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42-44
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心绞痛中的价值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研究组选择氯吡格雷,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9.59%(P0.05)。干预前两组的乳酸脱氢酶、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相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运用于急性心绞痛中效果显著,促进血清学指标水平恢复,快速改善相关指标及病情,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硝酸异山梨酯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急性心绞痛患者107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53例予以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54例予以硝酸异山梨酯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清CKMB、L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6%(5/54)与对照组3.77%(2/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予以硝酸异山梨酯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绞痛症状及心肌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1.31±0.72)次/d、发作持续时长(4.13±1.52)min,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三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为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各心脏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三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性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就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LDL-C水平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显著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另外,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高(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石先辉 《当代医学》2016,(11):146-147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后者予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NHSS评分与ADL评分变化及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变化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TNF-α、IL-6、CRP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芳 《中国医学创新》2007,4(17):115-11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TIA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行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仅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发生率,总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凝血与血小板计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平均斑块发生率、平均低回声斑块发生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平均强回声斑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A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改善血脂、血小板指标,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天,连服两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UAP更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环氧合酶-2(COX-2)为靶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藏族患者4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治疗组给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疗程均为24周。观察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纤维(PCⅢ)、Ⅳ胶原纤维(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肝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Ⅲ、CⅣ、HA、LN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肝纤维化改善率优于对照组(90.6%vs 13.3%,P<0.05)。结论以COX-2为靶点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可成为抗肝纤维化的一项新型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21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后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检测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比较分析各项检测项目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与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等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等血清学检测项目的联合检测,可有效地辅助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并预测肝纤维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唯 《现代医学》2011,39(1):35-3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I粒子植入小鼠肝脏后对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不同剂量125I粒子(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依次为0、18.5、37.0和74.0 MBq)植入组(依次为B、C、D、E组)共5组(n=10),30 d处死,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浓度。结果:E组PCⅢ、Ⅳ-C、HA和LN测定结果依次为(57.96±11.22)、(30.69±9.86)、(170.96±49.21)和(75.58±13.47)ng.ml-1,与A组比较P<0.05,其他各组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小鼠肝脏植入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37 MBq时,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影响,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达74 MBq时会引发各项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虎驹乙肝胶囊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9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给予口服虎驹乙肝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 1日1次。对照组46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 1日1次,疗程1年。治疗1年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原(CⅣ)、三型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CⅣ、PCⅢ、L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合用1年,能显著改善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助于加强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马南花  罗宇明  邝晓聪  林虹  曾贝贝  覃坚 《广西医学》2010,32(10):1170-1171
目的观察成人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肝纤维化4项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方法经基因分型诊断为轻度地贫患者67例,其中α-地贫46例,β-地贫2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26例作比较。结果地贫组、β-地贫组、α-地贫组的HA、PCⅢ和L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地贫组与α-地贫组的CIV异常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型地中海患者的单项肝纤维化标志物异常的发生率较高,提示轻型地中海患者可能有轻微肝功能紊乱,在健康评估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及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45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正常对照组(n=9)。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作肝纤维化模型,于首次注射后第6,9,12周分批行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查,同时取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级。结果共30只实验兔完成检测,其中正常肝脏9例,轻度肝纤维化6例,中度肝纤维化7例,重度肝纤维化8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PCⅢ、LN及Ⅳ-C均逐渐增高,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Ⅳ-C与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最密切(r=0.718,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其中以Ⅳ-C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苦参素胶囊联合安珐特(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口服治疗CHB患者116例(治疗组),并与单用安珐特片治疗9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AST、ALB)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安珐特治疗CHB具有较好的保肝和抗肝组织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和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进行4周的观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次数与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相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李芳  何梅  李儒贵  李刚 《西部医学》2011,23(11):2112-2113,2116
目的探讨黄芩苷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早期肝硬化(HC)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患者服用黄芩苷,剂量为2粒/次,口服,每日3次,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对照组62例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HBV DNA,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PCⅣ)。结果治疗前各组肝功能各指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DNA和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HA、LN、PCⅢ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与替比夫定联合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