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3.
4.
随着同种异体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就异体输血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 ,异体输血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可能的机制 ,如何转变输血观念 ,科学用血、节约用血以及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研究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异体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 973年 ,Opelz等首先发现了同种异体输血有益于肾移植患者移植肾的存活 ,提出同种异体输血具有输血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抑制宿主对移植肾的免疫排斥反应。 2 0世纪 80年代初 ,有学者发现围术期输血可增… 相似文献
5.
6.
由于供临床工作者阅读的输血书籍太少,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后,输血问题才日渐被麻醉工作者关注与重现。本文从输血原则、指征、方法方面加以阐述,简介围术期输血知识。 相似文献
7.
8.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男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1].而对于浸润深、浸润范围较广、恶性程度高的膀胱肿瘤,主要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但此手术涉及范围广,手术时间长,风险大,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于膀胱全切的患者来说,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20例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总该课题全国协作组临床资料,对手术治疗的538例Ⅱ期胃癌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围手术期输血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6.5%和41。8%;而未输血组则分别为81.6%和58.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探讨结肠癌围术期输血后血清凝血因子X(FX:C)、凝血因子XⅢ(FXⅢ: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6例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围术期输血量≥5 U的患者作为观察1组(n=47),输血量<5 U的患者作为观察2组(n=41),未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n=58),观察各组患者血清凝血4项指标、FX:C、FXⅢ:C活性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析不同预后结局FX:C、FXⅢ:C活性变化及与预后复发的关系。 结果 观察1组、观察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FX:C、FXⅢ:C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低于观察2组(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FX、FXⅢ活性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输血、低FX:C、低FXⅢ:C是结肠癌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结肠癌围术期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清FX:C、FXⅢ:C活性降低,均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65岁,男性患者130例,平均年龄63岁。分期Tis 1例,Ta 4例,T1 34例,T2a 25例,T2b 42例,T3 32例,T4 10例。淋巴结转移23例,无淋巴结转移125例。截止随访时间2022年5月存活78例,死亡70例。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检查随访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回顾式随访查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基本信息和术后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 年龄≥70岁的患者比<70岁的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0.952倍;病理高级别患者比病理低级别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1.378倍;T3期及以上分期患者相较Tis、T1、T2期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0.929倍,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比Tis、T1、T2期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3.575倍;腹腔镜手术患者比开腹手术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1.265倍。结论 更小的年龄、更低的病理级别、更早的分期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带给患者更好的生存情况。年龄、病理级别、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28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5年复发转移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并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84例患者在直肠癌根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临床完整资料的膀胱癌患者5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于术前、术中、术后着重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的合格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SAS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2.1±0.2)d vs (4.2±0.9) d,P<0.05],干预组患者的手术相关知识掌握度、护理配合度、护理满意度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中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及出院时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尿流改造方面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入院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从而提高护理配合度及满意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自我院收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8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Bom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TMN分期等资料纳入研究,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1年生存率为84.1%(116/138),术后3年生存率为51.4%(71/138).单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大小、Bommann分型、组织学分型、TMN分期、淋巴结清扫、血管侵犯、辅助化疗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0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组织学分型、TNM分期、血管侵犯及肿瘤大小为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分型、TNM分期、血管侵犯及肿瘤大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均有较大的影响,建立早期的肿瘤筛查模式为提高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360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及X。检验统计方法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诸多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年龄、术前血CEA、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神经侵犯及术后辅助化疗周期数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另外,p53蛋白与以上各因素及预后均无相关性。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年龄、术前血CEA、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神经侵犯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是影响其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辅以个体化、足量疗程的化疗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输血对乳腺癌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乳癌病人的影响,采用简单形态学方法检测了输血组与未输血组两组病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发现,输血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肿瘤红细胞花环率明显降低,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增强。说明围手术期输血可使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受到抑制。故手术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提高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与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23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指标,跟踪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用生存曲线分析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及肥胖对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 234例结肠癌患者中,MS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各种保留膀胱手术方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的肿瘤复发率、近远期存活率及首次复发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膀胱肿瘤保留膀胱的策略.方法:对我院近15年间收治的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资料收集并随访,采用寿命表法及q检验及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249例资料齐全的保留膀胱病人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和近远期存活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手术方式对膀胱肿瘤首次复发时间的影响不明显,三种手术方式后膀胱肿瘤的总复发率、3年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而10年生存率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最高(77.3%),膀胱部分切除术最低(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获得与开放性手术(膀胱肿瘤切除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同样的近期疗效,并有较高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后使用镇痛药吗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42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时泵注右美托咪定005μg/kg·min 1,10min后以04μg/kg·h 1维持至术毕,对照组术中采用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期间不良反应,记录术后12h、13~24h吗啡用量及术后48h有效自控镇痛(PCA)次数;术后4h、12h、24h、48h发放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麻醉诱导前(T0)、拔除气管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2h、术后13~24h及48h有效PCA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4h比较,两组术后12h、24h、48h 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4h、12h、24h、48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T1、T2、T3时CD4+、CD4+/CD8+均有所下降(P<005),CD8+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1、T2、T3时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3810%(P<005)。结论 围术期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免疫抑制,减少术后吗啡用药剂量和使用PCA的次数。 相似文献
20.
背景 肾移植患者移植前行异体输血(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ABT)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这一事实激发了医学工作者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即ABT对肿瘤患者是否存在不利影响。 目的 评估ABT对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ABT与CRC患者预后相关的研究,并辅以文献追溯法查找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3月。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8个研究,共547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输血组相比,输血组总生存风险和疾病特异性生存风险分别增加了21%(HR=1.21;95% CI,1.09-1.33;p<0.001)和47%(HR=1.47;95% CI,1.17-1.84;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输血组无病生存风险、局部复发风险和远处转移风险与未输血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BT可以增加CRC手术患者的总生存风险与疾病特异性生存风险,因此积极采取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策略以降低ABT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