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沥青加热烟尘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赵进顺,马进(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南京210009)巩德田,刘桂兰(齐齐哈尔油毯厂卫生所齐齐哈尔150000)油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水建筑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工人接触的主要有害物质是沥青加热挥发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石油沥青有无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方法:选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经口微核试验、大鼠气管注入及兔经皮涂抹致癌试验,研究石油氧化及直馏沥青的急性毒性以及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同时测定石油沥青及煤焦沥青中的Bap含量。结果:大鼠经口染毒试验表明,石油沥青按我国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属微毒物质。在致癌及致突变试验中,仅见大鼠气管注入慢性试验染毒组的微核率(4.6‰)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大鼠经支气管注入染毒1年及兔经皮染毒1年半后,均未诱导产生肿瘤。Bap含量,石油沥青仅含0.0004%~0.0008%,而煤焦沥青中含0.46%。结论:石油沥青急性经口属微毒物质,在常温及非高温加热融化情况下,不具有动物致癌作用。长期染毒是否有微弱致突变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沥青是煤焦油或石油分馏所留下的残渣,是含有多种多环芳烃的混合物。国外对沥青致肺癌问题已有报道。因此,我们对我省接触沥青较多的三个厂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车辆段工人,尤其是重金属烟尘接触对其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 WHO 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对341 名车辆段工人进行测试。结果 以重金属铅、锰烟尘接触较为严重的熔接工、锻工、铆工、挂瓦工的神经行为功能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表现为不仅5 项有害情感状态指标的得分显著增高,而且数字跨度、手提敏捷度以及目标追踪速度也受到了不良影响。油线处理工人主要是手提转速度及目标追踪受到了明显影响。电焊烟尘接触最重的熔接工与其他工种工人比较,可见神经行为多项指标均以熔接工受累为重。结论 在铁路车辆段工人中,应将重金属烟尘接触者作为职业危害监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早期发现职业性肿瘤的免疫学监护指标,我们对某厂沥青烟尘接触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作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淋巴细胞数接触组比非接触组明显下降(P<0.001);总E花环(Et)直接接触组平均为39.71±14.72%,非接触组为61.14±8.00%;活性E花环(Ea)直接接触者平均为23.67±10.74%,非接触组平均为40.61±10.69%,两组间E t、Ea(%)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绝对数直接接触者为X±SD=883.79±434.96,非接触组X±SD=1252.19±537.46,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接触沥青烟尘人员的细胞免疫水平有所降低,其降低程度随接触沥青强度的增加和工龄的延长而增大。淋巴细胞计数,E花环试验及ANAE的方法简便易行,作为免疫学监护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医用升温毯患者后背部皮肤损伤情况,分析损伤因素及提出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术中使用医用升温毯的方式以及升温毯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垫布种类不同所致患者后背部及骶尾部皮肤损伤情况。根据以上两个因素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升温毯连续加热+使用一次性中单)、B(升温毯连续加热+使用棉质中单)、c(电热毯间断加热+使用一次性中单)、D(电热毯连续加热+使用棉质中单)四组,统计皮肤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与B比较,P〉0.05;C与D比较,P〈0.05;A与C比较,P〉0.05;B与D比较,P〈0.05。结论:对于需要使用电热毯的手术患者。使用间断加热模式以及将电热毯与皮肤之间用透气棉质中单隔开,可减少术中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7.
升降温毯工作原理:通过循环水毯与患者的接触进行热量交换,可对患者的体温完成精确的控制。Hico-Variotherm 550升降温毯由主机、包括半导体制冷(热)系统、控制系统、水循环系统及水毯组成,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顽固性高热的物理降温(毯温15~25℃),亚低温治疗(毯温5~20℃),术中升温及术后复温(毯温35~40℃),是神经内外科、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CCU、急诊室、儿科及麻醉科的理想设备。临床中,升降温毯还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降温工具,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患者的降温治疗,同时也可实现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脑保护[1]。现将我院临床在使用升降温毯过程中出现的3次故障、分析及维修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小型高压釜中试验了不同石油重油和催化剂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转化率随石油重油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提高,在试验条件下以红旗煤在羊三木减二线油中加氢的转化率为最高,达到60%,向石油重油添加四氢蔡或甲基萘油馏份对煤液化有利。不同的氧化铁型催化剂对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生成油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其中以山东赤泥为最好,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煤转化率增加7.4%,油与气产率增加22.4%,沥青烯产率下降15%,此外还考察了九种煤在石油重油中加氢液化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马上用流动的水冲十分钟。烧烫伤时其受伤的面积及深度是重要的问题,不过那是到达医院之后所要判断的事情。当不小心接触到熨斗、加热过的平底锅,或是被油锅的油溅到手上时,首先要将受伤部位用水冷却,做好紧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来源不同的沥青对皮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种来源不同的沥青(鞍山煤焦油沥青、西北玉门石油沥青、大连石油沥青、和美国亚细亚公司石油沥青)经涂抹小白鼠的实验证明具有引起皮肤各种的病理变化的作用。其中包括慢性渗出性皮炎;慢性炎性上皮结缔组织增生;良性皮肤乳头状瘤;皮肤鳞状细胞癌。此外也引起了少数的肉瘤和“肌母细胞痛”。皮肤瘤发生的潜伏期由62天至406天不等。(二)光感作用可以加剧及加速煤焦油沥青皮肤炎的进展,和发炎皮肤的角化现象。至于对沥青致癌作用本实验未能证实其有显著的影响。(三)根据四种来源不同的沥青所引起皮肤良性与恶性病变的发病率和潜伏期的长短,可将其毒性的强弱顺序排列如下:(1)鞍山煤焦油沥青,(2)美国亚细亚公司石油沥青,(3)大连石油沥青(苏联原油),(4)西北玉门石油沥青。即煤焦油沥青毒性远较石油沥青为强。国产石油沥青的毒性较外产石油沥青的毒性为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石油沥青有无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方法:选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经口微核试验,大鼠气管注入及兔经皮涂抹致癌试验、研究石油氧化及直馏沥青的急性毒性以及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同时测定石油沥青及煤焦沥青中的Bap含量。结果:大鼠经口梁毒试验表明,石油沥青按我国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发级标准属微毒物质。在致癌及致突变试验中,仅见大鼠气管注入慢性试验染毒组的微核率(4.6‰)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黑变病是由于工人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石油类产品或长期吸入这类挥发物而致皮肤慢性炎症,最终发生皮肤色素沉着。2004年,我县某橡胶厂先后有4例皮肤“黑变病”病人经台州市职业病专家诊断组确诊为职业黑变病。为此,我所对该厂4名病例、其他作业工人、作业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作业场所进行相关毒物监测。  相似文献   

