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性牙颌面畸形正颌治疗手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231例牙颌面畸形手术的护理过程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 23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软组织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结论 正颌手术是牙颌面畸形治疗中关键的一环,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对疑难牙颌面畸形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疑难牙颌面畸形患者2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于疾病的一期,选择内置式牵张器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患者发生畸形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类型进行观察,选择合理的方法实施骨牵引延长;于疾病的二期,配合选择腓骨瓣移植的方法以及选择正颌外科的方法进行矫治,配合选择牙种植体修复方法以及正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临床的牵张成骨,患者牵张成骨的距离为7~70 mm,所有患者的牙颌面畸形情况获得显著改善。对患者实施二期常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实施修复治疗,患者咬关系以及面形矫治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针对疑难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采用牵张成骨技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后期咬关系的重建以及功能性修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正颌手术治疗的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一共有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572±11)m L,住院时间为(9.1±3.3)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708±16)mL,住院时间为(15.1±4.4)d,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并发症明显减少,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牵张成骨术治疗严重牙颌面缺损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多类牙颌面缺损畸形患者6例,一期使用内置式牵引器进行牵张成骨术延长,二期采用正颌外科、腓骨瓣移植等方法矫治,配合正畸、牙种植体等修复方法治疗。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所有患者牵张成骨术后新骨生成良好,最小牵引成骨距离7 mm,最长30 mm,均达到预期牵张目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二期常规外科手术及修复治疗后咬合关系和面形均得到恢复。结论牵张成骨术可以有效地修复多种颌面骨缺损或畸形,在严重牙颌面缺损和畸形序列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重建咬合关系和实现功能性修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下颌前突畸形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 ,它是由于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在我国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数量较多 ,下颌前突畸形不仅给患者咀嚼、语言等生理功能造成障碍 ,而且破坏了患者容貌的谐调与均衡 ,给他们的社会生活、就业选择以及婚姻恋爱带来不利影响。使用正畸和外科按照现代外科正畸理论原则合作配合 ,进行下颌前突畸形的外科正畸治疗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由于下颌前突畸形行正颌外科手术后需作颌间结扎 ,呼吸道梗阻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细心护理对手术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矫治髁状突肿瘤及类肿瘤所致的下颌偏颌畸形的外科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面容及重建其<牙,合>功能.方法 对6例患者应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包括术前颌骨曲面断层片、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术中髁状突肿瘤切除、颞下颂关节重建、正颌外科手术,术后颌问牵引、结扎及正畸治疗等.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5~2.5年,患者面容恢复,<牙,合>关系协调,稳定,上、下颌中线协调,无明显复发及关节不适.结论 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对髁状突肿瘤及类肿瘤致下颌偏颌畸形患者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影响、矫正及护理配合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62例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62例牙颌畸形患儿经矫正后均达到设计要求,面形及咬合关系明显改善,因牙颌面畸形引起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矫正。结论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期纠正口腔不良习惯,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普查,发现牙颌畸形者给予早期矫治。根据牙颌面畸形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和心理辅导,是取得正颌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牙列缺损是临床牙科最为常见的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颌面功能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辅助发音功能以及面部外观,牙列缺损的常规治疗方法为义齿修复,但对于伴有牙颌畸形的患者来说,单纯的义齿修复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需先进行正畸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收治的50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为例,分析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报告  相似文献   

