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PCR技术对12例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的16个标本进行了线粒体DNA缺失情况的研究。发现2例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肌肉组织以及其中1例的外周血和另1例肌营养不良(Erb型)患者的肌肉组织中线粒体DNA至少有526bp的缺失。还对线粒体DNA的部分缺失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CPEO)及Kearns-Sayre综合征(KSS)患者骨骼肌细胞线粒体DNA的缺失情况。方法:从11例CPEO和KSS患者的骨骼肌活检标本中,提取总体DNA。限制性内切酶PvuⅡ消化1 h,将消化后的DNA片段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使DNA片段按大小分离。用毛细转移法将凝胶上的DNA转移至正电荷尼龙膜上。从正常人全血中提取全长线粒体DNA作为探针,进行地高辛-dUTP标记,并与正电荷尼龙膜进行预杂交、杂交、杂交后冲洗及显色反应。结果:11例中,7例除有一条正常大小杂交带外,还有一条异常的缺失型线粒体DNA杂交带。剂量分析表明,缺失型线粒体DNA占总线粒体DNA的50%~75%。缺失片断在4.5~5.5 kb之间。结论:CPEO及KSS患者骨骼肌线粒体DNA缺失率较高,线粒体DNA基因缺失与线粒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袁妮娜  楼响瑜  冷建杭 《浙江医学》2021,43(12):1325-1328
目的分析线粒体4977-bp缺失对鼻咽癌(NPC)的影响,探讨NPC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至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的NPC患者66例,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癌组织中线粒体4977-bp缺失,同时对携带该缺失的患者进行线粒体功能研究,包括活性氧(ROS)水平、ATP水平、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等。结果66例NPC患者中发现2例患者携带线粒体4977-bp缺失,与性别、年龄相仿的2例健康体检者相比,mtDNA拷贝数和ROS水平升高,而ATP水平降低。结论线粒体4977-bp缺失可能影响线粒体ATP、mtDNA拷贝数以及ROS水平,引起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参与了NPC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神经肌肉性疾病与线粒体DNA缺失有关。方法:应用PCR技术研究了9例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的血细胞或(和)肌肉组织中的线粒体DNA,共15份标本。结果: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mtDNA中存在至少2968bp的大片断缺失,缺失区位于呼吸链复合物1,4,5的编码区。结论:该mtDNA突变可能导致神经肌肉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慢性进展性眼外肌麻痹(CPEO)患者,经肌肉活检怀疑患有染色体疾病。尽管组织细胞化学检查示肌肉组织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和呼吸链酶测定均正常,然而随后的分子基因学检测却发现线粒体DN A(m tD N A)大范围的单位点缺失。本病例分析表明即使活检结果正常的患者,仍有行线粒体基因异常检查的必要性。线粒体DNA疾病引起的眼肌麻痹:基因诊断的需要@Schaefer A.M. @Blakely E.L. @Griffiths P.G. @R.W. Taylor$School of Neurology, Neurobiology and Psychiatry, Medical School, University of Newcas…  相似文献   

6.
目的:证实神经肌肉性疾病与线粒体DNA缺失有效,方法:应用PCR技术研究了9例神经肌肉性疾病患者的血细胞或(和)肌肉组织中的线粒体DNA,共15份标本,结果: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mtDNA中存在至少2968bp的大片断缺失,缺失区位于呼吸链复合物1,4,5的编码区,结论:该mtDNA突变可能导致神经肌肉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38例伴多线粒体DNA(m tDNA)缺失的散发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患者的POLG1、C10ORF2及ANT1进行基因测序。研究发现,约10%的患者有致病性基因突变,并有2例无血缘关系的患者携带有1个过早发生的新终止密码子突变(1356T>G),C10ORF2或ANT1基因未发现突变。在多数患者中,主要的核基因缺陷似乎影响了对m tDNA起重要保护作用的其他未知基因。伴多线粒体DNA缺失的散发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患者很少发生POLG1、C10ORF2和ANT1突变@Hudson G. @Deschauer M. @Taylor R.W. @P.F. Chinnery$Neurology M4104, Medical Scho…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缺失的组织器官间差异及其与老化和老年性耳聋的关系。方法:依月龄将大鼠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测试ABR阈值后从其不同器官组织和外周血中提取DNA;PCR检测线粒体DNA^4834缺失,定量分析;克隆、测序。