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胸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2—2014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 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 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361例ADR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儿(68.98%);涉及16类药品、96个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0.11%),其次为中药(13.02%)、抗肿瘤药物(5.2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85.32%);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9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医师和药师为ADR报告的主体,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98.61%)。结论:应重点加强儿童群体ADR的监测,关注儿童专科用 药ADR,强化临床药学监护,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12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与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ADR发生率最高(90%);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35%),其次为抗感染药(15%);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5%);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李芹格  刘丽娟 《中国药房》2007,18(23):1811-18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师、药师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60.0%和36.4%;口服给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7.3%);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52.7%);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41.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495例ADR报告进行汇总,从ADR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类型、严重ADR报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5.56%)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44.44%);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9.29%);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26.87%),其次为消化和循环系统药物(分别为15.76%);静脉用药引发的ADR最多(71.92%);消化系统损害133例(26.8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30例(26.26%);严重ADR报告占比12.73%,消化系统损害23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全身性反应11例。结论:需进一步重视ADR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2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珊珊  赵平  张藜莉  李静 《中国药房》2013,(18):1704-1706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高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收集到的25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ADR报告中,65岁以上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40.15%);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最多(75.68%);引发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品种和例数最多;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6.94%);有38例ADR由药师直接上报。结论:ADR虽不可避免,但医、药、护、患要共同努力,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临床药师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集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和婴幼儿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发生率占总人数的52.60%;静脉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04%;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52.9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道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1.38%和23.7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点关注老年及婴幼儿用药人群,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对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  相似文献   

8.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廖明  韩秋  李诗  刘星星 《贵州医药》2016,(5):522-523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会对机体产生一定伤害,近年来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为药品用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本文对我院2014年收集到的263例 ADR 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我院 ADR 发生的特点,以期降低我院 ADR 发生率,更好的发挥 ADR 监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钧 《海峡药学》2008,20(11):128-129
对我院2007年收集到的21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按ADR呈报情况、按患者性别、年龄及合并用药、给药途径情况、ADR临床表现、ADR因果关系评价、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218例ADR报告中,主要由护士和临床药师呈报,占87.16%;涉及的药物共有7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7种居首位,占48.6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例数居首位,占73.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111例,占5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9.45%;较严重的ADR有6例,占2.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集的105例ADR病例报告。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较多,占55.24%(58/10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80.95%(85/105);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为主,占43.81%(46/105),中药制剂次之,占21.90%(23/105);ADR所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占42.86%(45/105)。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是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尽可能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茜  彭磊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4):554-556
目的分析该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13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1.17%);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2.55%);137例ADR共涉及8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53.28%),其次是中药制剂(16.79%);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0.11%);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4.1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集上报的22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0例ADR报告中,涉及100余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主要涉及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给药导致的ADR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912例ADR中,年龄大于60岁患者占31.91%,以抗菌药物诱发的ADR居多(32.02%),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74.12%),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18%),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55.92%)或者好转(42.76%)。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合理指导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某院2013年~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6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3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率最高,占82.54%;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68.25%,以头孢菌素类多见;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为皮肤级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某院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