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陈俊  章萍  王岳松  李娟  李春坚 《安徽医药》2016,20(6):1034-103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PCI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笔者综述TAPT在PCI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指标。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有无临床并发症症状。结果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MPAR值为(45.32±13.41),对照组患者MPAR值为(51.68±11.62);观察组CD62P值为(10.09±12.32),对照组CD62P值为(13.28±9.37);观察组患者PAC-1值为(57.56±20.23),对照组患者PAC-1值为(63.17±18.60);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发现不良心脑血管事件7例,总体发生率为11.6%,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发现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9例,总体发生率为31.7%,以上各组数据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临床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西洛他唑论治疗与传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相比抑制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组在双联基础上加西洛他唑100mg/d。记录分析2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结果差异,随访观察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3)mm比(1.35±0.32)ml/1,P〈0.05];观察组管腔晚期丢失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33)mm比(0.71±0.23)mm,2.3%(2/86)比11.2%(9/80),均P〈0.05]。随访1个月及1年,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3%(2/86)比8.8%(7/80),P〈0.05;1年:5.8%(5/86)比11.2%(1/80),P〈0.05];次要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1.16%(2/86)比1.25%(1/80);1年:2.3%(2/86)比2.5%(2/80),P〉0.05]。结论PCI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两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西洛他唑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3( PDE3)型抑制剂,具有抗血小扳聚集、血管扩张和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其近年来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西洛他唑片中西洛他唑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医药》2004,3(7):57-58
  相似文献   

6.
西洛他唑治疗心动过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果  林克江  尤启冬  高署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42-1746
磷酸二酯酶Ⅲ(PDEⅢ)型抑制剂西洛他唑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血管舒展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稳定性间歇性跛行,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治疗心动过缓的作用。现综述西洛他唑治疗心动过缓的机制,认为西洛他唑对PDEⅢA的抑制是产生治疗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进而讨论其与PDEⅢ的结合模型,通过结合模型总结了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预后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与预后价值.方法选择尿蛋白定性3次以上阳性,持续尿蛋白>0.5g/日,血液流变学明显升高,血清尿素氮(BUN)>8.0mmol/L,血肌酐(Cre)>140.0 μmol/L,空腹血糖(FBG)>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pBG)>11.1mmol/L以上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100例为治疗组,常规用胰岛素、肠溶阿斯匹林等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50mg一次,每日二次.另选择血液流变学异常升高,FB6>10.0mmol/L,ppBG>11.1mmol/L以上的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除不加西洛他唑外,余治疗同治疗组,治疗30周观察疗效.结果发现治疗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液粘度的作用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还同样有效降低BUN、Cre、尿蛋白.对照组降低血糖、血液粘度的作用低,有效率分别为95%、6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西洛他唑对糖尿病肾病(DN)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对DN的早期、轻型肾功能损害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效果、安全的影响。方法125例冠心病合并UGH高危因素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n=62):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n=63):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第7、14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抑制率,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消化道事件。结果2组在同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MACE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出血并发症、消化道事件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合并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 检索SCI,PubMed,CNKI数据库,阅读相关文献,评价西洛他唑用于预防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三联治疗及特殊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与结论 RCTs及Meta分析显示,西洛他唑用于PCI术后治疗有效;三联治疗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发生率更低,可减少氯吡格雷抵抗,且不会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西洛他唑治疗可能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服用西洛他唑后献血者的筛选以及延期献血期限的设定.方法 根据两洛他唑的药理学和药动学性质以及血小板的生理学性质确定其安全献血期限.结果 服用过西洛他唑的献血者应该延期献血,期限为7 d.结论 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的献血者延期献血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敏 《海峡药学》2006,18(6):40-41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高脂喂养白兔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高脂组8只,西洛他唑组8只,实验开始前自耳中央动脉抽血后,查血脂、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率,给予相应喂养,十二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12周后高脂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西洛他唑组与高脂组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12周后高脂组MPA明显升高(P<0.01),PLT未见差异。西洛他唑组与高脂组比较,MPA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洛他唑可以降低高脂喂养兔的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12.
西洛他唑出现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洛他唑(cilostazol)目前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对下肢动脉硬化引起的溃疡、疼痛、冷感及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症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显示其良好的抗栓效果。同时该药物有扩张血管、抑制  相似文献   

13.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价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四项指标,并对60例伴有微血管病变者进行西洛他唑治疗1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糖尿病患者MPV、PCT、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CT、PDW增高更明显。2.西洛他唑治疗后微血管病变患者MPV、PDW明显下降。结论:西洛他唑改善血小板参数,预防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对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西洛他唑口崩片中西洛他唑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莉  王东凯 《黑龙江医药》2005,18(6):398-39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口崩片(RDT)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257nm波长处检测。结果:西洛他唑浓度在24.8~74.5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7%。结论:本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5.
谢彤  杨岫岩 《中国药师》2002,5(8):484-485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雷诺现象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表现为雷诺现象的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7例给予西洛他唑100mg·d~(-1),分2次口服,对照组27例给予双嘧啶氨醇150mg·d~(-1),分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2.7%和5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西洛他唑治疗继发性雷诺现象有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不明显,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临床确诊160例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80例,显效42例,有效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80例中,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神经功能及凝血状态,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糖尿病膀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天两组均谷维素10mg、维生素B1 10mg口服,3次/d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100mg,共4周。结果①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X^2=8.13,P〈0.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6%,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7.7%(X^2=4.59,P〈0.05);②治疗组的残余尿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治疗组81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基本平稳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共2wk,腺苷辅酶B12500μg,3次/d,共8wk.对照组加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共8wk;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50mg,2次/d,共8wk.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7.9%,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使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4例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出现阿司匹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其中32例患者改用西洛他唑加氯吡格雷,而另外32例患者出血治疗后继续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GE2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0.9±0.1)年,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西洛他唑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外周血PGE2的浓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对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经过短期的临床观察,其血小板聚集率优于阿司匹林,升高外周血PGE2的浓度,且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当,可用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方法将筛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实验组接受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主要观察14 d和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恶化或卒中复发和良好功能状态的病例数及NIHSS和m RS评分的比较。结果实验组14 d NIHSS评分和6个月m 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实验组神经功能恶化或复发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6个月后处于良好功能状态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颅内出血患者。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可抑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促进功能改善,可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和早期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