结果:①随年龄增加,大鼠的ABR平均阈值明显升高;②所有老年大鼠的耳蜗、蜗核、大脑、心肌(1例除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外周血仅少数缺失;③中青年组线粒体DNA^4834缺失的发生率和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均低于老年组(P<0.01);④mtDNA^4834缺失存在明显的器官组织间差异,肝脏组织中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最高。结论:大鼠多种器官组织中mtDNA^4834缺失随增龄而增加,而且存在器官组织间差异,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mtDNA缺失并不能反映体内各器官组织中mtDNA缺失的发生情况,与听觉有关的耳蜗、蜗核组织中mtDNA缺失与老年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38例伴有多发线粒体DNA(mtDNA)缺失的散发、进行性外眼肌麻痹患者进行POLG1、C10ORF2和ANT1的测序,发现在大约10%的病例中存在致病性的变异,在两例互无关联的个体中发现了1个新的早熟终止密码子变异(1356T〉G)。未发现C10ORF2或ANT1的变异。在大部分患者中,原发的核基因缺陷可能会影响其他对维持线粒体DNA有重要作用的未知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mt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非癌患者肺组织中的分布频率,探讨mt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长距离PCR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20例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mtDNA 4 977 bp缺失进行了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及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中均检测出存在有线粒体DNA 4 977 bp片段缺失.37例肺癌组织标本中有20例(54.1%)检测到4 977 bp缺失,37例相应的癌旁肺组织22例(59.5%)有缺失, 其中8例在肺癌组织中未显示而却在癌旁正常组织检测到缺失,20例非癌患者正常肺组织中也有6例出现 4 977 bp片段缺失.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与年龄、吸烟因素有关.结论 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并非肺癌特异性突变,在癌变过程中不太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可能仅仅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和遗传因素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探讨广西汉族1个早老症家系中3例儿童早老症(HGPS)患者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突变是否呈现年龄相关的突变累积。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例HGPS患者及其父母、8例正常老人(正常老人组)的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扩增、测序。结果 正常老年人线粒体DNA D-loop区较Cambridge序列存在较多的突变位点,HGPS患者与正常老人组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HGP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单体型与其母亲一致;未检测到3例HGP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发生新突变,也未检测到3例HGP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存在差异。结论 该家系3例HGPS患者在7岁前未发生线粒体DNA D-loop突变累积,且不同年龄患者均未见年龄相关的突变累积,推论线粒体DNA突变不是该家系HGPS患者加速衰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证实3例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患儿的新脱氧鸟苷激酶(DGK)纯合子基因突变。设计:对出现肝脏衰竭、张力减退和眼球震颤的2例同胞和1例出现肝硬化、视力发育异常、眼球震颤和小头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对整个DGK基因的编码区进行测序。结果:试验证实存在两个新的纯合子基因突变位点———G352A和C269T,二者均导致蛋白缩短。结论:研究资料证实DGK基因突变典型地累及肝脏和脑。肝脑型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的新脱氧鸟苷激酶基因突变@Mancuso M. @Ferraris S. @Pancrudo J. @S.DiMauro$Columbia University Coll…  相似文献   

13.
26例健康汉族人线粒体DNA region V 9 bp缺失多态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中国汉族人线粒体DNA region V 9 bp缺失多态性频率.方法 抽取26例健康无血缘关系汉族人静脉血,提取总DNA,扩增线粒体DNA region V ,并测序,测序结果与剑桥修正序列比对.结果 中国汉族人线粒体DNA region V 9 bp缺失多态性出现频率为19.23%.结论 汉族人线粒体DNA region V 9 bp缺失多态性出现频率高于文献报道的维吾尔族人和蒙古族人该多态性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14.