13.
赵进顺  孙家吉 《铁道医学》1999,27(5):300-302
研究车辆段工人,尤其是重金属烟尘接触对其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对341名车辆段工人进行测试。结果以重金属铅,锰烟尘接触较为严重的熔接工、锻工,铆工、挂瓦工的神经行为功能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表现为不仅5项有害情感状态指标的得分显著增高,而且数字跨度,手提敏捷度以及目标追踪速度也受到了不良影响,同线处理工人主要是手提转速度及目标追踪受到了明显影响。电焊烟尘接触最  相似文献   

14.
医用冰毯机广泛采用。我科于1995年初以医用冰毯机临床应用于27例高热病人降温,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采用北京市富业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半导体制冷YBT54-07A医用冰毯机,有电脑自动控制,制冷效率高,有缺水、过热报警系统及漏电保护装置。将毯面垫于病人头  相似文献   

15.
沥青皮炎62例临床分析镇江市级机关医院张元芳沥青皮炎是由于接触沥青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临床有急性炎症性反应和慢性炎症性反应[1]。近二年来我们共治疗62例不同程度的沥青皮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62例,年龄21岁~40岁。症状:皮肤暴露部位发...  相似文献   

16.
煤焦沥青工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沥青对接触才遗传效应的改变,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了23名沥青工和123名正常对照外周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结果表明,沥青工SCE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接触组中,吸烟和不吸烟才SCE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煤焦沥青具有强烈的遗传理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沥青对接触者遗传效应的改变,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了23名沥青工和12名正常对照外周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结果表明:沥青工SCE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接触组中,吸烟和不吸烟者SCE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煤焦沥青具有强烈的遗传毒理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近来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但关于低浓度的锰焊烟尘对女工肺功能的改变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2007年9月对某厂61名接触锰作业的女工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金妹娟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98-1998
在锰职业危害中,慢性锰中毒是较常见的,多是长期接触锰的烟尘,引起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目前,对锰作业白细胞的研究较少,各地报道结果也不一致。为探讨锰作业工人白细胞变化与早期锰中毒的关系。我们对从事电焊作业接触锰的134名工人做了白细胞含量的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的加热,尤其是长时间反复高温加热,不仅使油脂的营养价值降低,而且不同程度地产生氧化、聚合、分解和水解等热化学反应,造成油脂变质。中国传统饮食较多采用煎、炒、炸等烹调方式,长期接触烹调油烟,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就近年来有关烹调油烟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热化学变化烹调食用油经高温加热后,不但使其营养价值降低,而且使其不同程度地产生氧化、聚合、分解和水解等热变质反应,造成油脂的变质,同时产生大量的热氧化分解产物,其中部分以烟雾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形成油烟气[1]。烹调油烟在其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