9.
牙颌面畸形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是正颌外科手术设计、术后康复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接受正颌手术者多为青壮年,其术后生活质量也是相关领域关注的重点。分析正颌外科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手术矫正牙颌面畸形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正牙颌面畸形的方式方法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全世明  王昱  徐佳  童德迪  温春泉 《安徽医药》2021,25(7):1347-1349
目的 探讨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对应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65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按照病人耳廓瘢痕范围,耳廓位置与颅耳角有无异常,耳轮、耳垂、耳甲腔、耳屏等耳廓结构的缺损情况,耳廓结构的辨识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四级评级分类.并分析手术方式与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74例,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51例,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27例,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13例.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术,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植皮术,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植皮术,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皮瓣转移+植皮+耳廓成形术.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分级标准,有利于畸形严重程度判断,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此分级标准简单易行,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方法对9例临床病例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病例9例,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19—46岁,叶内型8例、叶外型1例,病变位于左肺7例,右肺2例,术前确诊率55.56%,均经手术治愈。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畸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治疗为主,识别发病部位、查找处理隔离肺异常血管为术中关键,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据X线测量结果的分型指导手术治疗踇外翻畸形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5月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68例(130足)踇外翻畸形在X线测量结果的分型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均摄双足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分型,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式的适应证和并发症亦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分型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完成,术后愈合满意,按照标准步骤进行行列表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与术前相比,患者的踇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夹角平均矫正16.2°和4.7°JOA评分提升30.5分。结论依据X线测量结果的分型选择手术方法是治疗疼痛性踇外翻畸形的良好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CT、MRI表现以及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CT、MRI资料,再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中,CT诊断脊髓低位39例,漏诊6例.脊柱裂41例,椎体畸形脊柱侧弯7例,脊髓纵裂3例,其中骨性分隔1例,诊断准确率100%.MRI诊断脊髓低位45例,脊柱裂39例,漏诊6例,椎体畸形脊柱侧弯7例,脊髓纵裂3例,对1例骨性分隔显示不清.结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伴发复杂骨骼畸形的患者,MRI结合CT诊断,对患者一次性手术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Peyronie's disease (PD) is a wound-healing disorder of the tunica albuginea of the penis which affects 3-9% of adult males. Clinically, any combination of plaque formation, penile pain, angulation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may appear. This condition may progress, stabilize or, uncommonly, regress during the initial acute phase (6-18 months). AREAS COVER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is review was searched in PubMed until August 2010. Vitamin E, paraaminobenzoate and colchicine are sparingly employed oral medical therapies. Intralesional injections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for PD includes injection with verapamil, interferon-α-2b, and collagenase. Men suffering with PD who have significant penile deformity precluding successful coitus can be appraised for surgical correction. Surgery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and includes plication, incision and grafting- or penile-prosthesis-related procedures. EXPERT OPIN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of PD, available nonsurgical options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that will aid in the routin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D. Increased public and medical awareness of PD prevalence,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will serve well the large population of men who suffer in silence with this commo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6.
胸骨后甲状腺肿26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20例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6例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劈开.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滤泡性腺瘤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2例,术后出血1例,经再次手术止血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可以完成大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切除,经胸手术入路对可疑癌变和巨大肿瘤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周攀  程玲玲  苏丽  朱杰  吴中权  舒圣  张宇霄 《安徽医药》2023,27(6):1155-1158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及文献复习,探讨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临床诊断与治疗关键问题。方法 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胸外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例胸骨SP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特征、外科手术、病理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计算机体层成像(CT)示胸骨体可见肿块影,呈膨胀性生长,并伴有骨质破坏,边缘较清,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改变。术后病理提示胸骨浆细胞瘤,结合血红蛋白、尿本周蛋白、血钙、肌酐水平、免疫球蛋白、骨髓细胞学及X线等,临床诊断为胸骨SP。结论 诊断胸骨SP需综合分析影像学、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诊断是关键;手术结合适当的放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个人计算机实现三维颅颌面硬组织手术预测和模拟,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系统以Windows98为操作平台,采用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和VisualC^++6.0编程语言,采集患者术前CT原始资料,对6例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硬组织模型的三维重建以及测量、分析,采用交互方式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手术结果。结果该系统成功地为6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患者提供术前诊断和制定定量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结论该系统的建立将为提高陈旧性骨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医患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Peyronie's disease (PD) is a wound-healing disorder of the tunica albuginea of the penis which affects 3 – 9% of adult males. Clinically, any combination of plaque formation, penile pain, angulation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may appear. This condition may progress, stabilize or, uncommonly, regress during the initial acute phase (6 – 18 months).

Areas cover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is review was searched in PubMed until August 2010. Vitamin E, paraaminobenzoate and colchicine are sparingly employed oral medical therapies. Intralesional injections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for PD includes injection with verapamil, interferon-α-2b, and collagenase. Men suffering with PD who have significant penile deformity precluding successful coitus can be appraised for surgical correction. Surgery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and includes plication, incision and grafting- or penile-prosthesis-related procedures.

Expert opin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of PD, available nonsurgical options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that will aid in the routin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D. Increased public and medical awareness of PD prevalance,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will serve well the large population of men who suffer in silence with this commo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