Shen H  Zhao M  Dong B  Tang W  Xiao B  Liu JZ  Lu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484-1489
目的 明确线粒体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在胃癌细胞系、胃癌组织及胃癌患者血清中的频率,为胃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寻找简便准确的分子标记。方法 运用Primer-shift 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3个胃癌细胞系、52对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年龄从28-78岁)、40例胃癌患者血清及40名正常人血清进行筛查。取10例胃癌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显微切割技术在同一患者的切片上同时分离3种组织(包括胃粘膜正常腺体、肠化上皮及胃癌组织)对mtDNA 4977bp缺失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在13个胃癌细胞系中12个有mtDNA4977bp缺失(缺失率为92.3%),52例胃癌组织中38例有缺失(缺失率为73.1%),5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27例有缺失(缺失率为52%),40名胃癌患者血清中17例有缺失(缺失率为42.5%),40名正常人血清中8例有缺失(缺失率为20%)。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tDNA 4977bp缺失差异有显著意义,癌组织mtDNA 4977bp缺失率与胃癌的分型和患者的性别没有关联。胃癌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mtDNA4977bp缺失差异也有显著意义。10例显微切割组织中2例肠化上皮及胃癌组织中有缺失,而胃粘膜正常腺体未见缺失。结论 线粒体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可能在胃癌发生和胃粘膜病变演化及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线粒体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而且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检出率远高于正常人血清。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mt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有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线粒体DNA(m itochondrial DNA,m tDNA)多位点突变频率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PCR、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 ism,RFLP)、PCR-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oral temperature grad 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TGE)法筛查m tDNA 4977片段缺失、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和m tDNA T14577C突变。结果:在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基因组总DNA中,未发现m tDNA 4977缺失、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及m tDNA T14577C突变。结论:m tDNA 4977缺失、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及m tDNA T14577C突变在外周血中没有检出,采用常规PCR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突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310-2312
<正>多种肿瘤细胞的线粒体DNA缺失细胞(ρ0细胞)被培养出来且被发现具有与亲代肿瘤细胞不同的生物学表现,提示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失可对肿瘤产生影响。然而mtDNA缺失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影响方面及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ρ0细胞是一类线粒体内DNA缺失,无线粒体功能的细胞系;研究者们针对mtDNA相较于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异常、线粒体DNA 4 977 bp大片段缺失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18例石蜡标本大肠癌组织,分别提取总DNA.以ND1和β-actin为目的基因,进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扩增,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4 977片段缺失情况,探讨它们与不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CRCⅠ和Ⅱ期癌组织平均拷贝数(2ND1/β-actin)分别为128.42±31.25和115.12±47.15,Ⅲ和Ⅳ期癌组织平均拷贝数为105.22±16.35和99.45±28.46.Ⅰ和Ⅱ期的拷贝数明显高于Ⅲ和Ⅳ期的拷贝数(P〈0.01),癌组织低、中、高分化的平均拷贝数分别为101.34±41.35、112.33±42.32和127.22±31.23(P〈0.01),4 977片段缺失率为15.25%(18/118),线粒体DNA4977bp缺失与患者的分期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在大肠癌的早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肿瘤的进展,拷贝数逐渐减少,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及大片段缺失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线粒体脑肌病中线粒体DNA的部分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例Kearns-Sayre综合征(KSS)和2例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患者的骨骼肌线粒体DNA(mtDNA)中发现存在单一的大片段缺失突变。缺失的长度2.5~5.5kb,突变只发生在部分线粒体DNA中,突变型mtDNA占全部mtDNA的60.5%~84.6%。在10例其它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骨骼肌标本和外周血标本及数例正常骨骼肌和胎肝标本的mtDNA中均未发现缺失突变。上述发现支持mtDNA的缺失突变为KSS和CPEO主要病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颗粒细胞线粒体DNA突变在女性生殖老化中的可能机制,并为颗粒细胞线粒体移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分离70例临床行常规体外受精(IVF)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患者的颗粒细胞,抽提DNA,PCR检测颗粒细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4977bp缺失情况。结果所有颗粒细胞均未检测到mtDNA4977bp缺失。结论 人颗粒细胞mtDNA并不发生4977bp缺失.这可能与其不是有丝分裂后细胞,仍具有增殖能力,受到的氧化损伤较少有关。颗粒细胞参与生殖老化的机制可能与其mtDNA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观察心脏瓣膜疾病与先心病患者心肌线粒体DNA缺失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心脏瓣膜病患者17例和14例先心病患者术中取心肌,提取线粒体DNA,应用PCR测序技术检测心肌线粒体DNA序列并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 17例心肌瓣膜置换术患者中,总核苷酸碱基变异或丢失为70个,人均变异率为4.1176个,碱基平均变异率为1.1372%;14例先心病患者中,核苷酸碱基总变异为63个,人均变异率为4.5个,碱基平均变异率为1.3118%;瓣膜置换术组C-T变异率为51.39%,T-C变异率为33.33%,先心病组C-T变异率为46.03%,T-C变异率为34.92%。结论 心脏瓣膜病与先心病患者的心肌线粒体DNA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突变与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