通气4 h。在通气开始时,V组大鼠股静脉给予盐水,VA组大鼠接受股静脉给予AAT。测量氧合指数(PaO2/FiO2)、肺湿/干重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弹性蛋白酶浓度、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检测BALF中的炎症因子和血清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浓度,测量肺内氧化应激反应,观察肺组织学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V组和VA组大鼠PaO2/FiO2显著降低,BALF中的蛋白质浓度和肺W/D明显升高,BALF和外周血中炎症因子浓度显著升高,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增高;丙二醛(MDA)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活性显著增加;V组和VA组损伤严重,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与V组比较,VA组PaO2/FiO2显著提高,肺W/D和BALF蛋白浓度降低,BALF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及弹性蛋白酶的浓度显著降低;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降低,白细胞介素-10升高;外周血中的ICAM-1和MIP-2降低;MDA浓度、MPO和NADPH活性显著降低,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Bax、凝溶胶蛋白和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表达降低,但Bcl-2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 AAT可减轻ARDS大鼠的VILI。AAT给予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AT的抗炎、抗氧化应激反应和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42例ARDS患者,早期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仰卧位、俯卧位1h、2h、3h、4h以及治疗后8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有效率为66.7%。俯卧位1h后FiO2及PaO2/FiO2增加至峰值,其后略有下降,但直至治疗后8h,患者的FiO2及PaO2/FiO2仍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h RR下降,低于治疗前(P<0.05),而后又有所回升;治疗后1h Raw显著升高(P<0.05),而后又有所下降,而PaCO2、pH值、C和HR、MAP、CV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19.
贺焱  谢楠楠 《西部医学》2014,26(9):1199-120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意义。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CV组和PV组各35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间PIP、MAP、PEE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Fi02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动脉血气比较,pH与PC0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a0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并发症比较,VALI具显著性差异(P<0.05),IVH、PDA、CLD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do.05);PV组平均氧疗时间和上机时间均低于CV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时机械损伤的预防。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方法,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设置、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应用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机治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